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自傳讀后感
我讀得似乎挺津津有味,連自己都覺著別扭。無他,這自傳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草菅人命”,殘酷兼血腥!
不明白民初的湘西,不懂那時那個地方是何等的閉塞?致使那里的孩子對于死亡看得如此無所謂,或者說,還帶著一點(diǎn)頑劣的刺激感。一個丁點(diǎn)大的小毛孩,竟然喜歡看砍頭,面對四百多個被砍的頭顱和無數(shù)被剁的耳朵竟會覺得新鮮好奇或者還有點(diǎn)好玩。而后的孩童軍旅生活描寫幾乎都和砍頭有關(guān),在作者的筆下來得那么從容不迫,我讀著都覺得惡心與愕然。我之所以追完,因著深深的驚訝,到底,我讀過他的《邊城》,也讀過他的書法,而且是近距離地讀,就在外公家的墻上。作者本身及其外甥都是外公的朋友,所以我不能不好奇!
當(dāng)然,他對窮鄉(xiāng)僻壤里各種原始的事物描寫確實(shí)很生動,將我仿佛又帶回近四十年前的閩西革命老區(qū)……
另一點(diǎn)讓我感觸的不來自沈從文的文字,而來自書本的前言:“一九四八年春,沈從文遭郭沫若批判成‘桃紅’的‘色情文學(xué)家’,為故作‘清流’的‘反動派’。自此,沈從文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被切斷……”
郭沫若何許人?竟然有這么大的能耐?沈從文從小對死尚且不怕,怎么面對左派的文攻竟到了如此膽怯的程度?
突然想起小學(xué)時讀過的郭沫若大作,劇本《武則天》,差點(diǎn)連昨夜早在肚子里爛掉的菜一起倒出來!
沈從文小的時候特別頑劣。上私塾逃學(xué)是家常便飯,后來父母給他換到了遠(yuǎn)一點(diǎn)的學(xué)校,去學(xué)校的路上,他拐著彎兒走很多遠(yuǎn)路,就是為了看路上的光景。鐵匠鋪打鐵的,殺牛的,織竹籃子的,只要有人的地方,他都要停下看一看,甚至路過牢獄處,從殺人的地方走過去,要是看到?jīng)]有收的尸體,他都要撿起石頭來砸一下或者用木棍子去戳幾下。他喜歡下雨天,因?yàn)榭梢圆淮┬,走路時專門走水坑,看到河里有人撈東西,他也要停下看好一會兒,逃課去野外捉蟋蟀,在巷子里跟人打架……總之,只要不學(xué)習(xí),干什么都行。
很羨慕他每天不學(xué)習(xí),逮到機(jī)會就去野外玩。他跟伙伴們出去,有時能逛一大天,身無分文,卻餓不著。看看他們是如何過的吧:“間或誰一個人身上有一兩枚銅元,就到賣狗肉攤邊去割一塊狗肉,蘸些鹽水,平均分來吃;蛘邿o意中誰一個在人叢中碰著了一位親長,被問到:‘吃過點(diǎn)心嗎?’大家正餓著,互相望了一會兒,羞羞怯怯的一笑。那人知道情形了,便說:‘這成嗎?不喝一杯還算趕場嗎?’到后自然就被拉到狗肉攤邊去,切一斤兩斤肥狗肉,分割成幾大塊,各人來那么一塊,蘸了鹽水往嘴上送。機(jī)會不好不曾碰到這么一個慷慨的親戚,我們也依然不會癟了肚皮回家。沿路有無數(shù)人家的桃樹、李樹,果實(shí)全把樹枝壓得彎彎的,等待我們?nèi)樗鼈儨p除一分負(fù)擔(dān),還有多少黃泥田里,紅蘿卜大得如小豬頭,沒有我們?nèi)コ运,贊美他,便始終委屈在那深土里!除此以外路邊上無處不是莓類同野生櫻桃,大道旁無處不是甜滋滋的地枇杷,無處不可得到充饑果腹的山果野莓?诳蕰r無處不可以隨意低下頭去喝水。至于茶油樹上長的茶莓,則長年四季都可以隨意采吃,不犯任何忌諱。即或任何東西沒得吃,我們還是依然十分高興。就為的是鄉(xiāng)場中那一派空氣,一陣聲音,一分顏色,以及在每一處每一項(xiàng)生意人身上發(fā)出那一股不同臭味,就夠使我們覺得滿意!我們用各樣器官能吃了那么多東西,即使不再用口來吃喝,也很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