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會發(fā)言稿:探討家庭教育
子凡去年有一次在沃爾瑪也用過這招,只是她沒有躺地上,只是坐在地方哭,哭的時候還不是很用力,沒有眼淚,一邊哭一邊喊“媽媽不要我了,我怎么辦呀?壞蛋!你為什么不給我買?”之類的話,旁邊的人都在笑,我也笑,我離她大概有二十米遠,她坐在地上鬧了幾分鐘后,發(fā)現(xiàn)我不打算回來拉起她,就不再哭了。我趁勢喊她“快點,媽媽在等著你呢,你要不要來追上我!彼簿推孪麦H的跑過來拉著我的手走了。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用“預防教育”最好用了,我一般在去超市或者商場前會再三跟她強調我們去的目的,我們要買什么東西,你可以買一個什么,但是不能看到什么都要。如果你同意我們就一起去,如果你不同意,就跟爸爸在家,媽媽一個人去。她一般會同意,當然到超市門口,我再次跟她確認規(guī)則,她還是同意。可是進到超市里看到各種零食,她不免還是會心動,有的時候拿起來這個就放下那個,反正我說只能買一個,你自己選就是了,可能一開始說的是只能買一個果凍,結果最后買回來的是一合奧利奧餅干,都無妨,最重要的是她沒有買一大堆回來,而且她沒有糾纏著非要買什么,在這個過程中,她還得學會選擇,學會取舍,學會信守承諾。這點我們在家里態(tài)度是一致的,就是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得說話算話。這就是預防教育的一個體現(xiàn),其實可以在很多方面運用。
第五,尊重我們的孩子,不要打罵孩子。我特別看不得打孩子或者罵孩子,我覺得打罵還是一種最簡單的方式,可以快速有效的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是卻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因為你現(xiàn)在可以打,是因為孩子還很弱小,總有一天她會長大,總有一天你會打不過她,這個時候她再犯錯你怎么辦?
注:這段是轉自一笑心晴的博客
(一)打孩子之前,請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如果孩子足夠強大,有能力還手、與你對抗,你還會打嗎?
2、如果對方不是孩子,而是你的親人或朋友,不聽你的話,你會打嗎?
3、如果孩子所犯的錯誤中有你自己的責任,你還會打嗎?
4、你有打孩子的資格嗎?你自己以身作則了嗎?
5、你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了嗎?
6、除了“痛下毒手”,你真的沒有別的選擇了嗎?
(二)打孩子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
其實我們從自己的經歷就可以看出打孩子基本不會起到教育的效果。孩子也許當時屈服了,但是過后可能又再犯,讓我們崩潰。實際上這是普遍情況,美國有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很多父母都反映,打罵之后,孩子的表現(xiàn)還是一樣。而且我在節(jié)目中問過很多小時候有挨打經歷的成年人,我問“你小時候被父母打時,你心里想的是再也不能這樣做了,還是心存憤恨,想著等我長大了你就打不過我了,或者等我長大了就報復你”之類,結果想著改錯的是少數(shù),大部分都是充滿了恨和報復心,這樣根本起不到糾錯的作用。
還有也許打罵的效果“立竿見影”,孩子一下子就停止了所謂的淘氣或叛逆行為,你獲勝了!但是,孩子僅僅是表面的屈服,他并不知道他為什么錯了,也沒有建立是非觀念,所以他很可能重蹈覆轍。即便說“打”的有效果,孩子以后確實不再犯錯了,那么,孩子是因為真的明白了這件事的道理,還是因為害怕被你打?
俗話說,常罵不驚,常打不怕。如果打孩子打慣了,習以為常了,孩子對打也就沒有了最初的恐懼,他不再怕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