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作文指導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了解情境作文要求,培養(yǎng)勤查資料,勤于積累和大膽想象的作文習慣。教學設想情境作文的樣式很多,其關鍵是教師應設置容易激發(fā)學生興趣,利于學生養(yǎng)成借助它物和積極思維的作文習慣的作文題目。本課以激發(fā)作文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通過比較的方式誘發(fā)寫作動機,引導學生審清題意,展開討論,尋求寫好作文的方法和途徑。教學過程1、激發(fā)動機請同學們看下邊兩組作文題目,談談你對哪組題目的寫作熱情大?理由是什么?A組① 難忘的一件事② 我最敬佩的一個人③ 雨中情B組① 當你乘坐的輪船沉了,你漂流到一個小島上,你將怎么生活?② 我眼中的日本③ 任選一個地,以寫一篇短文介紹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除了文字,還要插圖。學生踴躍舉手,發(fā)表看法。同學們認為B組題目能夠激起寫作熱情。學生們的第一感覺是A組的題目太平淡,根本不能喚起寫作興趣,雖說這些離我們生活很近,有的還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要把原本就簡單枯燥的生活寫的豐富多彩、富于意義,太牽強,太難受,許多學生要寫就得瞎編應付差事。B組題目好,主要原因是新鮮刺激,富有挑戰(zhàn)性,它符合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渴望長大、渴望獨立、渴望抒寫真情,渴望與時代同步 甚至超越時代。(說明:讓學生談談作文題目好在哪里,一是滿足學生急欲表達的心理,二是加深對題目理解,光說好不行,敢不敢寫?能不能寫好?)2、討論教師引導,探究如何寫好這樣富有挑戰(zhàn)性和時代感的作文。看B組題目①我們不期待有這樣經(jīng)歷,但這樣的經(jīng)歷卻是極富挑戰(zhàn)和傳奇色彩的,我們不油然會想到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此時的"我"就是魯濱遜或者是"星期五",這種聯(lián)想是極其自然的,讀過這部小說的同學會立即引發(fā)共鳴,并能從中汲取許多有益于作文的素材。結合自己的想象,調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寫作欲望呼之欲出。就這個題目,同學們可以談談看法。"我的主題是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了自己,才能達到生活下去的目的。我很欣賞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那種不服輸?shù)木袷俏矣赂业孛鎸ι钪幸磺欣ьD的不竭動力。在舉目四望滄海茫茫的孤島上,要想自救,要想生存下去,最大的敵人不是自然環(huán)境如何惡劣,而是自我信心的喪失。我覺得要寫好這篇作文單靠想像力是不夠的,還應該了解有關島嶼的知識,例如島上的植物、動物和氣候方面的知識,哪些動植物可以利用或制作工具等知識,這些都要查閱圖書,我不打無準備之仗,明天就去圖書館,也可以在家上網(wǎng)。"(說明:從題目中悟出道理,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文以載道;而題目本身隱含的趣味性和知識性,有利于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他們是在滿足心理欲求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運用寫作這一工具的。)題目②,日本是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封建時代,它始終是我們的一個學生。但是,經(jīng)明治維新之后,日本發(fā)展了資本主義,逐漸超過了我們。這個學生并不謙卑,卻經(jīng)常來欺負教師更看不起教師。同學們,可以結合歷史,也可以通過電視、inter網(wǎng)或是報紙雜志、日本友人等等,談談你眼中的日本。(說明:題目"宏大",可學生面無難色,竟然興致勃勃,別說談談眼中的日本,就是寫眼中的美國、法蘭西、意大利,哪個孩子不是津津樂道?)教師應引導學生選好角度或者注意條理,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作文應力求寫得透徹或全面。題目③,題目要求很明白,布置作業(yè)即可。3、任選一題作文
附學生作文(題目②③略)題目①片斷:不知過了多少時日,我從沉睡般的昏迷中慢慢蘇醒過來,陽光刺目,伴著咸腥的氣息炙烤著我滿目瘡痍的身軀,灼疼著我的每一塊皮膚,我累極了,幾乎沒有力氣支撐起身體,只有靜靜地躺著,不去思想,不去活動,管它現(xiàn)在是個什么所在。時間一點點過去,太陽快要西沉之際,我攢足了力氣,緩緩地爬,向山坡上的一片椰林,那兒落下了好多的熟透的椰子。我哆嗦地站起,將根椰子投向巖石,費力地一下,再一下地重來,終于,在椰果撞擊巖石的爆裂聲中,我分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之光。這是一個不大的小島。在沉船不久,我便失去了知覺。誰知,天無絕人之路,我幸運地被漂流到這個小島上。不過,一想起同船的其他遇難走,我的心中就充滿了悲傷。我想,無論如何,我要生存下去,也許用不了多久,救援船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撕開救生衣,我小心地揭下里邊的塑料薄膜,罩在一處濃密的樹葉上,它擋住了樹葉排出的氧氣,吸浮在膜壁上,便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細小的水珠,用這種辦法,解決了淡水。這個生物課上的所學讓我一下子感到了它有多么親切,此時更應該說是偉大!天氣漸暗,夜幕降臨,有夏蟲的鳴叫和冷冷的風吹來,我打了一激靈,想起了有堆火烤該多好,可是用什么取火呢?找來枯枝、枯草,很好為自己先在避風處建造一個窩。下邊的工作便是鉆木取火了,我敲打了許多巖石,卻沒能引燃木柴。沒法子,我只得再去找更多的枯草,企圖借此溫暖一下涼冷的身體。此時,繁星滿天,我期待著黎明……(王晶)簡評:小作者極富想象力,設想了漂流之后的身體和心理狀況,運用學校學過的知識很好地解決了淡水和取暖的問題。景物描寫突出,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