假如讓你坐監(jiān)獄,但給你一個書庫,你干不干?我不知道多少人想過這個問題,我是經(jīng)常想的。每每夜晚讀到心儀的好書,想到知識無盡,而生命有涯,我就會這樣想:讓我一生坐擁書城,哪怕像囚徒一樣過完孤寂的后半生我也愿意。其實這個想法一點也不新鮮,也是很早一本書上的,想必其他人也看過。它關于我們生活中可能性的提示,使我一直在思考生命到底有多少可能的維度。
最初引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是一個小說:作者又老又窮,無依無靠,徘徊在新年的鐘聲里,他感嘆生命將近的無奈與惶恐,深深后悔沒有過好年輕時代,痛悔地想著假如青春可以再來,他將如何把握,可一切都已經(jīng)晚了,新年來臨之際他卻只有對漸行漸近的死神的無盡恐懼……一覺醒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還年輕!一切還可以重來,生活突然變得多么美好!他多么感謝剛才的夢使他可以重新思考現(xiàn)在的生活,他由一夢接觸到可能性,等于重新生活一遍,得到無數(shù)啟示,我也就是從那時起開始思考,生命中雖有許多可能,但我們必須認真把握每次選擇的機會。因為我怕有一天做相反的夢:夢中是美好的青春年代,而醒來已是暮年,再無從頭來過的可能。其實怎樣選擇,總有遺憾,因為可能性的世界總被想象得無比美好。
可能性總與選擇有關,選擇就意味著得到的同時必須失去些其它可能,使生命多了無限的意味。記得在學《英美文學選讀》時看過美國大詩人弗洛斯特的哲理詩《林中路》,(又譯《一條沒有走的路》)雖是英文版,但豐富明白的哲理,經(jīng)由那無法轉(zhuǎn)譯的英語表達出來,使可能性帶來的想象空間更有一種直擊本質(zhì)的震撼。試想,生命的每個岔路口都像一個枝形分路,你選擇一條,往下走,就會遇到另外一個枝形道路通向無窮……這樣無窮的組合,我們生命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多了!可現(xiàn)實中我們只能選擇一條,當你選擇了這條而不是那條,生活就會完全不同,而當你發(fā)現(xiàn)這條很難走時,是不可能再返回頭去重新選擇的,于是那沒有選擇的無限可能性便因了無法跨越的距離而變得無限美麗起來,帶來或淡或濃的惆悵,我想,回憶之美麗就在于它總是導向無法預測的其它無限可能。你和一個不愛的人結婚了,你會想:假如當初選擇了你愛的人,你會好好愛他,生活中悉心照顧他,事業(yè)上想法幫助他,他的事業(yè)會很快走上正路,你們會有一個可愛聰明的孩子,一個無比美好的家庭,一份紅紅火火的生活前景……而不像現(xiàn)在這樣,老公不上進,快要下崗;孩子不爭氣,考不上重點中學;當然了,你也可以做相反的預測。這種與假設的可能性的比較有時候會破壞我們現(xiàn)有的平靜生活,有時候則會使我們更加懂得珍惜現(xiàn)在的擁有,關鍵在于你如何看待這種種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性。
可能性如果是跨在生死界限上則具有一種悲壯的意味。曾經(jīng)看過一句話,好象與反戰(zhàn)有關:毀滅了一個人,就是毀滅了他身后的世界。這句話對年輕人特別適用?丛S多戰(zhàn)爭影片,一些年輕人在面臨生死抉擇時總會痛哭流涕:“我還沒有結婚,沒有品嘗過生活中許多美好滋味……。”年輕時候看,總覺得一個大男人哭哭啼啼地說什么沒有娶媳婦結婚的話特別窩囊、可笑,慢慢長大了卻有了不同的理解,一個年輕的男人如果在和平年代,他可以承擔起一個家,生養(yǎng)一群孩子(那是國外和中國解放前及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前),如果沒有意外,這些孩子也會有孩子,有孫子,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就得以延續(xù)……如果再想,他的子孫中或許有人本可以成為一代偉人,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呢。而如果他死在戰(zhàn)場上,那么這一切就將終結于子彈穿透他身體的那一瞬間。
可能性的疆域是由想象力這利器來拓展的,而想象力的豐富或者貧瘠決定了人們生活夢想能走多遠。對美好事物的詩意想象那當然是自古有之,并推動了人類文明一次次質(zhì)的飛躍。比如人類登月的實現(xiàn)最早就來自嫦娥奔月這一類古老神話想象力的推動。
※本文作者:飛飛兒7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