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素材:關于“改過”的哲理材料
偷錢的孩子
一個木匠收了許多孩子在家里學徒。有一天,他抽屜里的錢不見了,不知被誰拿走了,所有的孩子都否認是自己干的。老木匠把孩子們召集到一塊,發(fā)給每人一根同樣長短的木棍,然后說:“你們把這些木棍收好,明天早上再拿給我,偷錢人的木棍會比別人的長出一寸來!
偷錢的那個孩子害怕被發(fā)現(xiàn),晚上偷偷溜出來,把自己的木棍鋸掉了一寸,免得明天比別人的長出一寸來。第二天,大家把木棍都拿了出來,偷錢的孩子的木棍比別人的短了一寸,他羞愧地哭了出來,以后再也不偷人家東西了。
做賊心虛,可越遮掩越有痕跡。當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水門事件也是這樣,為了掩蓋第一個錯誤,他犯下第二個錯誤,結果又被迫去用第三個錯誤去彌補前邊的漏洞,最后,漏洞破綻反而越來越多,被迫辭職下臺。其實,如果他爽快地承認了第一個錯誤,民眾也許會原諒他,事情結果要好得多。
誰說馬蹄鐵不起眼
商人賺了一大筆錢,正騎著馬行駛在歸家的途中。離家不遠了,這時仆人發(fā)現(xiàn)馬的后掌蹄鐵上掉了顆釘子。
“管它呢,反正只有六個小時的路程了。”商人一邊說,一邊趕著馬向前跑。
中途休息的時候,仆人又一次報告商人:“馬右后腿的蹄鐵已經(jīng)掉了,是不是給它重新安一個呢 ? ”
“算了吧!鄙倘嘶卮穑骸拔椰F(xiàn)在正趕時間呢。反正只剩三個小時的路程了,馬應該能挺過的!
走了沒多久,馬開始一拐一拐的。拐了沒多久,馬的腳浸出了血水,它終于一跤跌了下去,折斷了腿骨。
商人只好下馬和仆人背上背包步行回家。等他氣喘吁吁地回到家里時,已經(jīng)深夜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積小過成大錯。
圣人改錯
這是一個后人杜撰的故事。但是,我們也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一天,孔子帶著子路、子貢、顏淵等幾個弟子外出講學。師生們來到海州,突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大作。一位老漁翁把他們領進一個山洞避雨。
這山洞面對大海,是老漁翁平時歇腳的地方?鬃佑X得洞里有點悶熱,便走到洞口,觀看雨中的海景,看著看著,不覺詩興大發(fā),吟成一聯(lián):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
老漁翁聽了忙道。骸跋壬,你說的不對呀!難道海浪整頭整腦只有千層,沙坑不多不少正好萬點?你數(shù)過嗎?”孔子覺得老漁翁的話有幾分道理,便問道:“既然不妥,怎樣才合適呢?”
老漁翁不慌不忙地說:“咱生在水邊,長在海上,時常唱些漁歌,歌也罷,詩也罷,雖說不必真魚真蝦,字字實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傳神。依我看,你那兩句應當改為: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浪層層,坑點點,數(shù)也數(shù)不清,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沖著老漁民講:“哎哎,圣人做詩,你怎能亂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無理!崩蠞O翁拍著子路的肩膀說:“圣人有圣人的見識,但也不見得樣樣都比別人高明。比方說,這魚怎么打法,你們知道嗎?”一句話,把子路問了個啞口無言。
老漁翁微微一笑,縱身奔下山去,跳上漁船,撒開漁網(wǎng),揮舞漁叉,打起魚來。孔子看著老漁翁熟練的打魚動作,想著他談海水,改詩句,議“圣人”,責子路的情形,猛然間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個大錯誤,于是把弟子們召到一起,嚴肅地說:“為師以前對你們講過‘生而知之'這話錯啦!大家記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說罷,沉思片刻,吟出小詩一首: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圣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