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充滿著傳奇:七月七日出生,七月七日死;七歲時,祖父去世,南唐國失去了輝煌;二十五歲那年的七月,在金陵嗣位江南國主;三十九歲那年的十一月二十七日,金陵城被宋朝大將曹彬攻破,淪落位亡國賤虜。“七”字似乎與他有不解之緣。他曾做過尊崇無加的南唐后主,也做過終日以淚洗面的亡國賤虜;政治家說他是懦羼之君,歷史學家說他是末路降王,文學家說他是絕代詞人,小說家說他是風流情種……
1
公元937年,對于南唐烈祖李昪來說,是最輝煌的一年。這一年的七月七日,李家降生了一個廣顙風頰,駢齒重瞳的寶貝公子,他就是李昪長子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取名李從嘉,字重光,他就是后來把“四十年來家園,三千里地山河”拱手送給宋王朝的南唐后主,也就是這一年的十月,李昪終于從吳睿帝楊溥手中接過了禪位詔書,登上了九五之尊,開創(chuàng)了南唐三十八年的短命基業(yè),實現(xiàn)了自己“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做波濤”的雄心壯志。
建國后的李昪,牢記“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古訓,勸課農(nóng)桑、息兵睦鄰、與民生息。經(jīng)過七年的勵精圖治,出現(xiàn)了“內(nèi)外寢兵,耕織歲滋,文物彬然,漸存中朝之風”(《釣磯立談》)的欣欣向榮的景象,終使南唐聲威遠震,八方來朝。這個寒門出身的君王,平日著裝樸素,腳穿蒲編草鞋,衣無羅綺錦繡;就連自己平日里用的盥洗、飲食等器具也全為鐵器,嚴令有司添置金銀制品;他也沒有因為自己是新皇登位而大興土木,炎炎夏日,寢殿帷幔仍用葛布而不換輕紗;漫漫長夜,仍然用當初為將時的馬廄照明的臺燈……就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國主,才享受了七年安定生活后,便在金陵撒手人寰。臨終之際,緊緊拉著長子李景通的手,留下了“汝守成業(yè),宜善交鄰國,以保社稷”的諄諄告誡。李景通即位后,改名為李璟,就是這位史稱“天性儒懦,素昧武威”的接班人,在他當上皇帝的第二年,把父親的忠言告誡置于九霄云外,悍然出兵入閩,攻打王延政,從此,南唐開始走向了下滑路:947年,兵敗福州;950年,地削于淮南;952年,盡失楚地。956年,南唐歷史在這里拐彎,走向了由盛及衰的轉(zhuǎn)折點。北周將領趙匡胤偷襲滁州,南唐大將皇甫輝率領的十萬大軍頃刻之間作鳥獸散。皇甫輝不屈而死,南唐失去了擎天柱,再加上周世宗兩次親征南唐,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從此國勢遽衰,江河日下。到了958年,李璟不得不上表削去帝號,稱國主,向北周納捐稱臣。
這位天性懦弱的南唐中主,根本算不上一個興邦強國的明主,卻是一位弄月吟風的行家里手。面對自己回天無力,欲罷不能的人生遭遇,釀造了他字字皆愁,聲聲含恨的絕唱,終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詞人。不過,這風驟雨狂落紅無主的春愁,夜寒香冷孤夢難成的愁思也無力挽回失敗的命運。九六一年,李璟在內(nèi)外交困中死去。
然而,就是李璟這種風流倜儻的詩人氣質(zhì)和頭角崢嶸的華章文采,為他的兒子們?nèi)蘸笫任膮捨洌貏e是為李煜后來醉心翰墨,成長為工書畫、善詞章、知音律,獨領風騷的絕代才人,起了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他以自己的言傳身教,造就了一個詩詞世家。
2
公元961年7月,是李從嘉生活“天教心愿與身違”的開始,二十五歲的李從嘉在風雨飄搖中登上了南唐皇帝的寶座。這對于既缺文韜又乏武略,久視功名利祿如浮云、畏途的風流才子李煜來說,不啻是天大的錯誤?擅\偏偏就和這個風流倜儻的才子作對,硬是強人所難,把他推上了安邦治國、經(jīng)世濟民的君王寶座。但出于對日后安邦治國的美好憧憬,李從嘉即位伊始,就更名為煜,字重光。煜,取意于西漢著名文學家揚雄《太玄·元告》中的“日以煜乎晝,月以煜乎夜”,意思是光明照耀,可謂用心良苦。
李煜的一生,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雖百般委曲求全茍安于江南一隅的帝王時期,一個是由一國之主淪落為末路降王的賤虜時期。由于李煜從小就“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他完全沒有繼承祖父剛強和武勇的基因,卻十足地承接了父親的柔弱和文采的血脈。他嗣位后,雖是在百般委曲求全中茍安于江南一隅,但畢竟還能享受著帝王生活。白天:“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保ā朵较场罚;而晚上:“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欄桿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玉樓春》)。
※本文作者: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