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儒家思想弊端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春秋時百家爭鳴,漢朝時百家中分出了勝負,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隨后中國數(shù)千年的王朝都沿用了儒家學派的教義用以教化民眾。數(shù)千年來的儒家思想固然給中國帶來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可也使中國多次遭到滅頂之災。
儒家學派講究忍讓和妥協(xié)。不到最后關(guān)頭不會反抗,導致中國多次被外族侵擾,凌辱,踐踏。外國占領(lǐng)后民眾始終無法擰成一股繩反抗侵略。這點在五胡亂華,靖康之難,崖山之役,滿清滅明等多次王朝更替中體現(xiàn)。泱泱中華,漢族人所有數(shù)量是這些外族的千倍,萬倍,十萬倍。但敢于反抗的卻少之又少。大多數(shù)人都安于現(xiàn)狀。這與儒家提倡反對戰(zhàn)爭以德服人是分不開的?赡愦蛑推接押,以德服人的旗子去和別人講道理,沒人會理你。戰(zhàn)爭中一切的道德都得靠邊站。在這點上俄國人寧可火燒家園也不留給敵人的精神相比之下更加值得推崇。
除了上述的“仁”以外儒家的教義中還有大量想法是反人權(quán)及帶有歧視色彩的。儒家著作《論語·陽貨》中寫到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三綱五常中“夫為妻綱”把儒家學派歧視婦女的本性暴露無遺。這大大增生了中國百姓心中更多的男權(quán)主義色彩。
儒家學說同時又極度蔑視法律的存在。認為法與孝中,孝更為重要。比如說要“子為父隱,父為子隱。”兒子應當在父親違法后依舊包庇父親,這一想法完全是無視了法律的存在。儒家思想一味排斥法律規(guī)章自以為人們都可以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這就是白日做夢!就是在這種思想的作祟下,當今的中國大陸有一大批的人以此為借口,為自己的罪行開脫。
儒家在被當時各朝各代推廣時大量傳播其“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理念并同時告訴人們,他們學習不是為了報銷國家而是為了當官,指揮別人“學而優(yōu)則仕。”。
最后,儒家思想過分注重等級觀念,讓人們認為必須無條件服從上級的命令不得反抗或提出異議。這個做法過分壓抑了個性,把所有人教育的循規(guī)蹈矩。
綜上所述,儒家思想在中國根深蒂固,造成了巨大的負面作用。
初二: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