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獨作文
拙文中提到鄭玄、朱熹兩個人,是說“按照鄭玄、朱熹的注釋,‘獨’是指‘獨居’、‘獨處’……”錢文則省去了鄭玄,改為“按照朱熹的注釋,獨’是指‘獨居’‘獨處’”,這可能因為鄭玄“慎獨者,慎其閑居之所為”的注解十分明確,沒有回旋的余地,故只談朱熹一個人。那好!就讓我們來談朱熹。
錢文說“朱熹對‘獨’的 注釋,是‘獨者,人所不知而己獨知之地也。’而‘人所不知而己獨知之地’決不能等同于‘獨居、獨處’。”“而且完全沒有提到獨居、獨處。”那么,朱熹是不是沒有提到“獨居”、“獨處”呢?他所講的慎獨包不包括“獨居”、“獨處”的意思呢?我想,這最好還是引用朱熹自己的言論來說明:
光祖問:“物格知至,則意無不誠。而又有慎獨之說。莫是當誠意時,自當更用工夫否?”曰:“這是先窮得理,先知得到了。更須于細微處用工夫。若不真知得到,都恁地鶻鶻突突,雖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眾所共知之處,亦自七顛八倒了,更如何地慎獨!”(《朱子四書語類》第三卷《大學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8頁。)
。ò矗哼@里“慎獨”與“眾所公知之處”相對,顯然有“獨居”、“獨處”的意思。)
“致知者,誠意之本也。慎獨者,誠意之助也。致知,則意已誠七八分了。只是猶恐懼隱微獨處尚有些子未誠實處,故其要在慎獨。”(同上)
。ò矗“隱微”、“獨處”,說得很明白。)
“君子慎其獨,非特顯明之處是如此,雖至微至隱,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同上,第70頁)
(按:這里的“人所不知之地”顯然即指“獨居”、“獨處”。)
問謹獨。曰:“是從見聞處至不睹不聞處,皆戒謹了。又就其中于獨處更加謹也。是無所不謹,而謹上更加謹也。”(第四十九卷《中庸》一,第981頁)
。ò矗“獨處”,很明確。)
問:“不睹不聞者,己之所不睹不聞也。獨者,人之所不睹不聞也。如此看,便見得此章分兩節(jié)分明。”先生曰:“‘其所不睹’‘不聞’,‘其’之一字,便見得是說己不睹不聞處,只是諸家看得不子細耳。又問:“如此分為兩節(jié)工夫,則致中和工夫方各有著落,而天地位,萬物育亦各有歸著。”曰:“是。”(同上)
。ò矗“獨者,人之所不睹不聞也”,顯然與“獨居”、“獨處”有關。”)
類似的言論還有很多,為節(jié)省筆墨,只引到這里。通過這些言論,朱熹是不是提到“獨居”、“獨處”,不是已經很清楚了嗎?錢文指責我們誤解了朱熹,那么,是我們誤解了朱熹,還是錢文對朱熹作了“曲解”,同樣不是已經很清楚了嗎?
拙文談論慎獨,主要集中在朱熹的《大學章句》中。《大學》在同一段文字中出現(xiàn)兩個慎獨。前一個“慎獨”,正如拙文所說,“是對‘誠其意而言,顯然是指內心的精神狀態(tài),而與獨居、獨處沒有關系。”沒有表示異議。我們主要討論的是下一段文字,認為朱熹對這一段文字的注解,反映了他對慎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