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哐當!”敲鑼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皮影爺爺來啦!
爺爺一手抱著我,一手拎著條凳,走向村前的空地。
一張素布,一盞昏燈,就是舞臺。皮影爺爺一雙靈活的大手擺弄著幾根細細的竹棍,五顏六色的皮影人蹦蹦跳跳。夜色中,遠方連綿起伏的大山仿佛一面黑色的大幕,柔和的燈光溫柔地籠罩著全村的老老少少。皮影爺爺精湛的技藝讓人贊不絕口。長大以后才知道,這叫做:“三尺生絹做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有時明月燈窗下,一笑還從掌握來!
一幕舞罷,全村人都拍手叫好。那時對皮影的理解,便是熱鬧與歡樂。
越長越大,懂得更多,理解也更多。偶然一次見到皮影爺爺做皮影人,對牛皮,刀功都有諸多要求,雕刻一個并不復雜的皮影人需要兩天時間,才又加深了對皮影的理解,它凝聚著皮影爺爺的心血啊。
很久以后再回到家鄉(xiāng),才發(fā)現世事之變。素布依舊,昏燈依舊,鄉(xiāng)村普通的夜晚,全村人擁坐在一起觀戲的場景卻再也無法重演。
一幫古稀老人,幾件破舊的樂器,一箱子斑駁的玩偶。皮影爺爺十指依舊靈活,不時地跺腳,臉上神情專一投入,仿佛整個人都與皮影戲融為一體。舞罷,稀疏的掌聲掩蓋不住他臉上的落寞。我坐在皮影爺爺身邊,靜靜的聽他訴說皮影的歷史。這時我才真正的理解皮影,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宋朝至今,經歷幾百年不衰,代代相傳,延續(xù)了漫長歲月,皮影像一位年邁的老人,逐漸走到生命的盡頭。它的鮮活曾照亮無數人的童年,它的詼諧曾帶給無數人快樂。而誰又能真正理解它,保護它,傳承它呢?
曾經風華絕代的皮影,在舞臺上蹦蹦跳跳的角色,如今只能沉默地縮在角落,等待灰塵將它覆蓋。
皮影爺爺挑著扁擔的駝背身影漸漸消失,那是一種不被理解的痛。我期盼有更多的人能夠真正理解它,避免這獨具魅力的傳統(tǒng)文化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