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朝讀經(jīng)典演講稿-演講稿范文(精選3篇)
高中朝讀經(jīng)典演講稿-演講稿范文 篇1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孕育出華夏光輝燦爛的文化篇章。我們是最早的文明古國,我們堂堂中華曾被四方來賀!
春去秋來,千載的長風吹散了千年的往事,亙古不變的流水沖走了沉睡千年的記憶。但歷史的印記,文化的傳統(tǒng),卻牢牢的融入到這片土地里,融入每一位炎黃子孫的血液里。
從數(shù)千年前《詩經(jīng)》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到汨羅江畔屈子的那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從浪漫的楚辭到華麗的漢賦;從對仗押韻的唐詩到宛轉(zhuǎn)悠揚的宋詞……
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到“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到“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閱盡翰林書三千,千古佳句豈等閑?樟舯铚嫔1M,春風經(jīng)年憶流年。
你可知道有一個盛世被稱之為漢唐?你可知道有一家學說被稱之為儒家經(jīng)典?
朋友,當你深情的唱著李宇春那句“看鐵馬踏冰河,絲線縫韶華,紅塵千帳燈”時你是否知道陸游的“鐵馬冰河入夢來”?當你唱到那句“戰(zhàn)歌送離人,行人欲斷魂”可曾想起杜牧的“牧童遙指杏花村”?當你整天喊著“有志者,事竟成”的時候,你可知道它出自《后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當你沉迷于西方的神話傳說,你可曾知道中國有一個故事叫做“后羿射日”……
數(shù)千年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驗,它是千百年來祖先們智慧的結(jié)晶,它是祖祖輩輩精髓的傳承。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現(xiàn)如今,在這個繁華喧囂,在這個利欲熏心的年代。我們丟失的已經(jīng)太多,驀然回首,那燈火闌珊處是否依舊有一個蒼老的聲音在吶喊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如今的燈紅酒綠,如今的盲目媚外。我們早已忘記了九月九日登高臨遠要遍插茱萸;早已忘記了端午節(jié)的粽子是為了紀念何人。我們開始嘲笑愚公移山的迂,我們開始排斥“男女授受不親”的保守,我們只能憑借那曲《東風破》感受到古典主義的唯美。然而多少優(yōu)美的傳統(tǒng)文化語言從我們口中流失,多少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正在被我們遺忘?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面對這一切的`損失,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但是徘徊與匆匆的瞬間,我們是否應該抓住些什么?
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能遺忘過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君不見我華夏的天空近百年來受到蠻夷的玷污,君不見曾經(jīng)列強的炮火對中華大地的侵擾。今天的中國沒有了戰(zhàn)火硝煙,站在了世界的前面。然而我們不能忘卻先人們的那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示訓。聽聽古代先賢們關(guān)于愛國的呼喚,看看那慷慨激昂的滿江紅詩篇。如今的我們在接受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過程中,愛國的熱情不能得到絲毫的退減!
《誡子書》有云“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如今的我們,面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和發(fā)揚,我們顯的漠不關(guān)心,勤儉節(jié)約被更多的忽視,淡泊明志被看成沒有上進心的表現(xiàn),寧靜致遠成為一句遙不可及的神話!我們尚且不談為社會做巨大的貢獻,也不談為國捐軀,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我們中國人的根基是什么。我們應當一邊讀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豪言壯語,一邊擔負起自己對社會、對家庭以及對工作的責任,用我們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去重新詮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
在今天的工作和學習中,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想彭端淑的《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道理非常的淺顯明了。面對工作上的困難我們是堅持做還是放棄,面對學習上的問題,我們應當是積極主動的對待還是消極的逃避。在傳統(tǒng)文化不被重視的今天,我們工作和學習中,應當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感受它的魅力所在。聽聽韓愈《師說》中的那句“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纯唇裉斓奈覀儯诿鎸W習的過程中,又還保留了幾份謙虛?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強調(diào)在學習過程中要懂得虛心學習。而現(xiàn)實的生活中,我們又有幾人能夠做到?面對嘈雜的世界,我們將自己的臉面過分的看重,不斷地忽視自身整體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高,這對學習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來說是一種嚴重的阻礙。我們應當靜下心來反復思之。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沉淀。傳統(tǒng)文化起源于過去,但是傳統(tǒng)文化又將不斷的融合現(xiàn)在,面對未來。傳統(tǒng)文化對我們的價值觀取向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文字記載,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元素,豐富的營養(yǎng)已經(jīng)深深的影響到了中華民族的千百代人。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傳統(tǒng)文化中所傳遞正能量,愛國情懷、修身養(yǎng)性原則、立志為學態(tài)度甚至為人處事方式,都對我們今天構(gòu)建和諧社會,創(chuàng)造四個現(xiàn)代化未來有著積極的影響。
你聽,一個聲音還在回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那聲音千百年來號召著無數(shù)的英雄豪杰戰(zhàn)死沙場不懼馬革裹尸;你看那江畔的詩人正寫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詩句,這詩句千百年來激勵著有志之士不斷的進取。
高中朝讀經(jīng)典演講稿-演講稿范文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這是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描寫大自然的句子。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千千萬萬的事物,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品讀大自然,品讀它給我們帶來的一切。
它掌握著太陽的東升西落,大海的潮起潮落,植物的盛開凋零,它可以看作無所不能的神,一直在為我們的世界帶來福音,增添色彩。有人說:“如果用一樣東西比作大自然的臉,那么這東西一定是地球。”我認為,如果地球是大自然的臉的話,那這臉也太“標致”了:五大洲對應一雙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和一只耳朵。此外,這張臉上的“痘痘”也太多了吧——西沙,南沙群島,各大洋上的小島,假設(shè)這近百個“痘痘”同時出現(xiàn)在一張臉上,那么縱然是再美的臉,也會瞬間化為烏有。
但是,正因為有這樣的一張臉,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多嬌;正是有了這樣的一張臉,我們的世界才會如此多彩;這是大自然有這樣的一張臉,才會更加激勵人們向未知的領(lǐng)域探索。品讀大自然,它帶給我們創(chuàng)造科學的勇氣以及動力。
有人總是抱怨大自然的不公平——弱肉強食,勝者為王的道理只適用于動物,并不適用于人。那么為什么大自然會把人放在食物鏈的頂端呢?我認為世界上沒有真正所謂的公平,不公平。大自然給人們的不公平就是公平。不同的家庭,有富有窮,但他們的孩子卻享受著同樣的教育,用著相同的課本,聽老師講大同小異的知識,也許真正的不公平只能體現(xiàn)在學校的設(shè)備上,但真正愛學習的人卻不會計較這些,他們會用千百倍的努力來改變這種現(xiàn)狀。大自然所謂的不公平,卻給了我們公平學習的機會,難道還會不公平嗎?品讀大自然,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無盡的寶藏,這些寶藏雖然不能榮華富貴,卻可以受用終生。
謝謝。
高中朝讀經(jīng)典演講稿-演講稿范文 篇3
從古至今,人們總是離不開書,由此可見,書是多么的重要,有了書,我們的生活將變得豐富多彩;有了書,我們將變得博學多才,有了書,我們的祖國將走向繁榮富強!
書的類型也是多樣的,有故事書、圖鑒、科學書、科普書、歷史書等,各種領(lǐng)域的知識通過讀書都可以了如指掌。
書可以把我們帶入另外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我們會飽覽祖國的風光,會見證歷史的奇跡,會探索植物的奧秘,會躲過野獸的襲擊,會在歷史與未來間自由穿越,會與秦始皇商議國家大事……讀故事書時,我們會和主人公一起去探險,一起去玩耍,一起去傷心,一起去高興;在看有關(guān)自然風光的圖鑒時,我們會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嘆祖國的大好山河;在看科學書時,我們會佩服,佩服雪蓮花的毅力,我們會驚訝,驚訝種子的傳播,我們會疑惑,疑惑恐龍是怎樣滅絕;在看歷史書時,我們會贊嘆中華人民共和國輝煌的歷史,贊嘆中華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
我很喜歡讀書,因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是應該親近文學的,親近文學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我很喜歡阿斯特麗德·林格倫寫的《長襪子皮皮》。皮皮是我們小孩子的偶像,她可以一個人住在一棟小房子里,生活自由自在,富的像一位財神,壯的像一匹馬。她的所作所為幾乎都違背了成年人的意志:她不去上學,還滿嘴的瞎話,與警察開玩笑,戲弄流浪漢,她還花錢買了一大堆糖果,分發(fā)給所有孩子。她的爸爸有點不可思議,是南海一個島上的國王。對全世界的兒童來說,皮皮是一個令人喜愛的小女孩。
除了《長襪子皮皮》這本書以外,我還很喜歡小尼古拉這一套書,這本書的繪者是法國人讓-雅克·桑貝,作者是法國人勒內(nèi)·戈西尼。這本書和其他書不同,其他書是先寫,之后在繪制插圖,可這本書不同,這本書是先繪制插圖,之后再寫內(nèi)容,就像看圖寫話一樣。讀這本書時,我仿佛融入到了書中,好像在和小尼古拉一起玩耍,一起打鬧。
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數(shù)本書滋潤著我,伴我走過漫漫長途,我對書就想魚兒喜愛水,鳥兒喜愛天空,種子喜愛泥土,我們喜愛地球。臧克家曾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可見,書是多么的重要,有了書人們才能擁有知識,有了知識,人們才能創(chuàng)造更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