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石遐思
初夏暮昏,我來到沿河路東段散步,隔河相看,壁立千韌的萬物朝天,只見丹霞壁貌的群石古樸生雅,赭紅色石間錯落著青綠的矮樹,山腳下、洞穴邊,一棟碧瓦白墻的民宅鑲嵌其中,面臨著嘩嘩流淌的定江河水,我感覺到了空氣中負離子對我的作用,令我腦目一新,看著薄霧中的群石,我仿佛至身在古人描繪的山水畫中一樣。那山石也許有了千萬年之久,可你容顏依舊,那肅穆靜立的姿態(tài),讓我看到了現(xiàn)代與古代文明的交相輝映,耳邊聽著那奔騰不息的潺潺流水聲,我仿佛聽到了宋朝將領(lǐng)鄧子龍那得得疾馳的馬蹄聲,又仿佛看到了其揮劍在銅鼓石上刻下的“試劍石”三個大字。
記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春節(jié)后的一個陰天,八歲的我和六歲的弟弟清晨早早起來,跟隨父母到本縣三都一個老表家去拜年。我們走過石橋的山路經(jīng)過溫泉的田間小道再穿過縣城老街的石板小巷,便來到了萬物朝天的腳下。抬頭往上看,我們感到眼前的石山是那么高大,簡直無法攀沿?筛赣H告訴我們,他曾和他的同事們沿著山窠攀著樹枝爬到過山頂,那時我和弟弟就覺得這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長大后,我曾無數(shù)次地沿著那山石上人工拓開的石級攀登上峰頂,臨著那陣陣散發(fā)著涼意的山風,放眼四望,茫茫碧野間,蒼山起伏;俯瞰著山下定江河岸兩邊,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我感著到了銅鼓山城隨著經(jīng)濟改革的步伐在飛躍發(fā)展,人們生活其中是多么的其樂融融,有什么煩惱憂愁沮喪不可以遺忘了的呢?是啊,人的一生是多么的短暫,難怪古人云:“逝者如斯乎”!我們真應該在自己這短暫的生命里,有一份熱就發(fā)一份光啊。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說:“人不因虛度年華而后悔,也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
世事沉浮,青山依舊,能改變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月夜靜思
夏日的夜晚,已是夜深人靜,洗浴完畢的我此時正拉開窗簾,推開鋁合金玻璃窗,盡情享受著從窗外吹來的涼爽宜人的夜風。突然,抬頭望見寂黑靜穆的南山上,一輪明月正從一堆云卷云舒的黑云里徐徐地穿出,那光亮使云的縫隙煥發(fā)出耀眼的金光。圓圓的月亮沖破烏云,象圣女一般懸掛在清冷的寰宇,此時的我端坐在鋪了涼席的床上,任由月光從窗欞里傾瀉而出傾倒在我發(fā)熱的身上,我的身心也由此而完全沉浸在一種久違了的興奮之中。
小時候,在夏天夜晚的鄉(xiāng)村,從自家里搬了張小矮凳。坐到門前曬谷場上納涼的我,往往會對從竹山后冉冉升起的一輪圓月望得發(fā)愣。“月亮后面有什么?”“山外面是怎樣一個世界?”那種充滿激動向往的心情,在我幼小的心里就打上了一個很深的烙印。長大后我雖然慢慢地知道了山外面的城市,有比我們山里人無法想象的文明和發(fā)達,但也讓我慢慢地明白了那光怪陸離的背后,也有爾虞我詐、刀光劍影。遠沒有我們山里的那種寧靜。
經(jīng)歷了許多世事的我,我想起了自己工作過的那間處在邊遠山地的小屋,那是間墻壁斑駁,遇下雨就漏水掉石灰渣的瓦屋。在那段我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我沒有因此而消沉。我忍受著蚊蟲跳蚤的叮咬和從窗外廁所里吹來的惡臭。夜晚我關(guān)上門,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床頭上,就著頭頂昏黃的燈光,我捧起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閱讀讓我趕走了無數(shù)個寂寞的夜晚,閱讀讓我忘卻了所處環(huán)境帶給我生活的不便和困苦。隨著故事里人物的跌宕起伏,我的精神世界也由此而逐漸地變得明亮寬闊起來。夜深了,當我疲倦地合上書本,走出低矮的瓦房,站到屋門前的水泥路上,四周是沉寂的一片,只有狗的夜吠聲和水田里的蛙聲,才讓我感到這樣的夜晚還有一絲生氣,而當我的目光透過屋后那株挺拔直立、枝葉繁茂的白楊樹梢,看到一輪圓月浮游在清空時。頃刻讓我感覺到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么一絲圣潔和美好,是的這里的田園是優(yōu)美的,這里的群眾是善良純樸的,他們不會因為你的失落而帶有任何的諷刺和偏見。相反他(她)們在你生活有諸多不便時,熱情地伸出手來為你提供幫助。早起見面時一聲親熱的問候,進屋一杯濃香的果子茶,都會讓你瞬間感受到一種人間處處充滿溫情的感覺。
※本文作者:小田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