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趣,一去不復返了。如今我已年近不惑之年,回想一生啟智的歷程,閱歷占多半?扇缃竦奈覅s不得不違心地將弟子們關在樊籠里,連他們的一點對自由的渴望都予以扼殺。實在有違人師之德。時下我們對科學教育之“渴望”,猶如我今天對童年樂趣的向往,臨淵羨魚罷了。我國之教育改革,也僅僅處于化妝品的地位。教育經費之投入占國民經濟的比例遠遠低于發(fā)達國家,而且還低于許多發(fā)展中國家。這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時代文明的表現(xiàn)。一百年前,日本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從中國勒索去的賠款,相當一大部分都用來發(fā)展教育。一衣帶水的東鄰的舉動與結果,已充分地說明了教育與國民經濟的關系。所以,中國教育不是認識問題。而是制度問題。把社會浪費的一半用來搞教育,龍的子孫會很快走出困境的。這種認識已是廣大有識之士的共識,然而他們與我一樣,徒有羨“魚”情,能做的只能是退而結網。在期待中期待。
※本文作者:褦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