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知識“碎片化”作文800字
碎片是當代互聯(lián)網化的特征。娛樂碎片化無可厚非,但是知識碎片化是危險的傾向。微信朋友圈等現(xiàn)代工具的使用,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魂不守舍地捧著手機,手指像僵尸一般不斷下滑,百無聊賴地掃著簡短的文章,漸漸在碎片中迷失方向,大量時間沉湎于此。碎片化的知識真的好嗎?
的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獲取信息變得方便起來,隨時隨地,一打開手機,各類紛雜的新聞、文章呼之欲出,人們只需輕滑屏幕便能得到想要的信息。運用手機、電子書等方式進行閱讀已逐漸趨于潮流,微信、QQ等應運而生,而認真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卻無比困難。這是為什么呢?微信等軟件信息量雖廣,但知識卻是碎片化的,容易短時間內完成閱讀。而讀書是體系化的知識,讀完一本書需要很長時間,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人們浮躁,沒有耐心安靜讀書,翻久了自然覺得心煩意亂。
知識是體系化的,學習更要體系化。
體系化是成功的前提。牛頓是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shù)學家,經典力學理論的集大成者。牛頓從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出發(fā),運用他所發(fā)明的微積分這一銳利的數(shù)學工具,不但從數(shù)學上論證了萬有引力定律,而且把經典力學確立為完整而嚴密的體系,把天體力學和地面上的物體力學統(tǒng)一起來,實現(xiàn)了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的綜合。正是因為牛頓創(chuàng)建了這樣一個體系,才使得后人對力有了概念,對自然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進程。
體系化是把握事實的關鍵。古代盲人摸象的故事就是個例子: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摸到了象牙,便以為大象是個蘿卜;高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便以為大象是一把大蒲扇;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便認為大象是根大柱子;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卻認為大象只不過是一根草繩,因為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是什么讓他們的認知有所扭曲呢?這正是碎片化帶來的盲目與危險。
因此,學習知識要把握正確方向,專注深入,莫讓知識碎片化。形成知識體系,才能融會貫通,偉人思想成熟的標志不是說一句名言,做一件大事,而是形成一套思想理論體系,并一以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