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老師溝通(精選6篇)
如何和老師溝通 篇1
了解情況。家長和老師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情況,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家長了解情況的時候一定要理智,不要只聽老師的片面之詞,有時需要第三方的言論,才能弄明白的。 總之不要急于下結(jié)論。
和老師溝通。在弄明白事情是怎么樣的之后,無論誰對誰錯,都要和老師好好的商量,平靜溫和的態(tài)度,這樣即使是你家孩子錯了,老師也不會過于苛責,也就說兩句就完事了。
態(tài)度。在和老師溝通的過程中態(tài)度一定要好。態(tài)度好一方面是為了讓老師留下好印象,更多的是老師對你印象好了,對待你家孩子也會好的
主動。如果弄明白事情是怎么樣的之后,如果是自家的孩子有問題了,那么還是要主動向老師認錯,并保證以后會教育好的。
誤會。如果不是自家的孩子的錯,是老師沒搞清楚狀況,誤會自家孩子了,那么你要好好的和老師講事情的發(fā)展,澄清事實,不要讓孩子蒙冤,并讓老師向孩子道歉。如果孩子被誤會,就這樣不了了之,會對孩子的價值觀有影響的。
視情況而定。如果老師是那種講事理的人,你就和他好好的講道理。如果碰到蠻橫的那種沒素質(zhì)的老師,你要先講道理,如果實在講不通,你也就硬氣一點,把證據(jù)拿出來,讓他無話可說。這樣的情況很少見,如果真遇到了,就這樣做。雖然這樣會讓孩子難做,讓這個孩子在學校呆不下去,大不了讓孩子轉(zhuǎn)學好了,一定不能讓步,你做的是對的,就要堅持,你這樣做有助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會使孩子一生受益的。
如何和老師溝通 篇2
一、尊重老師,不要質(zhì)疑老師
《后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圣主,莫不尊師貴道。”可見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不排除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溺愛,或因為孩子的成績下降、犯錯,而對老師橫加指責,產(chǎn)生不信任的情緒。其實仔細想想,老師面對的是幾十上百個孩子,精力和時間不容許他對每個孩子都細致入微,而且每個人都是熱愛美好事物的。
所以家長需要理解和寬容老師,把老師當作是與孩子溝通的橋梁,為孩子的未來做好規(guī)劃,當在孩子的問題上一旦出現(xiàn)任何不同意見,應(yīng)該協(xié)商,而非吵架或者翻臉。
二、老師時間有限,長話短說,簡明扼要
老師時間有限,分配給每位家長的時間自然少了一些,所以家長跟老師交流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注重效果。試想一下,如果每位家長都不事先掌握好孩子的實際情況,就沒頭沒腦地去找老師,抓住老師啰啰唆唆沒完沒了,老師能受得了嗎?那么多排隊要問的家長忍受的了嗎?雖然老師是愿意跟家長交流的,可是對于對于這樣的家長,一般老師都避之不及。
所以,要想在老師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達到比較好的溝通效果,家長就要先跟孩子有充分的交流,對孩子的情況有個全面客觀的把握,然后帶著問題有的放矢地去跟老師交流。
三、不宜過勤,合理安排溝通時機溝通時機的選擇對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效果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好的溝通時機可以幫助考生更好地規(guī)劃學習安排,那么哪些時機是比較恰當?shù)哪?小鹿覺得,考生的學習環(huán)境有了變化、在經(jīng)歷大考前后、情緒出現(xiàn)波動等類似情況,這些時期家長應(yīng)當及時跟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狀態(tài)及學習。
四、多種溝通方式有主次地穿插進行學校每個學期至少召開一到兩次家長會,或舉辦家長學校講座等活動,讓家長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學校的教育目標、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的情況等,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與老師進行面對面的短暫溝通;另外,當孩子出現(xiàn)情緒波動類的情況時,家長也可以和老師在社交平臺實時溝通,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在比較忙但孩子經(jīng)歷大考的前后,家長可和老師電話溝通。
如何和老師溝通 篇3
1、面對面交流更有效
家長可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視時機和老師談一會兒,尤其是每天下午接孩子時,時間比較充裕,通過這樣的溝通和交流,師生之間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幫助孩子適應(yīng)幼兒園。
2、利用網(wǎng)路巧溝通
老師和家長可通過網(wǎng)路視頻來聯(lián)系。增加直觀有效的聯(lián)系和溝通,雙方更較以前坦誠布公了;還可以通過E-mail的形式,通過網(wǎng)路聯(lián)系可以做比較開放的交流!
3、把老師當作朋友
對一個媽媽來說,入園意味著對寶貝的放手和對老師的信任。信任是人與人成為朋友最基本的條件,有了這樣的基礎(chǔ),就很容易和幼兒園老師成為朋友。
如何和老師溝通 篇4
教師在平常的交流中就要明確告訴學生,上課是一個嚴肅的事情,它不等同于課外的生活。在課外生活中,老師可能是大伙兒的親戚、長輩、晚輩,甚至可能是吃住在一起的親屬或朋友,此時,師生關(guān)系就不那么清晰了,甚至可以說沒必要以師徒相稱了;但在課堂上就不一樣,它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師生互動共同學習知識的過程,
此時,師生關(guān)系已經(jīng)構(gòu)成,學生在課外的某些言行不能隨便帶到課堂上來,教師也要做好相應(yīng)的課前準備,比如:你的衣著、發(fā)型、手勢、表情、眼神、體態(tài)、儀表,甚至在課堂上站立的姿勢都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對象,不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連自己的問題都沒收拾干凈,你的美好形象、你的人格魅力等將從何體現(xiàn)呢?俗話說:正人先正已。
在這個大前提下,教師與學生在課內(nèi)外的溝通與交流工作就可以融洽、和諧而有活力地開展了。
在課堂以外,老師與學生都是自然人,大家都有喜怒哀樂,也有悲歡離合,因此,你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當學生跟你開個小小玩笑時,你不要認為這是對你至高無尚的尊嚴的挑戰(zhàn)。我們每位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成績平平的學生,在生活中和老師相處時,總是自然、大方地和老師說話,而且語言幽默、風趣、得體,你一定會覺得這學生還可以,不說讓人挺喜歡,但至少不會讓人覺得討厭。那么我們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比如,我們在校園內(nèi)外經(jīng)常遇到學生對你說“老師好”,此時,你的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句開心的話,會讓學生覺得自己和老師之間沒有距離,有一種挺親切的感覺。當有學生對我說“老師好”時,我會回答一句“你也好”、或“你也不錯”、或“老師好累”、或“老師好熱”、或“老師好餓”之類的話,引得學生一片歡笑;
當我遇到一些表情不正常的學生時,如果主動和他(她)拉話,他(她)會覺得老師在關(guān)注他(她),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他(她)會說出平常在辦公室或教室里很難聽到的心里話;當我與某學生擦肩而過時,我提醒他(她)“天氣下涼了,要多加點衣服喲”,或“天氣熱了,你的頭發(fā)是不是該剪了”,或者是“春天來了,出去吃飯,注意衛(wèi)生哈”,或“今天你又‘留’老師了,回去走快一點,天快黑了,注意安全哈”,或“家里面都有誰在家,誰照顧你”,或者是“你家離學校有多遠,要走多少時間,一般是幾點鐘起床”等諸如此類的話,從事實來看,即使是一個調(diào)皮的學生,都不會對我這樣的話不予理會,一定會和我交流幾句,
而且一定是真實的話語;當我看到學生在吃零食時(這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我對他(她)說,“好吃,看得見”(這是一句廣告詞),我故意將“好”字讀成三聲和四聲,學生會紅著臉,對著我和同學開心一笑,然后走開了,我想他(她)一定會覺得這樣的老師挺好玩的,至少不會產(chǎn)生敵對情緒;當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生病或受了傷時,我會用半責怪半可憐的語氣對他說“為什么不注意點,你看多疼啊!”,或“平時叫你們小心些,你看這不就出問題了?”,或“你看,生病了多傷身體,還耽誤學習,多不值呀”等。我想,學生聽了老師的話,一定能理解老師的善意與真情,一定感覺心里暖乎乎的,有種同風雨共患難的感覺,因為任何一個生病或受傷的人總會渴望得到別人的關(guān)注與關(guān)愛。
3當然,教師與學生在生活中的交往與接觸遠遠不止這些。如果老師們真的放下了架子,與學生平等相待,那么我們的心與學生的心會貼得更近,我們的情感會得到更深入、更深刻的交流與溝通,我們與學生之間就不會有太深、太多的隔膜,我們就能走近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發(fā)現(xiàn)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這對我們教育教學工作是大有好處的。
如何和老師溝通 篇5
說家庭教育,這是最重要的。雖然我也承認“社會是最好的大學”,但大多數(shù)的孩子還是多數(shù)從小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所以,父母的生活觀念對孩子的心智影響很大。這些,我們早就從國外借鑒不少經(jīng)驗,但是具體的實施仿佛還有些問題。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一些糟粕以及教育資源的不公平,還是影響了一部分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可能尋找安全感才是他們所要的幸福感。
而這個時候,我們要特別在意他們的安全感和孤獨感,我要特別強調(diào):這個很重要。
那么如何給他們安全感和孤獨感呢?這個除了因人而異外,共通點倒是有的。常和孩子在一起,如果不能,比如經(jīng)常很忙,與孩子的獨處的時間不多,那么寫信是消除這種隔膜的好辦法。不錯,寫信,只有在自己內(nèi)心安靜的時候,你的筆觸才能真正的讓她(他)感到。同時,這種感覺既可以增加神秘感,又可以把彼此的心事暢談一番。
溝通的重要性大家都說是不言而喻的,其實能不能做到真正的溝通還要看花的心思。你要稱贊他(她),但不要浮夸;要尊重他(她),但也要讓自己有贏得尊重的籌碼(你正直嗎?你善良嗎?你會好好地為別人著想嗎?);能互動地講一些笑話,有肢體上的接觸;鍛煉他(她),并融入這種鍛煉中;自己一定要多讀書多學習,給孩子們營造一個更廣大的精神空間。
再說說學校吧。我問過很多初中生,他們也普遍反映感覺生活突然就沒了意思,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有點什么想法,老師都要從升學壓力、就業(yè)壓力入手,把自己逼到學習的崗位上不可。那么,如果不愿意學習,怎么辦呢?那就痛快去玩吧!帶他(她)們以獲取知識的方式去游玩,比如爬山,最易增進師生情誼,也容易增加同學們的友情。當然,課堂上的妙招,已經(jīng)有很多高手教師嘗試了,效果還不錯,希望老師們可以多多借鑒。
如何和老師溝通 篇6
首先:課堂上,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教學,細心的觀察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盡可能的互動式教學,讓學生能夠融入課堂,大部分時間,應(yīng)該鼓勵學生,支持學生,應(yīng)許他們具有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這樣的話,孩子們能夠慢慢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會認可老師,與老師成為朋友;
然后:課堂外,可以打電話相互溝通,問候生活,了解孩子的動向,當然重要的就是跟學生的家長們溝通,更鼓勵孩子們和孩子的家長們能夠主動跟老師溝通。經(jīng)常問候一二,同時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預(yù)防和解決問題,這樣,老師就成了孩子真正的良師益友。
最后:作為教師,不僅要教會孩子知識,也需要啟發(fā)孩子,通過故事,通過案例一次次的教育啟發(fā)孩子。同時,讓孩子們能夠從老師的教導(dǎo)中變得越來越懂事。
如此之下,孩子們不僅能夠健康成長,也必將會是棟梁之才!!!
溝通是一個教學的過程,看你怎么去跟孩子達到一個有效溝通,需要你很有耐心,琢磨孩子的心思,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