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談中的傾聽技巧(通用3篇)
交談中的傾聽技巧 篇1
一、頭部朝對方前傾約20度
聽人說話時,頭部微微前傾,能傳達出“我對你的話題很感興趣”的潛臺詞,給對方一種無形的信心和鼓勵。
二、表示興趣,保持視線接觸
聆聽時,必須看著對方的眼睛。人們判斷你是否在聆聽和吸收說話的內(nèi)容,是根據(jù)您是否看著對方來作出的。沒有比真心對人感興趣更使人受寵若驚了。
三、面帶微笑
看到親切的笑容,緊皺的眉頭不知不覺就會展開。燦爛的笑容不僅有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還能表達出你的真誠和熱情,讓對方放下戒備、敞開心胸。
四、80%的時間注視對方的眼睛
說話時看著對方眼睛才有禮貌,但如果一直盯著別人的眼睛,對方會有壓迫感。因此,“80%的時間”是關(guān)鍵,可以適時將視線上下移動,保證談話順暢進行。
五、切勿耀武揚威或咬文嚼字
你傾聽的對象可能會因為你的態(tài)度而膽怯或害羞,他們可能因為不想聽起來口齒不流利而變得自我保護。即使你是某一個話題的專家有時仍應(yīng)學(xué)習(xí)保持沉默,同時表示你希望知道得更多。
六、頻頻點頭
有人擔(dān)心“點頭”顯得夸張、造作,但事實并非如此,每一個說話的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用力點頭,有一種讓人感到溫暖的力量,會讓對方更加樂于開口,對你的好感也會同時增加許多。
七、端坐在對方的正前面
有些人聊天時喜歡歪著身子、或者蹺起二郎腿,這種姿勢雖然舒服,但可能讓對方覺得你對他愛理不理。因此,與人交談,特別是與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談話,最好挺直背部,坐在對方的正前方。
八、接受并提出回應(yīng)
要能確認(rèn)自己所理解的是否就是對方所講的:你必須重點式的復(fù)誦對方所講過的內(nèi)容,以確認(rèn)自己所理解的意思和對方一致,如“您剛才所講的意思是不是指……”、“我不知道我聽得對不對,您的意思是……”。
交談中的傾聽技巧 篇2
九、暗中回顧,整理出重點,并提出自己的結(jié)論
當(dāng)我們和人談話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有幾秒鐘的時間,可以在心里回顧一下對方的話,整理出其中的重點所在。我們必須刪去無關(guān)緊要的細(xì)節(jié),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想說的重點和對方主要的想法上,并且在心中熟記這些重點和想法,并在適當(dāng)?shù)那樾蜗陆o對方以清晰的反饋。
十、讓別人知道你在聽
偶爾說“是”、“我了解”或“是這樣嗎?”告訴說話的人你在聽,你還是有興趣。在日本兩個日本人交談時所的答話稱為aizuchi,這個字由“ai”一起做事、以及“zuchi”鐵錐、所組成,代表兩個日本人講話時會不時互相交換答話,所以聽起來像是兩個鑄劍師傅在敲打劍刃。
十一、鼓勵別人多說
對出現(xiàn)精辟的見解、有意義的陳述,或有價值的信息,要以誠心的贊美來夸獎?wù)f話的人。例如:“這個故事真棒!”或“這個想法真好!”、“您的意見很有見地”等,因此,如果有人做了你欣賞的事請你應(yīng)該伺機獎勵他。僅僅是良好的回應(yīng)就可以激發(fā)很多有用而且有意義的談話。
十二、傾聽是一種主動的過程
在傾聽時要保持心理高度的警覺性,隨時注意對方傾談的重點,就象飛碟選手打飛碟一樣,要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仔細(xì)地傾聽。每個人都有他的立場及價值觀,因此,你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仔細(xì)地傾聽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指責(zé)或評斷對方的想法,要與對方保持共同理解的態(tài)度。
十三、切勿多話
同時說和聽并不容易。億萬富翁富卡以說得少聽得多而著名。大家都知道他曾在重要的業(yè)務(wù)會議中從開始坐到結(jié)束不發(fā)一語。有一次他告訴身邊的人:“上帝給了我們兩只耳朵卻只給我們一張嘴是有原因的,我們應(yīng)該聽得比說得多。”為了避免說得太多而喪失開發(fā)業(yè)務(wù)的機會,有些訓(xùn)練者建議利用“火柴燃燒法”:假想你的手上拿著一支燃燒的火柴,當(dāng)你認(rèn)為火焰即將燒到手指時停止說話,尋求其他人的回應(yīng)。
十四、專心,全神貫注,表示贊同
告別心不在焉的舉動與表現(xiàn),你可以練習(xí)如何排除使你分心的事物以培養(yǎng)專心的能力。點頭或者微笑就可以表示贊同正在說的內(nèi)容,表明你與說話人意見相合。人們需要有這種感覺,即你在專心地聽著。把可以用來信手涂鴉或隨手把玩等使人分心的東西如鉛筆、鑰匙串等、放在一邊,你就可以免于分心了。人們總是把亂寫亂畫、胡亂擺弄紙張、東張西望或看手表等解釋為心不在焉,這些應(yīng)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注意。
十五、鼓勵對方先開口
首先,傾聽別人說話本來就是一種禮貌,愿意聽表示我們愿意客觀地考慮別人的看法,這會讓說話的人覺得我們很尊重他的意見,有助于我們建立融洽的關(guān)系,彼此接納。其次,鼓勵對方先開口可以降低談話中的競爭意味。我們的傾聽可以培養(yǎng)開放的氣氛,有助于彼此交換意見。說話的人由于不必?fù)?dān)心競爭的壓力,也可以專心掌握重點,不必忙著為自己的矛盾之處尋找遁詞。第三,對方先提出他的看法,你就有機會在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前,掌握雙方意見一致之處。傾聽可以使對方更加愿意接納你的意見,讓你再說話的時候,更容易說服對方。
十六、讓人把話說完,切勿武下論斷
聽聽別人怎么說。你應(yīng)該在確定知道別人完整的意見后再做出反應(yīng),別人停下來并不表示他們已經(jīng)說完想說的話。讓人把話說完整并且不插話,這表明您很看重溝通的內(nèi)容。人們總是把打斷別人說話解釋為對自己思想的尊重,但這卻是對對方的不尊重。
雖然說打斷別人的話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但是如果是“乒乓效應(yīng)”則是例外。所謂的“乒乓效應(yīng)”是指聽人說話的一方要適時的提出許多切中要點的問題或發(fā)表一些意見感想,來響應(yīng)對方的說法。還有一但聽漏了一些地方,或者是不懂的時候,要在對方的話暫時告一段落時,迅速的的提出疑問之處。
十七、使用并觀察肢體語言,注意非語言性的暗示
對方嘴巴上說的話實際可能與非語言方面的表達互相矛盾,學(xué)習(xí)去解讀情境。當(dāng)我們在和人談話的時候,即使我們還沒開口,我們內(nèi)心的感覺,就已經(jīng)透過肢體語言清清楚楚的表現(xiàn)出來了。聽話者如果態(tài)度封閉或冷淡,說話者很自然地就會特別在意自已的一舉一動,比較不愿意敞開心胸。
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聽話的人態(tài)度開放、很感興趣,那就表示他愿意接納對方,很想了解對方的想法,說話的人就會受到鼓舞。而這些肢體語言包括:自然的微笑,不要交叉雙臂,手不要放在臉上,身體稍微前傾,常?磳Ψ降难劬,點頭。注意弦外之音。注意沒有說出來的話、沒有討論的信息或觀念及答復(fù)不完全的問題。
交談中的傾聽技巧 篇3
陽光鉆過窗簾的縫隙,將點點亮光灑進房間,天亮了。
又是一個寧靜的上學(xué)早晨,當(dāng)陽光照進房間的一剎那,我醒了,靜靜看著被陽光染成金色的窗簾,傾聽著陽光的呢喃。
廚房里響起熟悉的聲響,媽媽已經(jīng)起來了,努力壓抑的鍋灶碰撞聲,筷子在竹筒里清脆的響聲,聲音都不大,聽得出,是努力抑制著,在寧靜的早晨,顯得新鮮而動聽,時候還早。
我不說話,閉上眼,用心細(xì)細(xì)傾聽。是在淘米吧,籃子的米粒,在水中的沖刷下,發(fā)出“沙沙”響聲,在水的沖刷下,米一定變得更加晶瑩透亮。水聲停了,又響起碰撞聲,是雞蛋吧,“咔嗒”一聲,蛋破了,晶亮的蛋液流入了碗中,只聽見筷子的攪拌聲,蛋被調(diào)好了。隨即,廚房里又響起塑料包裝嘩嘩的響聲,是什么呢?是紫菜,還是香腸?嚓嚓腳步響起,水聲蕩漾,是紫菜吧,餅狀的紫菜在水池中被清洗著,可以想像,一定像河中水草,池中荷葉。聲音停了,嚓嚓腳步向房間走來,睜開眼,看到媽媽明媚的笑臉:“起床了,要上學(xué)了!蔽姨麓,向水池走去。
鍋灶響起來了,嘩嘩水聲,碗筷碰撞聲,東西的摩擦聲響成一片,我仿佛置身于一片繁忙的集市,每個人都忙碌著,顯得緊張卻有條有理,好像一條生生不斷的流水線,連續(xù)而又有節(jié)奏。又傳來媽媽輕輕哼歌的聲音,《女人花》,在我眼里,媽媽就是一朵盛開不敗的花。輕柔歌聲與器具的響聲融成一片,在狹小而溫馨的廚房里回響著,生機勃勃,在寧靜的早晨,朝氣蓬勃。
我坐到了桌邊,剛剛突突冒氣的鍋已經(jīng)不響了,打開鍋,果然是紫菜蛋花粥,媽媽輕輕的囑咐又在耳邊響起:“快吃吧,窗臺上已經(jīng)放了一碗待涼!蔽叶藖硗,回想起坐在床上想像的一片圖景,仿佛真在眼前發(fā)生,我喝著粥,只覺得天地間閃亮一片。
喝完粥,我背起書包走出家門,聽到媽媽背后喊道:“小心車輛!”我微微笑了。
傾聽一首歌,很多遍后就會厭煩,但只有愛的響聲,百聽不厭,在人間永遠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