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座談會發(fā)言稿(精選9篇)
家風家訓座談會發(fā)言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漳縣基層的一名普通新聞工作者,常年累月奔波在田間地頭,采訪的大多是基層最平凡的人。在多年的采訪經歷中,有那么一些人,那么一些事,看似普通平凡,但卻一直撥動著我心靈的琴弦。透過那些普通人身上點點滴滴的平凡瑣事,我感悟到的是清正廉潔的好家風,是中華民族傳承不息的優(yōu)良作風,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永不褪色的“傳家寶”。
在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美譽的漳縣新寺鎮(zhèn)紅崖磨村,我們曾經采訪到了一位名叫李秋英的普通農家婦女,但不平凡的是,二十多年來,年僅46歲的李秋英一直不離不棄,精心守護著癱瘓在床的丈夫,成為十里八村鄉(xiāng)親們眼中“最美的媳婦”。那是在李秋英和丈夫結婚的第三個年頭,上山放羊的丈夫不慎掉下山崖,摔成重傷,從此再也無法站立起來。那時候,李秋英剛滿25歲,兒子還不到兩歲,小女兒還沒有出生!昂⒆硬荒軟]有父親,不能沒有一個完整的家!”為了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正值青春年華的李秋英賭上了她一輩子的命運。下地干活,她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女人,操持家務,她顧了孩子又顧丈夫。為丈夫擦洗身子、接屎端尿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課。家里雖然貧窮,但她要用忙碌和勤快讓臥病在床的丈夫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李秋英說,做人要有良心,要講責任。二十多年寒來暑往,李秋英守住了良心,流干了眼淚。
二十年里,李秋英的兒子和女兒長大了,長大成人的孩子們,成了李秋英和丈夫共同的話題,成了夫妻倆心中最為幸福和溫暖的希望!
在當今社會,也許有人會說李秋英是個傻女人,但“傻女人”李秋英身上所蘊含著的無私的愛心,不正是廉潔好家風的最美體現(xiàn)嗎?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清廉的好家風是子女們健康成長的堅固堡壘,是一道照亮和洗滌家庭成員心靈的廉潔之光。以心為本,心中高潔,人身清正。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清廉的好家風是國運興盛、社會安寧的助推器,是走在復興之路上的中華民族滿滿的正能量。家風好,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在漳縣金鐘鎮(zhèn)最西端的看治坡村喬家嘴社,生活著五個自幼失去了母親的漢族孩子,按理說他們不會再擁有溫馨的母愛。但后來這幾個苦命的孩子卻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藏族媽媽”。在沒有血緣關系但卻相濡以沫的漫長生活中,他們建造了人世間最純樸的親情與溫情。這位平凡的藏族媽媽名叫盧換娥,今年已經60多歲了。三十多年前一個大雪封山的季節(jié),盧換娥從只有一山之隔的卓尼縣柏林鄉(xiāng)被娶進了失去妻子的喬香武家,看到喬香武年僅4歲的女兒熟睡在用牛糞燒熱的土坑上,小臉蛋上還留有兩道清晰的淚痕時,盧換娥的心底涌起一股從未有過的感受,是甜蜜感抑或是責任感,她也說不清楚,只是在口中喃喃地說:乖孩子,今后我就是你們的親娘。
在盧換娥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中,五個孩子漸漸地長大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盧換娥總會借著窗外的月光慈祥地看著熟睡中的孩子們。她暗自思忖,生活再苦再難也要把娃們送進學校,不能讓他們變成睜眼不識字的文盲。兄妹五人中年齡最小的是喬永峰,高中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后,同全國十大杰出青年侯新民一起創(chuàng)辦了聞名全國的斜坡希望小學。喬永峰告訴我們,從這位藏族媽媽的身上他們不僅僅得到了無私的母愛,更學會怎樣用堅強的毅力去面對困難,去做一個清廉正直的人,一個對社會和人民有用的人。
艱難中孕育的花朵是最為鮮艷的。
藏族媽媽盧換娥用無疆的大愛,抒寫了清廉家風最美的篇章!
家風家訓座談會發(fā)言稿 篇2
同學們:
最近,電視上舉辦的一個節(jié)目搞得不錯,值得稱贊。節(jié)目內容即“家風”教育在社會發(fā)展上的作用。這個內容在當今社會的確很重要,宣傳中華文明,弘揚“尊老愛幼”光榮傳統(tǒng)。我們要從家庭內部做起,從社會基層實際生活出發(fā),開啟心靈窗戶,傳承偉大的民族,對社會未來發(fā)展十分必要的。
家庭是社會最小組合單位,也是最基礎的社會分子。沒有小家庭就沒有社會大家庭。和睦、和諧的`家庭關系,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石。是文明古國,有著幾千年的光榮歷史。在傳統(tǒng)教育史冊上有著璀璨奇葩——儒家,道家,佛教,還有家風教育匯聚成中華文明的核心。在這百花盛開的園地里有許許多多代表人物,人們把關公、岳飛等人物塑造成“仁、義、禮、孝……”的化身,以忠孝為人生必須遵循準則,光榮的傳統(tǒng)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家教在傳統(tǒng)教育中起到積極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迄今社會上大多數(shù)的家庭,繼續(xù)秉承祖先的教誨,弘揚光榮傳統(tǒng),勤儉持家過日子,以尊老愛幼為出發(fā)點建設和睦和諧的家庭關系。這樣和諧穩(wěn)定的家庭關系對社會的健康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值得稱贊,值得渲染,促進社會穩(wěn)定,快速向前發(fā)展進步。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由于一切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人人向“錢”看齊,社會上滋生了一種畸形的觀念:金錢至上。在這種極其不健康的影響下,對中華傳統(tǒng)的文明沖擊很大,對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起到負而作用,而且影響極壞。一些人在社會公共活動場合上公開宣稱:良心值幾個錢?可以斷言,“良心”無價之寶藏!傲夹摹笔呛饬恳粋人的道德修養(yǎng)的基礎。
錢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 ,維持人的生存必備基礎。但是,良心是衡量做人是準則,是純潔心靈中的核心,參與社會活動應遵循的公德規(guī)則。失去了良心的人,其行為規(guī)則將是雜亂無章的,也是社會不穩(wěn)定的因素之一。
家庭關系和睦、和諧,融洽,這與良好的“家風”,傳承文明教育有直接關系。對孩子的家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灌輸文明的,啟蒙教育影響人的一生。
在經濟發(fā)展大浪潮下,物質生活水平不斷的提升,文化生活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向前邁進。傳統(tǒng)的文明不能遺棄,中華文明精華不能丟掉,要堅持弘揚傳承下去,東方古國文明風采不能沒有。偉大的中華民族行進在世界舞臺上,要有風度,有神韻,展示中華民族的文明精華,優(yōu)良的“家風”教育在此會發(fā)揮出積極作用的。
家風家訓座談會發(fā)言稿 篇3
同學們:
家風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風如一壺茶,醇厚芬芳;家風如一朵花,馨香撲鼻;家風如一張畫,連城之璧。俗語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一個良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的學校,它通過日常生活影響著我們的心靈,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我們家有三風:善良之風,孝順之風,勤儉之風。
我家的善良之風。媽媽常說:“善良是心靈的燈盞,能引導迷路的孩子前行”前年的一個星期天,我和媽媽去春天服飾里給我買了一件新毛衣,然后又去超市買了一些零食。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遇到了一個跟我年齡相仿的孩子,不過跟我不同的是他患有小兒麻痹癥,當時的他穿的破破爛爛的,還在馬路邊上到處乞討。我看他好可憐,正準備給他分點零食吃,媽媽卻什么話都沒說,直接把口袋里僅有的二百多元錢遞給了那個孩子,還把給我買的零食和毛衣都給了他,并對他說:“孩子,買車票回家吧,別讓爸爸媽媽擔心啦,家里再窮,也是家。”我記得當時那孩子哭的好傷心,直對著媽媽鞠躬說:“謝謝,謝謝”,后來,我在街上再也沒見過那個孩子,我想他一定是回家和爸爸媽媽幸福的在一起了。
我家的孝順之風。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必備的傳統(tǒng)美德。在家里,我孝順我的爸爸媽媽,每天,我會在課余時間幫他們干點力所能力的活,晚上給他們捶捶背,倒點熱水泡泡腳。我孝敬我的爸媽是因為他們的言傳身教,多年來,爸媽十幾年如一日的孝敬爺爺奶奶,記得奶奶生病住院時,爸爸媽媽衣不解帶的侍奉在病床前,他們是遠親近鄰們公認的好兒子,好兒媳。
我們家勤儉節(jié)約的宗旨是:該花的錢一份都不能少花,不該花的錢一份都不能多花。比如我要買學習用具或者課外書籍,媽媽總是給我足夠的錢,讓我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在我看見同學新買的玩具羨慕的眼神時,媽媽教育我:好鋼用在刀刃上,這些錢可以給你買好幾箱特侖蘇了,別和同學比吃穿玩,要比比學習。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我的心靈。父母給我留下了這么豐厚的財富,我一定會努力的將我家的家風世世代代傳承發(fā)揚下去。
家風家訓座談會發(fā)言稿 篇4
同志們:
每家每戶都有家風家訓,我的家里也不例外,在我小的時候,媽媽就培養(yǎng)我。還列了幾條規(guī)矩。
1、放學后不能亂跑。
2、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不讓爸爸媽媽生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玩就痛痛快快的玩,寫作業(yè)不能粗心。
媽媽從小就開始教育我這些東西,我煩透了,媽媽一天說好幾遍,但是有的我還是沒有做好。比如;4、玩就痛痛快快的玩,寫作業(yè)不能粗心,這一條我就做的不好,寫作業(yè)總是粗心大意,356就寫成354,這兩個數(shù)就扣了一分,我太粗心了。
但是如果說起第一條和第三條,我應該的滿分。
記得媽媽說過,放學之后不能玩,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學好了習,想怎么玩都可以。什么事要先學。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個我可一直都是這樣,媽媽小時候就是這樣,我小的時候吃薯片,袋子撕不開,求媽媽的幫助,媽媽說,撕不開就別吃了。我當時想,媽媽為什么要這樣,長大了我才知道,媽媽是為我好,我一年級就開始自己扎辮子,二年級就開始洗襪子,三年級就開始洗校服,四年級就開始幫媽媽打掃衛(wèi)生,五年級開始做飯。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就有一些人虐待老人,打孩子,也有的人給老人讓座,孝順老人,又對孩子很好,有好吃的先給老人吃。
不讓爸爸媽媽生氣,不要有事沒事就讓父母生氣。
家風家訓,每家都有,每家都不同,如果大家遵守的話,我們的祖國是多么的完美,不再有壞人,不在偷錢。
家風家訓座談會發(fā)言稿 篇5
同學們:
古今中外,千秋萬載,家風始終是每一個家庭永恒不變的主題,在我家,家風時時刻刻熏陶著我,對我有了不小的影響。
在平時的生活中,家人對我的關懷和教導,使我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記得四年級時,母親為我制定了一個“金錢小管家”的計劃,只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便能得到自己的零花錢,有一天晚餐后,我自告奮勇,包下了洗碗這一項“生意”,在與碗筷“戰(zhàn)斗”了近一個小時后,我終于把它們洗得能照出我的臉,叮!一元錢到手!當我捧著這枚來之不易的硬幣,心里美滋滋時,殊不知我已經在無形之中養(yǎng)成勤做家務的好習慣。此外,母親還讓我學著自己理財,母親為我辦了一張銀行卡,平時期中期末父母獎勵給我的錢,春節(jié)時爺爺奶奶的紅包,我統(tǒng)統(tǒng)存在這張銀行卡里,并且投資了教育基金,去年暑假時卡里只有五千元,經過我不懈的努力,現(xiàn)在卡中已有一萬兩千元左右了。從小培養(yǎng)“微理財”的意識,相信對我以后的人生有著很大的幫助。
學習上,一家人更是為我構建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記得我們在裝修新家時,別的都放任裝修工人去做,唯有我的書房,是父親自己一點一滴打造起來的,推開書房的門,一股墨香撲面而來,映入眼簾的是原木做成的書柜,一排排整齊有序的書等待著我的探索;左手邊的的書桌,同樣是父親為我打造的,坐在“私人定制”的椅子上十分舒適,偶爾倚在懶人沙發(fā)旁,聽著英語廣播,也不失是一件有趣的事。這樣優(yōu)美的學習環(huán)境,讓我對父親油然產生了敬佩之心。當然了,我的父親雖說是一名醫(yī)生,但已是不惑之年的他卻熱愛文學,主張“終身學習”。有時候,他身上的那股學習勁卻比我還強,記得去年暑假,父親準備考醫(yī)師高級職稱,從考試好幾周前,他便拿出了大學生沖刺英語六級考生的那種勁頭,頭也不回地扎進書海中。有一次他一邊泡茶一遍讀書,開水已經溢出杯子了,他還自我陶醉,渾然不知,直到落了個被燙傷的下場,父親口中依然陣陣有詞:“那時還有一個手術案例沒看完呢,沒想到就被燙傷了……”我雖然經常拿父親開玩笑,說他是“書呆子”,但不知不覺中,自己也仿佛受到感染一般,開始向父親看齊,在學習上越來越上進,越來越勤奮了!盁o心插柳柳成蔭”,在父親的引領下,我在那年期末考試中脫穎而出,勇創(chuàng)佳績,這可見家風對我影響之深遠。
不只是父親,我們一家人都對我的學習關懷備至;平時,母親可謂是我的“嚴師”,在學習上她要求我一定要認真,不會沒關系,但要勤問,要有鍥而不舍的把不會的問題學會。
這次期中考前的那個周末,母親叫我把政治的復習提綱拿給她,然后一題一題的問我,結果因為我在學校沒有認真的背熟,問了8、9題我一題都答不上來,母親嚴肅的看著我對我說:“你這樣只背一遍就完事根本沒辦法記熟,考試的時候怎么辦?從現(xiàn)在開始必須一題一題背,一課一課過,反復背,直到你全部背熟了!本瓦@樣,從那天中午開始,母親陪著我一課一課的把復習提綱背熟,背熟一課她就按提綱上的題目問我一遍,在倒回去又重新把前一課的題目再問一遍,周而復始。
那天,母親陪我背到晚上11點多,把政治老師要求要背的提綱全部都背熟,第二天早上起來,母親又和我過了一遍所有的題目,確定我都背熟了才繼續(xù)幫我復習別的科目?梢韵胂,如果沒有母親的幫助,我怎么可能會在政治這一科拿到A?荚嚭螅赣H又搖身一變,成了“分析師”,從錯誤題型到解答思路,她無一不幫我仔細分析……
爺爺雖然年過古稀,但卻很樂意聽我背誦,在他的引導下,我出了一套背誦“秘訣”:第一遍熟讀,第二遍分句細背,第三遍連句成段,第四遍連段成文(詩),第五遍二次復習,到了第六遍,我基本上就可以倒背如流,這也是我長期與家人互相學習的成果。
正是這樣的一家人,和睦互助,共創(chuàng)家風;各有所長,一起努力,在此,我不禁感嘆道:“父親學習無終點,母親教導如清泉。良好家風伴成長,受益匪淺益終生!”
家風家訓座談會發(fā)言稿 篇6
同志們: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痹诿總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偉德話,問問他們在做什么,身體怎么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煉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著聊天、散步、購物。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著我,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他們的開心果。
其次是節(jié)儉,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jié)儉興家,浪費可恥!边@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響著我的言行:我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為止;書包也是從一年級一直用到現(xiàn)在;至于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過的;過年的壓歲錢我從不亂花。我養(yǎng)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于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笆郎蠠o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在我家勤不僅僅體現(xiàn)在學習上,也體現(xiàn)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工作很努力,媽媽很少看偉德視,忙完家務,大多時候她總是看些有關偉德類的書籍,她總說要與時俱進,不斷給自己充偉德。爸爸愛鼓搗他的偉德腦,媽媽不會操作時,爸爸輕點鼠標,就把問題解決了;很多時候,爸爸的同事在下班后還會向爸爸請教偉德腦問題。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養(yǎng)成了好習慣。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wěn)定、和諧、繁榮、強大。
家風家訓座談會發(fā)言稿 篇7
尊敬的領導:
大家好!
家庭是藍天,我是小鳥,沒有它我將無法飛翔;家庭是雨點,我是小草,沒有它我將無法生長;家庭是陽光,我是樹苗,沒有它我將無法成長。國有國法,校有校規(guī),家有家風。
在美國,一個調皮的孩子拿著爸爸給他的一把漂亮的小斧頭后,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很生氣。孩子見闖了禍,他雖然害怕,但他是個不說謊的孩子,就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愿損失一千棵櫻桃樹,也不愿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后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這個誠實的孩子就是喬治·華盛頓,也許就是這樣誠實的性格讓華盛頓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偉大總統(tǒng)。
在我家,父母經常教導我做一個拾金不昧、不貪圖錢財?shù)娜,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心里,可小時候的我卻不懂得什么是拾金不昧。
六歲的一天,一個叔叔家的小妹妹來我家玩,玩了許久,叔叔便把她拉著走了。在家里的沙發(fā)上,一個玉像項鏈落在了那里,眼尖的我馬上跑到哪里坐下假裝看電視,一只手拿著遙控板,另一只手卻一直往后面拿項鏈。摸到項鏈后我就馬上往房間跑,偷偷把它藏了起來。在吃晚飯的時候,我雖然臉上平靜,但心中卻忐忑不安。爸爸和媽媽似乎看穿了我的心,反復地問我發(fā)生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爸爸媽媽,爸爸首先把碗“砰”地一聲放在桌子上,大聲喊道:“馬上把項鏈拿來!”我被爸爸的怒吼嚇哭了,連忙跑進家里拿了出來。媽媽拿過項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人要拾金不昧,不論是在哪里撿的也要還給東西的主人,不然主人會擔心,要設身處地的為別人想一想!蔽宜贫嵌狞c了點頭。媽媽把項鏈還給了那個小女孩,她連聲道謝,那位叔叔也對我贊不絕口,而我卻羞愧地低下了頭。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家風家訓座談會發(fā)言稿 篇8
同志們: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指導下,每個家庭在不違背國家法律、道德、文化的前提下制定現(xiàn)代家庭的家規(guī)、家訓,形成良好家風;借助互聯(lián)網家譜為工具傳承家文化(家規(guī)、家訓、家風),延續(xù)家興業(yè)旺,譜澤后世;實現(xiàn)幸福家庭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家規(guī):家規(guī)是指一個家庭所規(guī)定的行為規(guī)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guī)范后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就是指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guī)矩;這個家庭的規(guī)矩就相當于國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fā)達,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guī)矩。家人違背家規(guī)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
家訓: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教誨。家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訓屬于家庭美德的范疇。家國同構,一個家庭的家訓相當于一個國家的道德標準,如曾國藩家訓、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家訓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準,違背家訓,就會遭受道德的譴責。
家風: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guī)、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譜即是承載家文化的工具,互聯(lián)網家譜是新一代承載家文化的工具。
沒有家規(guī)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規(guī)矩; 沒有家訓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標準;沒有家風的家庭,缺乏延續(xù)家興業(yè)旺的環(huán)境。
您的家庭屬于什么之家?
古人云:
有家譜的家庭,屬于耕讀靠譜之家;有收藏家譜的家庭,屬于名門望族之家;有家譜、有家規(guī)的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有家譜、有家規(guī)、有家訓的家庭,屬于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譜、有家規(guī)、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于王侯將相之家。
我在思考:我的家庭屬于什么之家呢?雖然我們沒有明文規(guī)定但是我們家世代傳承了華夏民族優(yōu)良的品質,在不知不覺中延續(xù)著這樣的家風:家德是尊老愛幼、寬容博愛、善待他人、重禮謙讓;家規(guī)是站坐有姿、互敬互愛、勤儉持家等;家訓是誠實守信、見義勇為、清白做人、愛崗敬業(yè)等;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家風也要增添新的內容;尊重孩子、善于學習。
家風家訓座談會發(fā)言稿 篇9
同志們:
為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家風、家訓,激勵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校黨委宣傳部連同各學院共同舉辦“家風、校風大家談”主題博客活動。家風就是家庭風氣。家風就是言傳身教。所謂家風,一般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更通俗點說,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如:誠實、守信、勤儉、節(jié)約、上進、樂觀、孝順等等。
那么,“家風”到底是什么?20__年新春佳節(jié)之際,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推出一個特別調查節(jié)目“家風是什么?”,這不由得讓我想起20__年中秋、國慶前期央視推出的《走基層百姓心聲》之“幸福是什么?”記者們分赴全國各地采訪了幾千名各行各業(yè)的工作者,關于“幸福是什么?”的回答有些讓人感動,有些卻讓人無奈。對比起“幸!币辉~,“家風”在民眾的印象中就沒有那么清晰的概念了。它不像“幸!币辉~這么具體化,幸福是經常會使用到的,“家風”則非常抽象化。好的“家風”需要一個家庭、一代人乃至數(shù)代人的日積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所以當央視記者對采訪者提出這樣的問題時,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難回答出“‘家風’是什么?”。經過一番思考,播放出的大致是這些回答:家風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不能忘”“不要出去招風惹事,別出去人”“要孝順,父母要以身作則傳遞這種好的風氣”“做人要誠實道”“講誠信,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東西”“要認清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干事”等。
事實上,關于“家風是什么”的類似問題,答案大相徑庭。有的是一句話、有的是幾個字、有的貼在自家墻上、有的寫進書里,有些是一代一代人的行為傳承。盡管家風的內容和形式各式各樣,但讓人欣慰的是它們的總基調都是向上、向善的。當代社會,飛速發(fā)展,很多新的東西衍生出來,很多舊的思想漸漸淡去!凹绎L”一詞對現(xiàn)在的很多小家庭來說已經開始變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風、家規(guī)被淡忘。現(xiàn)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又有幾家人會談論家風家規(guī)?親朋好友聚會都是談論如何賺錢養(yǎng)家、過上更好的生活,F(xiàn)在重提“家風”,是有非常積極現(xiàn)實的意義的。這是一種文化的回歸,是一種歷史智慧的挖掘與重建。
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被采訪者回答的很多關于家風的答案都是社會需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種家風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傳承優(yōu)良的家風、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擁有良好的家風意識,令人心寒的社會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個家庭的家風是積極向善的,一個家的所有家庭成員的品德是純潔的、高尚的,那么一個社會定然是和諧的。
校風即學校的風氣。它體現(xiàn)在學校各類人員的精神面貌上,體現(xiàn)在學生的學風、教師的教風、學校干部的作風、各班級的班風上,還存在于學校的各種事物和環(huán)境之中。良好的校風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進力和約束力,是一種精神力量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建設好的校風是學校管理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多年來,我校按照“三做”育人理念,努力造就誠實做人、踏實做事、扎實做學問的應用型人才,竭力營造一種良好的校園風氣,即校風。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只有把家風同校風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達到育人成才的目的,向社會輸送更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