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國學(xué)大師的屋舍,兩層都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沒有什么時髦的物什,也只有廚房是精心裝修過的,其他的,都是原始的自然。
因為被圍囿于一群樓邸之間,倚窗而望,視線也極其狹窄。不得已,我們只好努力向上攀爬,好在除了我和朋友,四周無人,終于在閣樓旮旯處找到了一扇小小的門。貓著腰鉆出去,才發(fā)現(xiàn)原來別有洞天。
高樓大廈之上的“空中花園”見過很多,這樣的棚戶區(qū)頂層花園卻是第一次看見,石桌石凳,周圍堆著盆栽的芭蕉、鳳尾竹。讓我驚訝的是四周都砌著五尺高的圍墻,極目遠(yuǎn)眺幾乎是不可能的,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得走到墻角,扒著墻壁張望。
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一份幽棲室外的心境。對于王國維打造的這個“小花園”,我更愿意這樣去想。除了安靜,別無他求。
這樣一座小城,應(yīng)該是安靜的?墒菑奶瞥烷_始持續(xù)興隆,到了明清時期,榮盛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拾,只是一個“陳家”就攪渾了大清的歷史,迷惑了全天下。袁世凱的總理大人唐紹儀還曾想把它定為國都,這鹽官也真是不同凡響。
城隍廟和舊宅巷,江南幾乎處處可見,就連上海這樣的大都市都可以找到好幾處,我于是就很奇怪朋友為什么津津樂道這么一個舊閣子。
位于鹽官鎮(zhèn)邑廟街東端堰瓦壩的陳閣老宅,是雍正朝太子傅、文淵閣大學(xué)士陳元龍的居所。陳元龍拜相后,不但增建了雙清草堂,移建了筠香館,還把大門改為竹扉,頗有皇宮內(nèi)院的氣派。
轎廳是老宅的大門,正對著外面穿梭而過的河道。小橋流水的模樣,正是江南的味道,進(jìn)了門,卻是愕然的感覺,宅內(nèi)的建筑統(tǒng)統(tǒng)倒置,門和窗戶都轉(zhuǎn)了圈。一路的歷史都羅疊在這里:陳氏家族祭祖的祠堂,海寧燈彩,陳氏祖?zhèn)鞅,安瀾園全景模型,陳家歷代書法作品,九龍匾……老宅園子不小,名目繁多,曲橋流水,山石卉木,極顯幽靜典雅,算得上江南老閣的典范了。
這宅子被康熙御題為“愛日堂”。相傳乾隆六下江南探討身世,當(dāng)他得知身世之后,在陳閣前書房內(nèi)揮筆賜書“雙清草堂”,寓“雙親”、“省親”之意。更奇的是陳閣的草堂為花廳三楹,用三個大翻軒構(gòu)成,這種結(jié)構(gòu)在浙江是獨一無二的。雙清草堂西側(cè)的古羅漢松,已經(jīng)600多歲了,依然蒼翠挺拔。如此這般,再加上兩位皇帝親筆,也難怪陳宅在江南名聲響亮,與眾不同。
轉(zhuǎn)了一圈才知道,老宅要看土。正如朋友說的,海神廟可以不看,廟里香火都是新的,算不得懷舊?墒,陳家的土是舊的。
這里的土起碼有400年歷史了,這么遙遠(yuǎn)的土栽花種樹不足為奇,奇的就是這陳家的土,什么也不栽,辟成一塊又一塊,圈起來,就那么留白成后人矚目。
陳元龍也算得上園藝家了,400年前就弄起了園林小品,直到今天,都蠻新鮮的。你見過像神龕一樣供奉的土地么?捏一撮回去,也算是懷舊有據(jù)了,400年的土,只是土,想想,都覺得靈氣十足。
海寧VS鹽官:海宴塘——錢江潮
如果說錢塘江是一場懷舊,鹽官的歷史又何嘗不是呢:2100年前的西漢,吳王劉濞在此煮海為鹽。這一煮,不僅煮出了一座富庶繁華的小城,更煮出了一段精彩絕倫的歷史,那就是鹽官。
相傳,由于錢塘江潮水常常沖毀海堤,危害百姓。乾隆皇帝到海寧巡視時決定建造海塘。由于潮水洶猛,海塘無法建造,為此監(jiān)工大臣憂心忡忡。一天晚上,夜潮神托夢于大臣:只要鑄造一對鐵牛就能筑起海塘。于是,雍正八年有了五座鐵牛,乾隆五年又鑄四座,分別置于錢塘江北側(cè)沿岸?上,文革時均被破壞,直到1986年才又恢復(fù)了這一景觀,分別置于占鰲塔東西兩則,新鑄的鐵牛上仍保留了古時的鐵牛銘:“唯金克木蛟龍藏,唯土制水鬼蛇降,鑄犀作鎮(zhèn)奠寧塘,安瀾永慶報圣恩!痹诿耖g,關(guān)于錢塘潮的傳說很多,以“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為最。這是因為農(nóng)歷八月十八的潮汛最大,在民間流傳的卻是因為伍子胥怒不可遏,乘著素車白馬在錢塘江中奔騰吼叫,又說這一天是潮神誕生的日子,所以從南宋起便被定為觀潮節(jié)。
※本文作者:蘭逸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