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題記
美國的一個自然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養(yǎng)了200只猴子,分為兩組。第一組的100只猴子給它們吃好喝好,讓它們日日飽足;第二組100只猴子給它們限量的食物,每天只給它們吃個七八分飽。一年過后,那些天天吃得十分飽的猴子卻死了47只,而那些只吃七八分飽的猴子僅僅死了6只。吃得白白胖胖的猴子大多死于由于肥胖引起的疾病,比如心血管病、心臟病等。由此可以得出,得到的過多,未必就好。凡事應限量控制,不可無限量地追求,過分地追求某件讓自己舒心的事情,那必將讓自己最終陷于困境。故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愛生因斯坦發(fā)表自己的相對論后,名聲大振。有一所著名大學重金邀請他去做他們的教授,每個月1萬美元的工資。愛因斯坦知道此事后,便對那所大學說:“1700美元一個月就足夠了,太多的錢只能滿足我的貪欲,那么對我的科學研究是有害無利的,只有在不利的條件下,我才能夠奮發(fā)圖強,探索出更多的科學原理!
無數(shù)的事例可以證明,逆境出人才。人在艱難困境中才能磨練自己的意志,升華自己的人格!白怨庞⑿鄱嗄ルy,從來紈绔少偉男,”“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平常在遭遇挫折以后,痛定思痛,那才是最有感情的時候。思緒萬千,提筆千言,洋洋灑灑寫出的文章是更有感染力的。
蘇軾在被貶黃州之后寫下了千古傳頌的《赤壁賦》,李白在賜金放還的境遇下寫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人生壯語,范仲淹在被牽連宮廷政治斗爭后,流露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熱情。君子食無求飽的原因就在這里,把自己放在不利的環(huán)境中,更能得道。
北宋哲學家張載說過:“富貴福祥,將厚吾之主也;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边@句話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證的,成為很多名人發(fā)奮努力的座右銘。它演變到現(xiàn)在,就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凡事不能過分地追求,追求多了,也必將得到報應。對錢財?shù)淖非筮^多,就會變?yōu)樨;對自己的正確追求多了,就會變成慎;對他人的錯誤追求多了,就會變?yōu)楹?鬃釉趦汕Ф嗄昵熬臀虺隽诉@個道理,而當今很多人卻沒意識到這一點,的確值得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