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慎獨
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所謂“慎獨”,是指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即使沒有人監(jiān)督,也能嚴(yán)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道德準(zhǔn)則,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獨,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zhǔn)的試金石。一個人在公共場合不做壞事比較容易,而在獨處時也能一樣不做違反道德準(zhǔn)則的事,則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養(yǎng)。據(jù)《后漢書·楊震傳》記載,一次,昌邑官員王密帶十金黃金,深夜去拜訪楊震,并說:“暮夜無人知!睏钫饑(yán)詞拒絕了這份厚禮,回答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為無人知?”王密慚愧而歸。這個歷史故事體現(xiàn)了“慎獨”的真實含義,為我們樹立了“慎獨”的典范?梢哉f,楊震的道德修養(yǎng)已經(jīng)達(dá)到了“慎獨”的境界。
這則材料中所談的“慎獨”能引發(fā)你想些什么?請以“慎獨”為話題,自定立意,自定題目,自定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慎獨”的范圍之內(nèi)。
小議慎獨
何為人?一撇一捺,再簡單不過?墒牵r為人知的是,撇代表著只有在他人幫助下,我們才會一直達(dá)到人生的成功彼岸;捺代表著如果不能恪守住氣節(jié),走下坡路亦十分容易。所以說,人需要慎獨。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慎獨呢?
做到慎獨,需要我們把持住自己的道德底線。前不久曝光雙匯集團(tuán)在豬的飼料中添加瘦肉精,使豬的肉沒有肥膘從而商家謀取暴利。而瘦肉精是對人體有害的,商家因為貪圖小利,沒有把持住自己的道德底線,做出了傷天害理的事。他們利用消費者的信任,在生產(chǎn)時沒有嚴(yán)格要求自己,最終使集團(tuán)受到了損失。慎獨,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zhǔn)的試金石。而做到慎獨正需要我們把持自我,自我監(jiān)督。
做到慎獨,需要我們淡泊名利。歷史的天平上,五斗米的分量有多重?這值得用千年時光細(xì)讀它的刻度。袖間一襲清風(fēng)將功名抖落。半截鋤頭、一滴皓月將命運的紋路隱藏在歲月的云霧中。他用那被廬山的水洗凈的樸素目光讀醉黃昏,再信手拈幾個意境,放入平平仄仄的酒瓶中,飲醉所有詩詞歌賦,躬耕在貧瘠的土地中。偶爾歇歇就用文字丈量從彭澤縣衙到桃花源的距離,這個秘密數(shù)字至今無法讓后人從菊香中破譯。他--陶淵明,用他淡泊名利的情懷在園田中得以慎獨,享受著田園樂趣。
做到慎獨,需要我們慎始慎終。明代御史王廷相對新上任的御史官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的一個轎夫雨后穿新鞋抬轎。剛開始轎夫十分小心,專揀干處落腳。后來不小心踏入泥水中,便再也不顧,干處濕處隨意走動。
這個轎夫雖然慎始,卻沒有做到慎終。若善終,當(dāng)慎始。生活中,“小節(jié)”不拘,“小德”不修,“以小惡而不去”終至“小惡而大懟作”的例子并不乏見。小事、小節(jié)中要有人格、有方向。要想“不濕鞋”,必須“慎始”、“慎終”。
如果說成功是一扇大門,那么慎獨便是這扇大門的鑰匙。如果說成功是一座高峰,那么慎獨便是爬上這座高峰的墊腳石。做人當(dāng)慎獨。讓我們把持自我、淡泊名利,做到慎始慎終,到達(dá)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