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板凳龍游到家門口時,家家戶戶以煙花、爆竹、“踏紅”來迎接,以祝福來年平安幸福!年復(fù)一年,板凳龍舞出了他們的甘和苦,舞出了他們的祝福和祈望。
一個板凳龍,沿綿著一個區(qū)域的傳統(tǒng)。一塊小小的土地,養(yǎng)育著一方人氏。這些煩瑣的傳統(tǒng),在男人和女人們的心里,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他們從身體的勞動,創(chuàng)造著財富,也使自己的心靈有所寄托。
三、
單就湯圓與板凳龍往往顯示不出節(jié)日的氣氛,于是便有了煙花爆竹。大年三十沒到,街頭已響起稀稀落落的鞭炮聲,待到大年三十,四下里全是煙花升空的“噼噼啪啪”聲和禮花四射的耀眼光芒,平日里少有的熱鬧氣氛一下子全都趕來了,溫馨的燈光在每家每戶中閃閃爍爍,如同歡樂的火苗在柴堆中唱歌跳舞,煙霧、噪音幾乎籠罩著整個夜空,人們已樂意在新年鐘聲響起的時候被鞭炮吵醒。
會玩的小孩能想出各種各樣離奇的玩法,手中握著根鞭炮,點(diǎn)火,火苗“哧哧”呼嘯著直竄半空,然后“啪”地一所,閃出一串串亮光,像流星穿過!翱鞓贰边@個詞語在此時此刻被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但樂極生悲,每年被煙花爆竹炸傷身體、毀損容貌的均不在少數(shù),甚至連生產(chǎn)煙花爆竹廠家發(fā)生爆炸事故死傷多人的事件也屢見報端,所謂“福,禍所系也”,“享福享樂”定須有憂患意識,算是奉勸諸君了。
大年三十,還有一件必做的事是到村莊佛殿祭祖,祭品通常是豬肉、水果、糕點(diǎn),這些祭品長輩們早已料理定當(dāng),一家子在念想中走到佛殿,點(diǎn)燃了香火,放響了鞭炮,虔誠地為佛爺們叩了響頭,許下新年的愿望,希望能沾染新春的喜氣,保佑全家身體康健,在新年能有財運(yùn)降臨。
吃了大年夜飯,全家便會在爐火邊坐下來,聽長輩們講述一些往日的舊事。屋外依然鞭炮響起,散發(fā)著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而人在旅途中,為生計各奔東西,有許多事情是很無可奈何的,正如這迷人的煙花爆竹,毀掉了才會覺得美麗,令人感到一種凄美的色彩。
湯圓、板凳龍和煙花爆竹的景象,是品味一種傳統(tǒng)的文明,是傳承一種善良的心理。在這里,我想用妻發(fā)我的手機(jī)短信作為結(jié)尾:人依舊,物依然,又是一年;想也好,忘也好,本是平凡;今兒好,明更好,衷心祝愿;情也真,意也真,常駐心間。
2006年2月7日
※本文作者:人似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