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演講稿匯編(精選3篇)
高中生演講稿匯編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我今天國旗下發(fā)言的題目是《美麗高三,勇敢挑戰(zhàn)》
時光如流,歲月如梭,看著那高考倒計時上的日子一天一天地減小,朦朧之中望見高考向我們招手,在高三這條跑道上,我的胸中躍動著紛繁而復雜的情感。
高三是苦澀的,也是甘甜的。沒有春景秋色,沒有暢快淋漓的運動,沒有細品生活的安逸。它注定是書山題海,是兩點一線。高三是一只不停旋轉(zhuǎn)的陀螺,如果在此刻停下,那以后的日子也許會比現(xiàn)在還要艱辛。但它不忘給我們甘甜。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堅持正慢慢挖掘出我們的潛力,它給予我們自信去突破極限,一路上采摘的成功之果蘊藏著無限的甘甜,滋潤我們稚嫩的滄桑。
高三是沉重的,也是美麗的。模擬考、高考似乎都是橫亙于眼前的難以逾越的山峰,而我們則是不倦的行者,在老師和父母的目光注視下,體驗著沒有鮮花、掌聲相伴的心旅歷程。然而它也是美麗的,在經(jīng)歷了這一場智力、體力的較量后,鳳凰涅盤般的再生,我們在成長,在成熟。理解了時間對于生命的深刻意義,嘗試著在浮躁中心靜如水,領(lǐng)會鐵杵磨成針的精神,學會了堅強,耐住了寂寞,懂得了堅持的力量。知道了為了提升一個臺階我們所要付出的汗水。但也僅僅是這一個臺階,我們就可以擁有更廣闊的天地。我們感受著老師、同學一起患難與共的友情,感受著理想日益逼近的興奮。這樣的五味雜陳,讓高三這條美麗的跑道成為我們生命中寶貴的財富。
步入高三,我們要有堅定不移的目標,更需要的是為目標而奮斗的自信與意志。堅強的貝多芬,以他旋風電擊般的音樂扼住了命運的喉嚨;激情的畢加索,一他變幻多姿的畫筆激起世界人民的熱情。他們戰(zhàn)勝了命運,因為沒有哪一種命運可以挫敗這樣的人生。我們也是一樣,沒有哪一種困難能夠扭曲我們的未來。
一輪輪的高考復習,一次次的模擬訓練,有進也有退。一次次的得失與悲喜之后,手中的筆仍然在不停地來回,大腦依然在不停地思考。失意時,也許有人會說: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也只能等死而已。但遭遇八十一難的玄藏畢竟取得西經(jīng);糧水斷絕、眾叛親離的哥倫布畢竟發(fā)現(xiàn)了美洲;凍病餓三重壓迫之下的莫扎特畢竟寫出了《安魂曲》。
所以,面對接踵而至的試題,不絕耳畔的叮囑和期望,請拿出我們的勇氣,接受挑戰(zhàn)。在辛苦中學會品味進步的喜悅,在寂寞中學會用心觸摸即將到來的理想。當一切都結(jié)束時,我們會懂得:經(jīng)過霜雪的麥苗總是更加茁壯。最后,借用大家耳熟能詳?shù)膸拙湓,與君共勉: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zhì)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就算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我的發(fā)言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高中生演講稿匯編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第一次認識錢學森是在小學的課本里,課文中這么一段話讓我始終記憶猶新,美國海軍的一位領(lǐng)導人曾對美國負責出境的官員說:“我寧可把錢學森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錢學森至少值五個師的兵力。”當時的我對此并不熱心,只是老師總說他很厲害,于是便有了小孩子所謂的崇拜,但這種崇拜并沒有持續(xù)多久,便被另一種崇拜所替代了。第二次認識錢學森是在感動中國人物榜上,因為比較喜歡看這一類節(jié)目,所以那一次在感動中國上看到了錢學森,知道他是我國導彈之父,知道他為了祖國放棄美國的高薪工作…
第三次認識錢學森是偶然看到新聞上播報他去世的消息,那時真的很難過,想著這么一個偉大的人就這么去世了,我想如果當時錢學森沒有回來的話,我國的航天事業(yè)也不會發(fā)展的如此迅速吧?當然這是后話,畢竟他回來了,甚至給我們帶來了高新技術(shù)…
第四次認識錢學森就是這一次了,說實話這一次更觸動我的內(nèi)心,以前看書聽老師講錢學森的事跡,總覺得很玄。畢竟我們這些90后始終也無法了解那些老一輩的艱辛,甚至缺少了一份愛國的熱情,一份為國獻身的激情,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的很多優(yōu)良品質(zhì)似乎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jié)u行漸遠…
雖然只是一個多小時的電影,給予我的更多的是震撼,是感動,當然還有些許氣憤…
當我看到錢學森與眾多中國科技人員夜以繼日地為中國偉大的建設(shè)事業(yè)奉獻自我,最后終于取得標志性的勝利之時,我真的震撼了!在當時那么艱苦的時期,竟然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又怎能不振奮人心?
當我聽到錢學森說,他在美國學習就是為了報效祖國,甚至為了回國放棄美國的優(yōu)良待遇的時候,我真的感動了…試問:如今的中國人有多少能為國至此?又有多少那些所謂的“偉人”“能人”早已貼上外國的標簽?為什么諾貝爾獲獎史上,中國始終是空白?難道中國人就比那些洋人差?NO!NO!NO!世界上如今盛傳如此一句話:“美國人的智慧在中國人的腦袋里,美國人的錢在猶太人的口袋里!边@句話足以證明中國人絕對是智慧的化身,那又為什么中國總是落后于美國呢?那是因為很多原原本本的中國人如今已變成了“美籍”華僑…這是多大的諷刺啊?中國這個偉大的母親用乳汁認真澆灌的孩子們最后竟然用這種方式回報他們的母親。你們可曾聽到你們可敬的母親在低泣?
當我看到那些美帝國主義者為了阻止錢學森回國,將他關(guān)押,處處監(jiān)視他,甚至以非人的方式對待他時,我不自覺地緊握著拳頭;而當我看到所謂的“俄羅斯老大哥”以鄙視的態(tài)度對待我國渴求技術(shù)的“學生”,我感到我的心都涼了一大截,這是何等的凄涼啊?那種被人瞧不起,被人欺凌的日子終于結(jié)束了。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那個受人欺侮的國家,可是為什么,總覺得缺少了什么?航天事業(yè)飛速發(fā)展,經(jīng)濟也發(fā)展的極其迅速…是精神!是品質(zhì)!是熱情!
或許如今的我們生活太過安逸,所以那些曾經(jīng)我們極為推崇的“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早已被我們丟棄,那些先輩們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勞動成果正一點點被侵蝕,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東西丟了可以再找回來,心丟了去哪找呢?錢學森的心在中國,所以他毅然選擇回到祖國?芍袊,你們的心到底丟哪了?
高中生演講稿匯編 篇3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剛上初中時,由于自己心無城府,言行傻乎乎的有點“二”,再加上身高只有一米四幾,于是得了個“雅號”——“根號二”。
一次班上舉行故事會,我入神地聽著。突然一位男同學高喊:“根號二,該你了!”老師茫然地問:“誰是根號二?可不許亂取綽號喲!”我在同學們的哄笑聲中走上講臺。傻傻地在黑板上用數(shù)字符號寫上“根號二約等于一點四一四”。這時,同學們笑得更厲害了。我沒有笑,反而煞有介事地說:“根號二約等于一點四一四,他的諧音就是:說話做事要‘一點一點試一試’,這使我想起了小時候聽過的《小馬過河》的故事,但我今天不講這個故事,我講一個也許大家沒有聽過的故事吧!蔽翌D了頓,接著問:“你們知道,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鎮(zhèn)館之寶是什么?”同學們都搖著頭,于是,我朗聲講道:
“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有一尊跪射俑。它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豎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側(cè),雙目炯炯凝視前方,兩手在身體右側(cè)一上一下呈持*狀。秦兵馬俑坑至今已經(jīng)出土清理了大量陶俑,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需要人工修復,故而價值也就大打折扣。而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仔細觀察,就連衣紋、發(fā)絲都還清晰可見。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呢?這得益于它的低姿態(tài)。首先跪射俑高度不到根號二米,尤其是作蹲跪姿,重心偏低,支點頗多,穩(wěn)定性強。而普通立姿兵馬俑的身高都在1。8米至2米多,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結(jié)構(gòu)建筑,當棚頂塌陷、土木俱下時,高大的立姿傭首當其沖受損,而砸過立傭的土木反倒成為低姿的跪射俑的保護層,因此得以歷經(jīng)兩千多年仍保存完好,成為名副其實的鎮(zhèn)館之寶。”大家聽著,都沒有再笑,末了還報以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我當初聽到“根號二”這個綽號,心中著實有些不快,有些自卑,但我現(xiàn)在聽到有人叫我根號二,卻感到格外親切,因為我甘愿單純天真缺少心眼地“2”下去。大家知道,這個“2”,它不管跟在哪個數(shù)的后面,哪個數(shù)就“好事成雙”;不管與哪個數(shù)相乘,就必然使彼此成倍翻番,產(chǎn)生雙贏;不管與哪個數(shù)相除,也都符合“一分為二”的哲學原理。你瞧它低頭彎腰,放下身姿,長跪天地,體現(xiàn)著為人處世的謙恭和對世界萬物的感恩與敬重。它重心偏低,腳踏實地,不像“4”那樣身上長角卻又搖搖欲墜;不像“9”那樣昂首向天卻又頭重腳輕;也不像“7”那樣桀驁不馴,只折不彎;更不像“8”那樣賣弄妖嬈,滿身銅臭……
特別是在“2”上面加個根號,它就更低了,但卻讓它更可以從容淡定地看天空云卷云舒,賞窗外花開花落。同學們每喊一次根號二,就給我多一次提醒:比你高的人多著哩,你要把自己看得很低,為人處事低調(diào)一點,切莫自以為是,說話做事要小心地“一點一點試一試”才行!所以,我要感謝叫我“根號二”的同學!雖然我現(xiàn)在身高已經(jīng)一米有六,但我仍然喜歡大家永遠叫我“根號二”,尤其喜歡聽到大家說:“根號二,你又長高了!”(熱烈的笑聲和掌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