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后感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的一部名著,而這本書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滄桑歲月依然被人們喜愛,在我們這個年代里這本書依然還是依舊那么的惹人喜愛。而且,其中的幾篇優(yōu)秀的文章也成了我們課本上的優(yōu)秀課文。
我在讀它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朝花夕拾》這本書寫的是魯迅在小時候的一些瑣事以及一些有趣的事情罷了。要是聽上去其實也沒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但是,要是讀一讀便不會這么覺得了。魯迅畢竟是一個文學家,他生動地把他小時候的那些事情用精彩的語言展現(xiàn)了出來。把那些無聊、平常的生活瑣事寫的生動、有趣 。而把那些有趣的事情也寫得更加傳神了這可能也是這本書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吧。
這本書的原名叫《舊事重提》但是后來卻又改叫《朝花夕拾》而且這個名字也就被廣泛應用了。朝花夕拾字面意思就是早上落的花傍晚去拾起來。而那時魯迅年紀也不小了,所以朝花夕拾這個名字更好一點吧。這本書是魯迅1926年所寫的回憶散文的集結(jié)。前五篇魯迅是在北京所寫,而后五篇他則在廈門所以寫。還外加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記》最后把這些結(jié)合起來,也就成了這家喻戶曉得《朝花夕拾》了。
每次讀完《朝花夕拾》后我總有一個感覺,魯迅雖然自幼喪父,但是我還是佩服他的那種聰明機智,以及他父親去世后的那種樂觀。我想,魯迅的童年也和我們小時有許許多多的相似之處,在書中《五猖會》一篇中,魯迅的父親在他正高高興興地打算要去看廟會時突然命令他背一篇文章。再后來的情形可以看出來,魯迅的那股高興的火焰一下子就被這一盆冷水澆滅了。而魯迅說出了我們在父母毫不顧忌我們愿意或是不愿意的情況下我們心里的無奈和煩惱。我想這一點我們和他還是很像的。
這本書中《藤野先生》這一篇在我看來還是不錯的,也正是在這一篇中,魯迅棄醫(yī)從文。這一篇一開始倒沒什么講的都是魯迅在日本學習醫(yī)術的事情。但是就是在這篇文章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魯迅看到一些中國人毫無民族意識,他看了后便在第二年棄醫(yī)從文。我想,在這篇文章中的那些人,現(xiàn)在也不少那種幸災樂禍的人他到底為什么而樂呢?這一點或許我們真該想一想了。但是,那畢竟也只是少數(shù)人罷了,但是大多數(shù)人還是會選擇魯迅那樣的做法吧。魯迅的那種愛國精神還是值得大家來學習的。
總之,在我讀這本事的過程中我也能和書中的主人公一起喜、怒、哀、樂,而魯迅也是在給我們引領一個正確的方向成長,雖然我們所有的人不可能都成為像他那樣的大文學家但是至少可以使我們的童年更加美好。
讀完這本書后我有所體會的也就是這些了,但是畢竟學無止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多讀讀這本書,溫故而知新,每一次重新讀這本書我相信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