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魯迅關(guān)于責任感問題的對話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
——《新民主主義論》
夢入魯鎮(zhèn),新年的爆竹聲劃破寧靜,在魯四老爺宅外,我拜見了仰慕已久的魯迅先生。向先生道明長期以來困擾我的關(guān)于責任感的來意。他并未明確回答,反問道:“林則徐如何?”
“民族英雄。≈豢上А
“不”,先生說,“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著麻醉和昏睡、偷生、滿足。整個民族被罌粟的毒汁浸漬著時,是他點燃了那把使中國人覺醒的火。這便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責任感!”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便是責任感的態(tài)度。
“再說劉和珍君罷!彼@,“她也是一種責任感的驅(qū)使!她一生積極為捍衛(wèi)國家主權(quán)奔波,卻以這樣慘烈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便是責任感啊!
先生眼中淚光點點,我輕聲應道“莫大的責任感。
真正有的責任感的人,敢于直面慘淡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們背負著責任感將使他們更奮然前行!
“那么,先生您呢?”我問道,“您也是因為責任感才棄醫(yī)從文嗎?”
他微笑道:“也算。你知道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虛弱更可怕,失去了責任感的民族是悲哀的。我愿以自己綿力去喚醒沉睡的人們。立國要先立人,立人要先立責任”。
“所以,您才寫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瘑幔俊
他點點頭,邁開步子向前走去。嘴里念著“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看著漸行漸遠的先生,我喊道:“先生,我想我明白了!
魯迅先生曾寫過“寄意寒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和先生一番對話后,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理解。
原來,責任感不僅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民族振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