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作文范文精選
高一是中學時期承上啟下的一年,如何實現(xiàn)初中作文訓練與高中作文訓練的完美銜接,是每一個高中教師必須解決的一個難題。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關(guān)于“高一語文作文”的范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作文范文一
親愛的18歲的我:
你好!
現(xiàn)在的你,已經(jīng)高考結(jié)束了吧,也許,你正期待著大學的生活;也許,你還在迷茫中徘徊;也許,你依舊如此頹廢,一無是處;也許……
你步入大學了嗎?如果步入了,你一定會很開心,在想著:幸虧上高中時努力學習,不然自己還真上不了大學哩!在大學里,你對一切都充滿憧憬,充滿激情,似一顆蘊藏著極大能量的原子彈,即將迸發(fā),心中的雀躍難以掩飾!
你現(xiàn)在正在愁著如何尋找生計嗎?如果是的,那么,你一定十分悔恨當初吧!高中時期的荒廢,讓現(xiàn)在的你切齒;高中時期的無所謂,讓現(xiàn)在的你鄙棄;高中時期的歡笑,讓現(xiàn)在的呢以淚視之;高中時期的你,讓現(xiàn)在的呢悔恨……
一切緣因己起;一切,又皆因己滅;一切之成敗;于己。
上大學的你,會努力學習,爭取今后畢業(yè)能找到好工作,過上好日子;工作的你,會努力工作,爭取能靠自己的雙手掙到血汗錢,過上好日子。不管是什么樣的你,追求是一樣的為生活而努力,不求有什么驚天動地、跌宕起伏的人生,就做一個市井小民,安穩(wěn)的過日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為這個社會,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努力吧!因為,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彩的!
18歲的我,你有你的青春,希望你不會荒廢你那美好的青春,希望,你的青春你做主,做個永不悔的主!
愿之,亦,心系之……
祝你永遠幸?鞓!
握手
16歲的我
20xx年12月11日
江蘇省溧陽中等專業(yè)學校高一:俞香
高一語文作文范文二
有著悠久歷史的蘇州是一座園林城市。我身在拙政園,感受倒了一股來自大自然的獨特氣息。
我懷著喜悅之情跨進拙政園的大門。印入眼簾的便是池中那又大又艷的荷花。俗話說得好: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我走進那詩意綿綿的小橋,來倒池中那詩意綿綿的小亭,來欣賞詩意綿綿的荷花。我仔細地望著荷花嬌柔的面頰,她宛如一位羞答答的姑娘,不好意思地說:“我的朋友,我是大自然的使者之一。我有那么美麗動人嗎?“一陣微風拂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及只鯉魚正在追逐嬉戲。我頓時茅頓塞開,沒有綠葉襯托;蓮子點綴,會有那么迷人的荷花嗎?噢!自然是荷!
走過漫長的亭子,眼前一片明綠。筆直的柳像一個個迎賓小姐。向游客們點頭致意。我悄悄地走進柳,望著柳的長發(fā),回想起了童年時我們用它做成“柳帽“戴在頭上。樂趣無窮,如今,她時“有身份“的柳了,已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放肆另外!噢!自然是柳!
走過石頭鋪成的小路,我看見了已片翠綠的竹林。他高大挺拔,宛如一位位熱血沸騰,英勇殺敵的戰(zhàn)士。再我的心目中,竹是獨一無二的。竹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著一大批詩人,畫家,所以竹是一直以來被人們所贊頌的!噢!自然是竹!
穿過竹林,來到一座巍峨的小山前。我們沿著小道一直往上走,那感覺別提有多愜意了!站在山頂,一切美景盡收眼底。心情很爽朗,很舒暢!噢!自然是山!
總而言之,大自然是五彩斑斕的;不過,拙政園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小部分罷了!
高一語文作文范文三
生在上海,住在上海,成長在上海。我是一個小小的過客,在這個城市里游走,看著這個城市的春末夏初,體會著她的陰晴冷暖,然后聞到空氣里散發(fā)著得絲絲清香……
——題記
許多外地的游客到上海旅游,都會感嘆上海的高樓林立,感慨這個城市的高速發(fā)展,都會贊嘆上海獨特的城市文化,也都會不約而同的說上海人“精明”。
我愛上海,也像他們一樣愛著上海的建筑,但不同的是,他們愛的是高樓,密密麻麻排列的高層建筑,也許這確實是一種值得自豪的東西。但我更愛上海的低層建筑——石庫門。
外婆家是老式的石庫門房子。小時候喜歡去外婆家,喜歡穿過長長的弄堂,看一戶戶緊挨著的人家,然后站在低矮的石階上,敲黑色木門上的銅制的獅子門扣,黑色的木門給人復古的感覺,又不乏莊重。印象中的天井總是帶著潮氣,濕漉漉的地上似乎還泛有青苔。一棟房子是幾家人合住的,常常可以看見鄰居笑盈盈的面龐,親切質(zhì)樸的問候:"來啦?"這是一種百姓鄰里的和睦和隨意。我喜歡這種生活,或者說,這才是生活,真實,親切。踩在石制的樓梯上,可以聽到自己的腳步聲,沉著,穩(wěn)健?梢院茈S意,很自由,無所拘束。趴在老虎窗上可以看到天空,白云,離我很近,可以看到修家電的小販奔東家,串西家,很有趣。高樓大廈或許會給人成就感,但鋼筋水泥永遠給不了人溫度,而石庫門離地平線很近,很溫暖,很踏實。
石庫門的建筑是因為歷史原因而保留下來的,租界的建立讓這種最早的西方建筑風格融入中國的土地。這應該算是最早的中西合璧了吧。這種風格不單單是建筑風格,也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石庫門的生活,自然,親切。上海這個地方最貼近人們生活的應該就是石庫門了,在這里可以感受到百姓的生活情趣,一種人文的感覺,一種真真實實的生活。吸引我的,不僅僅是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石庫門傳遞的一種文化,一種百姓生活的精髓。
我愛上海的另一個原因,是上海的獨特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給人的感覺是:精細。記得上次去北京,印象最深的是那邊的小吃,北京人吃菜喜歡方很多蒜泥,他們的炒黃瓜,不是把黃瓜切片的,而是把黃瓜切成大塊大塊的,放上一大堆蒜泥和辣椒;他們的餃子比上海的饅頭還大。給我的感覺是,粗;相對而言的,上海的小吃就顯得精細多了。什么都追求精細。特別是中秋送月餅的時候,包裝往往比月餅做得還精細。這也許是上海人素來愛體面的關(guān)系吧。記得今年的春節(jié)晚會,上海獨創(chuàng)開了一個海派春節(jié)晚會,比起央視的,我當然更愛上海的,很對胃口,非常精致,很有南方人的特色。這應該就是海派文化吧。我喜歡這種文化,精致中顯出地方特色,傳統(tǒng),不張揚,卻時不時給人一些驚喜,有小家碧玉的感覺。
說到上海人,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精明”。確實,上海人是精明。這種精明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邏輯。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很差的口碑,但我卻覺得,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正是上海人的智慧,他們善于用最便捷的辦法使自己獲得最大的益處。就拿討價還價來說,上海人在自己的觀念里形成價值觀,他們以自己的標準對事物進行估價,這是一種思維的展現(xiàn)。討價還價也是一種人與人的溝通,雙方達成協(xié)議各取所利,從而上海人在這個過程中也積累經(jīng)驗更準確地了解事物的價值。這何嘗不是一種智慧邏輯呢?從這個層面上說,上海人是善于從日常生活中學會調(diào)節(jié)心中那桿秤的。精明也許是聰明的另一種形式。
我愛上海,愛這個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愛這個城市的街頭巷尾,愛這個城市的過往人群,愛以一個過路人的身份看街道,看馬路,然后看到這個城市的可愛,然后發(fā)現(xiàn)這座城市給我的歸屬感,然后深深的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