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不等同于施舍
如今,社會上樂于做慈善的人與日俱增,可誰能真正區(qū)分慈善與施舍呢?你認為無私贈予就是慈善,可是恰恰相反,那只不過是一種施舍罷了,真正的慈善,應(yīng)該是從長遠考慮他人利益。
真誠幫助他人,不要讓受幫助的人覺得是被施舍,這樣的幫助就像一縷陽光,溫暖了受贈者。
孟子在辨析義與利時曾說:“一簞食,一瓢飲,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泵献拥脑捯驳莱隽嗣總人都是有尊嚴的,侮辱性的施舍,連乞丐也不會接受?鬃釉f:“君子不飲盜泉之水。”因此,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如何維護他人的尊嚴,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一個貧困地區(qū),兩位志愿者根據(jù)慈善機構(gòu)安排,帶著一車方便面去捐贈給當?shù)氐暮⒆印\噭偼O聛,孩子們就圍了上來。一個志愿者下車后,搬起一箱方便面就準備給一個孩子,另一個志愿者卻嚴肅阻止了。被攔住的志愿者很疑惑:“這不是送給他們的嗎?難道是弄錯了?”這個阻攔的志愿者轉(zhuǎn)身對孩子們說:“你們可以幫我把這些方便面卸下來嗎?”孩子們依據(jù)安排,忙而有序地把東西搬下車。
這時,志愿者說:“謝謝你們幫助,每個人可以獲得一箱方便面。”孩子們高興地抱著勞動所得回家了。又來了一批孩子,志愿者安排他們洗車,也獎勵了他們一箱方便面。最后來的孩子沒事做,則讓他們唱歌,唱了就可以抱走一箱方便面?吹竭@里,那個被阻止的志愿者懂了。幫助他人,不能感覺像是施舍,而是要以某種方式,給孩子們以尊嚴。
美國公立學校在大雪天,一般都會停課。但有一所學校卻沒有這樣做,在大雪天依然上課。當家長向?qū)W校投訴時,校方的回答是:“學校來自貧寒家庭的孩子很多,當學校停課時,他們就不能有免費的午餐,就得忍饑挨餓。”家長又問,能否只讓窮人的孩子來上課呢?對此校方解釋:我不想讓他們覺得是在被施舍。
當今,“微公益”“志愿者活動”層出不窮,似乎是一個全面慈善的時代。但是,當我們準備做慈善的時候,千萬別忘記提醒自己:不要傷害受贈者脆弱的尊嚴,慈善不等于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