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原文:“舍己毋處其疑,處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責其報,責其報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人們究竟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人生,也就是說在為人世事上,如何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這是每個人都面臨的現實問題,人們生存在社會環(huán)境里,就必然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是錯綜復雜的,并不是一種單純的關系,這不僅包括自己的親人,而且還有親屬、朋友、同學、同事、鄰居等等,這樣就會出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且人們之間的交往也并不是單純的,往往會帶有某種色彩。不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雖然錯綜復雜,其實也只不過是這兩種關系罷了,有的是互相利用的關系,而有的卻是真誠的關系。
不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還是簡單的,如果從一種角度來說,人們最推崇的就是:人與人之間應該是以真誠為前提,這樣就會有利于人們的心態(tài)保持平衡,使彼此和睦相處,同時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如果對方有了什么難處,并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出于真心相幫,并且也不企圖有什么回報。
而《菜根譚》就是本文的作者,所倡導的“舍己毋處疑,施恩勿望報”,就是這樣的理念,說到這里使我想起來了一件事兒,這并不是一個什么故事,而是一件真實的事情:
那是我參加了工作以后,在批發(fā)部做調度員工作,后來認識了一位大姐,她叫李彩霞,她在一家化肥廠工作,那年她已經三十一歲了。那時我剛剛參加工作不久,對同事和其他的人都不太熟悉,而我又是一個沉默寡言性格內向的人,所以自己也不和同事們接觸。
認識了她以后,有時候她就帶我去她的宿舍,有時還在她那里住下來,兩個人躺在一張床上聊天兒,雖然她比我大十來歲,但是我們卻很談得來,她對我就像對自己的妹妹一樣,所以我們經常會在一起說一些不咸不淡的話。
可是,我心中總是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她已經三十來歲了,可是她為什么還沒有成家呢?而我又不好意思問人家,人家從來沒有提過這件事,我又是一個大剛剛走上社會的女孩子,自然對這樣的事也不懂,就是想讓人家也不知道如何問起。
也許是兩個人相處時間長了,也許是她有什么心里話又找不到傾訴的對象,有一天晚上,她卻主動地向我講起了她的感情經歷:
原來她有一位鄰居,是一個男孩子,叫田村寧,比她小四歲,那一年他的父母突然遭遇車禍,結果他成了一個孤兒。由于失去了父母,不僅他的生活沒有了來源,而且他也面臨著失學……那一年她剛參加工作一年,她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女孩子,她覺得他的處境很可憐,為了能夠幫助他上學,她就把自己的工資分成幾部分,然后悄悄地寄給了他,然后她就對父母說她把工作弄丟了。
后來她就拼命也賺錢,然后就把錢寄給他,高中畢業(yè)后又供他上大學,那個時候她給他寄錢的時候,她用的是別人的名字,后來田村寧終于知道了是她的幫助了自己,他心里對她充滿了感激之情,他說他一定要好好讀書,多學一些真本事,將來一定要報答她。她只是笑了笑,然后又搖了搖頭。
當田村寧大學畢業(yè)后,他說自己先要找工作,這樣自己就有了固定的收入,然后他再考研究生,這樣她就減輕了負擔。他參加工作以后,已經二十五歲了,她已經二十九歲了,她因為為了賺錢幫助他上學,所以她一直沒有處男朋友。
田村寧當然知道她是為了他,而耽誤了她自己的終身大事,他也一直為此愧疚不安,而心里更對她產生了敬佩之情,由敬慕而產生了愛慕之情,因此他就向她求婚,希望她嫁給他。
可是沒有想到,她卻委婉地拒絕了他的求婚,她說:你向我求婚是出于感激之情,其實你心里不一定是真心愛我,如果我們的婚姻不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那么我們的婚姻也不會是幸福的,這是我心里想的第一個問題。第二次問題是,我比你大了四歲,而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是一個大學畢業(yè)生,而且又是高材生,而我卻只是一個中學生,我們的文化素質不是站在一個地平線上,這樣我們必然會產生文化上的差距,也許在以后過日子的時候,彼此恐怕找不到共同語言,這樣就會產生許多的矛盾,也會給彼此帶來痛苦。第三個問題就是:你之所以向我求婚,就是為了報答我,而我最看重的就是這一點,由于那時候你遭遇了不幸,雖然是我?guī)椭四,但是無論是那時候還是現在,我只是出于我的一片真心,但我絕沒有想過希望得到你的回報,更不是為了愛情去幫助一個個人,F在無論你是出于真心還是出于回報的思想,對我來說我都不能接受。因為我們之間畢竟有著很大的差距,無論是在年齡上還是在學識上,我們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必然會給我們的心理造成障礙,所以無論如何我是不能夠答應你的求婚,我只是真心希望你能夠找到與你志同道合的女朋友,也是你最知心的愛人,只要你生活得幸福,我就心滿意足了。因為從那時候起,我就永遠把自己當成了你的姐姐。
※本文作者:竹窗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