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面臨新挑戰(zhàn)(3)_英語教學論文,雙語教育面臨新挑戰(zhàn)(3)_英
雙語教育面臨新挑戰(zhàn)(3)
加拿大和西歐國家(例如比利時、盧森堡等)的一些雙語教育實踐證明,雙語教育能夠比較省時、省力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是第二語言的能力。加拿大法語沉浸式雙語教育課程的結(jié)果顯示,那些以英語為母語參加課程的學生,通過七、八年的學校教育,其法語水平和以法語為母語的學生相差無幾。同專門把法語作為一門第二語言而學習的英語為母語的學生相比,他們的法語水平遠遠超越后者。
香港的一些國際學校的實踐對此也可加以佐證。當然,在這些學校里實行的并非雙語教育。但是我們可以從中見到通過教學語言獲取語言能力的成功例子。這些學校有許多母語為漢語的華人學生,學校的教師多數(shù)以英語為母語。學生用英語來學習數(shù)學、化學、物理等課程。由于長期沉浸在英語教學之中,學生對英語耳濡目染,因此一般都可習得一口流利的英語。教學語言對生成語言能力的促進作用由此可窺一斑。
用教學語言來促使語言能力發(fā)展,這就是雙語教育的實質(zhì)。
對雙語教育的質(zhì)疑和否定人們在認識雙語教育一事上曾大致經(jīng)歷過三個階段:至20世紀初,人們認為雙語能力影響智力的發(fā)展;大約從20世紀30至50年代,人們轉(zhuǎn)而認為雙語能力對智力發(fā)展不會有積極的影響,但也不致于有消極的作用;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們覺得雙語能力對智力發(fā)展有正面的、積極的促進作用。
雖然自從那時候起,提倡雙語教育的努力各處可見,但是對雙語教育的效果并非有一成不變的定論。事實上,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美國社會對雙語教育提出了質(zhì)疑。1998年,加利福尼亞州出現(xiàn)227號提案,對雙語教育提出數(shù)項指責,結(jié)果導(dǎo)致該州大多數(shù)雙語教育課程停辦。加州是美國西部的一個州。當?shù)鼐用裰泻艽笠徊糠质欠怯⒄Z為母語的移民。過去,雙語教育是該州公立學校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反對雙語教育的聲音在州內(nèi)乃至全國形成并不斷擴大,州政府于1998年對硅谷的百萬富翁溫茨(Ron K. Unz)提出的關(guān)于廢除學校雙語教育的動議進行公民投票。結(jié)果,提案以贏得61%的票數(shù)而獲得通過。1999年,溫茨在亞利桑那州提出類似的提議,結(jié)果以63%的贊成票獲得通過。溫茨還相信,類似的成功不久會在卡羅拉多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Massachusetts出現(xiàn)!
摘自《全球教育展望》雙語教育面臨新挑戰(zhà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