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
董正陽
我曾希望這里一次次被革新,但是,我知道了,我還是喜歡它原來的樣子·····
在實驗小學里,我度過了三年的歲月。就是這三年里,我竟沒有感受到,時間是可以盼的。
春風再一度地吹起,只可惜這春風再相似,也不是幾年前的春風了。春風它輕柔啊,握在手里是綿綿的感覺,不像冬風那樣凜冽,秋風那樣瑟瑟,總是代表一種標志,標志著新一年的到來。風箏再一次高掛了,天晴的時候,滿天都是五顏六色的風箏。那色彩多的真叫人眼花繚亂。我的風箏匆匆忙忙的,加入了其中。當我的風箏飛得最高時,我是欣慰的,而當我收線時,我也是為別人的風箏所欣慰。風箏總有纏線的時候,我總是能觸摸到它的方向。放風箏的時候,也是最快樂的時候。而我卻不懂,當它再這樣高高掛起的時候,又是什么樣子呢?
這一年來的真是快啊,我形色匆匆得,走完了這么長的路:原來十二年是這樣短暫啊。一起的六年甚是不容易,而我卻連這是什么都不曾曉得。我追憶著一切,似乎又什么也想不起來;而在不經意中,我又隱隱約約,想起了些什么。
曾講過地,一個又一個可愛的笑話,為什么是那樣讓人難以忘懷?我們曾經都擁有著屬于自己的昵稱,不是么?或許,我忘不了那一次次課堂上的意外收獲——那不只是一本本嶄新的課本,還有一些看似渺小卻值得一談的笑聲——誰的外號又被叫起了?
我們曾在一起奮斗,或許將來也有機會。教室已不是原來的那個,桌子上的涂涂抹抹,刻刻記記早已換上了嶄新的面板。以后在桌子上亂涂亂畫的事情,或許不再會有了呢?
想起幾年前,那些一個又一個的新面孔如涌而至,同時也伴著一個又一個的面孔的離去。如果只來不散,那么應該過了七十人;蛟S有些人是從未謀面的陌生,但是道聽途說,總是續(xù)織著相同的童話。留下了同樣美好的記憶。
六年,變化并不是一些。那些年的店,有的還在,有些便沒了。那條街,依然記憶清晰————留著多少個腳印,多少路笑語。∞D眼即將,還在,卻不知道,是否和從前一樣。
追憶,有多少值得。在一起的時光,總是不多的。
{一}與同學
四月的春游,六月的沙拉,望著滿天的遙控飛機,勾起了我們無數的回憶。各種項目,各種比賽———水果沙拉,科技展覽,陽光體育,排話劇,兔子舞,交誼舞,每一次出黑板報,每一次小組合作···同學之間的故事總是很多的,六年前的小孩子如今都長大了,我不就是第一次覺得六年逝去如飛?
{二}與老師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 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老師也是常換的,和同學一樣。可以報答的老師,不止是三個。老師們總是不會刻意去記那個學生,但是學生總是會記起他的老師:我曾經問過爸爸的老師,爸爸連后勤老師都記得很牢。將來各種各樣的老師都會如涌而至,而啟蒙老師是不可忽略的。
遙望六年前,確實變化不少。六年,對一個人來說并不算什么,可對一個集體來說是難以忘懷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態(tài)的變遷,能在一起這么久已是寥寥無幾。相見是一種緣分,相識是一種福分,相處,則是一種說不盡的情分。轉眼間的功夫,何嘗又不是一瞬間呢?六年確實是個場日子,等待再相聚的時候,但愿又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歌”。
。評語:小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先是以“曾經希望教室一次次的更新”,到后來的珍惜時光,“還是喜歡教室一開始的摸樣”,在無形之中強烈的做了對比,突出了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懷念,同時說出了對新一年也就是冥冥之中指得中學生活的向往。分段自然,語言生動形象,比喻恰當,語句有些不通順卻是蘊含了無數的感情,是一篇用心去寫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