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中的語言訓練例說
[練習要點]
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它最能體現人的文化素養(yǎng)。文章的語言表達得好,就會讓人有如飲純酒美味無窮、拍案叫絕如臨其境的感覺。要做到這一點,創(chuàng)作必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高考作文的語言尤其顯得重要。語言表達好不好,直接關系到作文得分的高低,關系到考生的人生前途。
當然,不是人人一出手就會寫出令人拍案叫絕的文章的。因為不是人人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的。但我們學會了表達的技巧,在語言表達方面做些努力,是能寫出讓閱卷老師賞心悅目的文章的。
其實,高考作文對語言水平的測定標準很明確:規(guī)范、連貫、得體、有文采!坝形牟伞笔墙鼛啄甑摹犊荚囌f明》所提出的一個新要求,作為發(fā)展等級之一。也只有明確了這幾個方面,才能真正地寫出符合高考作文要求的文章。
規(guī)范,是指不能出現概念的使用不當或生造詞語,不能出現語法規(guī)則的失誤、方言、俚語等。
連貫,是指一個語段要圍繞著一個話題或中心去寫;一個語段句子組織得合理,能夠做到言之有序,呈邏輯聯(lián)系;語言和語氣都應暢通,意思銜接上需要增添過度性話語,讀起來不感到生硬,缺少連貫;表達上不應出現“跳躍”和脫節(jié)現象。
得體,是指說話寫文章都應注意外部環(huán)境。一是要注意表達的方式,二是注意表達的對象。特別是現在文體不限的情況下,尤其要注意不能寫成四不象的文章,語言的表達要得體,否則會引起閱卷老師的反感。
有文采,是指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光彩奪目,絢麗多彩。用何永康教授的話說就是有“亮點”。這個“亮點”要讓閱卷老師為之一震,甚至拍案,從心中自然生出一句:虧他想得出來。
[方法點撥]
一、 語言要規(guī)范
漢語的規(guī)范,就是語言的表達要符合漢民族語言的規(guī)范標準。因此,作文中語言力求規(guī)范,就要求在文字書寫和用語造句上合乎漢語的標準。尤其要注意:
1、 不用方言詞語;
2、 不用令人費解的簡稱;
3、 不要隨意生造詞語;
4、 不要濫用文言詞語,而應做到文白相宜,但不提倡用文言作文。
如,有的考生受廣告詞的影響,甚至不明白廣告詞的真實含義,便胡亂用在作文里。1993年一個考生在大作文中寫道,“新長的樹皮,有多么頑強的生命力啊,活力二八!”作文的過程,實際上是運用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語言思考和分析的過程;這位考生,可能把“二八”誤解成古代的習慣用語“芳齡二八”了。他實際上忽視了現代語言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
二、 語言要連貫
語言的連貫,就是語言要通順、流暢,要求把句子有機地組織起來,連綴得好,使語勢貫通。這就要講究句與句之間的銜接。語言的連貫性涉及到一組句子,乃至語段、語篇。
1、 圍繞一個中心話題,把一組句子有序地銜接起來。例如:
他頭上頂著一條麻袋,背上批著一條麻袋,挾著被窩卷兒,滿臉笑容,走進一家小飯鋪。他要了五分錢的一碗湯面,喝了兩碗面湯,吃了他媽給他烙的饃。他打著飽嗝兒,取下棉襖口袋上別針,掏出一個紅布小包來。他在飯桌上很仔細地打開紅布小包,又打開一層寫過字的紙,才取出那些七湊八湊起來的人民幣來,拿出一張五分票,付了湯面錢。
這組句子中,每個句子都以“他”作主語,圍繞他進飯鋪吃湯面這個話題(進飯鋪——吃湯面——掏錢包——付面錢)來寫。按人物一系列動作過程順次寫,連接緊密,同時,又用“他”這個代詞作為連接組合的語言標志。這樣,使人感到這段話語言通順、流暢。
2、 表述角度一致,避免隨意變換話題,改變主語,變換人稱。如:
經過一個暑假的相處,我跟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她舍不得離開我家?墒牵赣H還是領著她回家去了。
這段話共三個句子,主語變換太多,讀起來很不順暢。如果換成下面的說法,讀起來就語氣順暢了:“經過一個暑假的相處,她跟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她舍不得離開我家,可還是被她母親領著回家去了!
3、 句子里的并列成分結構相同,連貫性就強;反之,就不連貫,讀起來就會感到不順暢。如:
大林山的風景入如畫,置身這里可以觀賞到崢嶸的群峰,莽莽的森林,瀑布溪流,如鏡的湖面。
這句讀起來就感到不順暢,因為句中“崢嶸的群峰” “莽莽的森林”“如鏡的湖面”是偏正短語,而“瀑布溪流”是并列短語。如果把“瀑布溪流”改成“壯美的瀑布”“涓涓的溪流,句子的連貫性就強了!
4、 運用指代次語來組合,使上下文銜接。如:
賈島有許多作品都可以證明這一點。例如《渡桑干河》的詩寫到:“客舍并州已七十,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边@首詩的意思很曲折,而字句卻很平易。這樣就顯得詩意含蓄,使讀者可以反復咀嚼它的意味。如果多用一兩倍的字句,把它的意思全都寫盡,讀起來就反而沒有意思了。
這段文字用了不少指代性的詞語。第三句中用“這首詩”指上文所引的《渡桑干河》;第四句中用“這樣”,指代上一句說的賈島的詩意思很曲折而字句卻平易。后邊又用兩個“它”指代這首詩。這樣使這段文字前后勾連得緊。
5、 運用一些修辭方法,聯(lián)結段內句子,使前后關聯(lián)緊密。常見的有用比喻、設問、排比等。如:
從學術復興以來,人類的幼蟲曾猛烈地攝取營養(yǎng),蛻皮也跟著相應地進行。這些進步是從希臘哲學家開始的。但在希臘時代以后 ,知識的進步停止過好長時期。具有相當規(guī)模的一次蛻皮是在16世紀,另一次是在18世紀末以前。而在最近50年內,自然科學各方面發(fā)展非常迅速,傳播給我們如此富有營養(yǎng)和激動人心的精神食糧,使我們感到一個新的蛻皮期已迫在眉睫了。但是,這個過程通常是伴隨著許多痛苦和一些疾病、虛弱,也許還會發(fā)生嚴重的騷動。因此,每個有責任心的人必然感到要去促進蛻皮過程。我為要盡這個義務而發(fā)表這些論文,因為有一些關于人類在動物界位置的知識,是正確理解人類與宇宙的關系所不可缺少的預備知識。
這段文字用人類幼蟲“蛻皮”作比喻來說理!巴懫ぁ北緛碇赴l(fā)育中的幼蟲,要蛻下它的皮殼,換上另一暫時的皮殼;這里比喻人類智力是靠經常增長的知識培養(yǎng)的,每經過一定時期的增長,就會超出并沖破它的理論覆蓋物,以新的面貌出現。這比喻把句與句連為一個整體。同時句間用關聯(lián)詞語來連貫,所以句子連接緊密。
三、 語言要得體
語言要得體,是指說的話(包括口頭的和書面的)都要符合一定的語體要求。具體說,這就是圍繞一定的內容,為了一定的目的,針對特定的對象,根據特定的場合、情景,對語言材料和表達方式作出適當安排,以適應交際的需要。作文中語言表達要符合文章的語境,符合人物的身份,切合所寫的對象,讀起來要朗朗上口,自然流暢。如:
小新又來背小牧上學了。連小牧自己都感到一直麻煩他不好意思,但小新仍堅持要幫他。小新吃力的背上和他差不多的小牧。開始一步步向前走。從小牧家到學校有一公里的路程,才走了幾十步小新就感到背上實在太重了,他緊緊自己的雙手,手的筋一根根都突了出來,他仍是咬著牙一步步慢慢向前走。實在走不動了,于是他才小心的把小牧放下,問他感覺怎樣,自己也坐在路邊休息了一會,又背起小牧,一頭望著學校的方向,一邊艱難的又向前走去。
這是1997年高考中得14分的小作文。按照試卷的要求,短文的重點寫了小新,寫了動作,這無疑是它的優(yōu)點;但我們從語言運用的角度,用“準確”“得體”的原則來度量一下,就會發(fā)現它有三個不足:
(1) 作者選用的一些詞語,不產生美的愉悅,讓人讀了感到辛酸,諸如“吃力的”,“感到背上實在太重”,“ 手的筋一根根都突了出來”,“咬著牙”,“實在走不動”等等,這哪是助人為樂,簡直是一種折磨!
。2) “他”,指代誰?一會兒指小牧,一會兒指小新,指代內容的不斷變化,使代詞運用思維混亂。
。3) 短短200來字的文章,光“向前走”就出現了三次,顯得重復。不得體。
四、語言要有文采
1、要學會豐滿句子。不少學生寫作文,能把事情寫出來,但讀起來總是干巴巴的幾條筋,總少了點活氣。因為文章少了點佐料——修飾語。如這么一句話:馬路上過來一輛小車。把它改成:馬路上吱吱呀呀地過來一輛小車。這就讓人讀出了聲音,顯然就形象多了。再如:王師傅往爐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起來了。把它改成:王師傅往爐里添了幾鏟煤,那紅火苗就騰騰的竄起來了。這樣既有顏色,有聲音,好象真的看到紅火苗往上竄。雖幾字之差,文句就大為改觀。最后影像。表達多么生動。這種具象描寫,就能引起讀者的想象,給人一種形象感,文章也不再干癟瘦削,而是細膩豐腴生動了。如:
堅守誠信
人生短短幾十年,猶如過眼云煙,等到你“灰飛煙滅”時,留給世人的會是什么?金錢、榮譽,還是……不,人們大多談論、記憶猶新的只會是你的人格,而誠信便是重要內容之一。
寓言中的年輕人在生命的選擇中放棄了“誠信”,我為他而嘆息。但回首今朝,面對物欲橫流的花花世界,你是否真的能清遠淡泊?面對燈紅酒綠的大眾,你是否真的能心無旁騖?面對爾虞我詐的商場,你是否真的能堅守正道……是的,該守住我們的“誠信”了。
堅守誠信是一個孤寂的過程,當大談“金錢至上”的時候,堅守誠信,你需要忍受得住別人譏笑的言語;當推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時,堅守“誠信”,你必須學會自我調節(jié)整;當面對“暗渡陳倉”時,堅守誠信,你需要遠大的目光……唱著“beyond”跳出眾人,雖然不喜歡“卓爾不群”,但至少回“守得云開見日月”,歷經了孤寂,至少堅持了誠信。
堅守誠信是一個痛苦的歷程,擠在渾渾噩噩的人群中,思想已經麻木,自然不會痛苦,但一旦你堅守誠信,就猶如一鍋渾水中若然滴入清水,眾多的“污穢”欣然而至,抵抗自然會遭到攻擊。擺脫不了人際關系,抹不去的形形色色的嘲諷,堅守誠信,就需要擦去所有的“不凈”,眾人的疑惑,親人的不解都會使你心力憔悴,因為在爾虞我詐的世界,誠信的一瞬會招來不斷的傷痕。
堅守誠信,總會有結果的一天;堅守誠信,總會有陽光的一天;堅守誠信,總會有……金錢、名譽不過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罷了。雖然誠信不會像它們那樣“作用明顯”,但誠信可以磨練你的人格,陶冶你的情操。寓言中的年輕人即使安全地到達了彼岸,失了誠信的他必然不會擁有健全的人格,完美的人生。
隨著物質財富的飛快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感到不解:為什么幸福越來越多而感覺不到呢?因為競爭的“殘酷”,人情的淡化,人與人之間缺少了真誠和信任,所以沒有幸福的感覺。
世界因為有了花的色彩而絢麗,而有了誠信,人在世界上會倍感幸福。
堅守誠信。
本篇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語言精彩,“堅守誠信是一個孤寂的過程”“堅守誠信是一個痛苦的歷程”——作為兩個小節(jié)的開頭,這樣的語言很“入眼”,因為不但句式整齊,而且內涵豐富,有思想深度,閃耀著睿智之光。作者有積極修辭的意識,三、四兩個小節(jié)中的排比和比喻為文章增色,語句的修飾相當生動,第二節(jié)中的“面對物欲橫流的花花世界”“面對燈紅酒綠的大眾”“面對爾虞我詐的商場”的修飾對舉,第四節(jié)中的“渾渾噩噩的人群”“抹不去的形形色色的嘲諷”都顯得富有文采,結尾的“世界因為有了花的色彩而絢麗,而有了誠信,人在世界上會倍感幸福”再一次“出彩”。
2、要學會變換句式。對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敘說。從句式看,有長句、短句,整句、散句,常式句、倒裝句,完整句、省略句,主動句、被動句,肯定句、否定句,直陳句、婉曲句等;從語法結構來看,有動詞謂語句、名詞謂語句、形容次謂語句、主語謂語句、連動句、兼語句等;從語調來看,有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等。句式、語法結構和語調不同,語言的表達效果就不同。如:
崔健的聲嘶力竭的狂吼,永遠不能讓父輩跟著去欣賞,“太陽最紅------”卻能唱出父輩們當年的夢想,新奇怪異的服裝,父輩永遠沒有擁有的設想,“這件衣服還行”,就是他們的感想。翻來覆去的“跳槽”是小青年們的“專利”, 父輩們只能說:“年紀大了,折騰個啥?”
——《父輩》(1994年上海高考作文)
這是整個作文的笫一節(jié),是概括地寫“父輩”,為這一輩人人格定位的。笫一句是從藝術欣賞(實際上也是寫思想愛好)來看父輩的,都用的被動句。第二句是從物質生活(衣著)的角度來看父輩的,也用的被動句。都是就父輩本身而言。笫三句一轉,用小青年們對職業(yè)的態(tài)度,與父輩相比,變換為主動句了。這句是似乎與下一輩人發(fā)生紛爭,帶著點生氣的味道迸出的一句。前面兩句用被動句式,寫出他們對外部世界的占有欲已經不那么大,尤其是地聽歌、穿衣這類小事上。后面 一句主動句式,因為所面 對的是一件大事——賴以養(yǎng)家活口的職業(yè)。因為概括地議論父輩這一代,都用了整句來勾畫出他們的神貌。
根據表達的需要,適當地運用整句和散句,長句和短句,變式句和常式句,就顯得參差錯落,跌宕騰挪,必然會使語言生動靈活、多姿多彩。狀景寫物,敘事說理,都能變化生姿,各擅其勝。給人一種參差美。XX年湖北考場作文《讓心河綠水長流》這樣寫道:
我想,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甚至多面性。我們如能撇開世俗的眼光,細細體味,就不難挖掘到它隱藏在表象之內的本質。我們應該以一顆開放、豁達的心看待生活,熱情地擁抱生活,讓它愈加顯現出燦爛與輝煌。
有很多東西呈現給我們的只是平凡無奇,但我們同樣能以千變萬化的思想去探索、去發(fā)現其中的美。
比如生活,比如困境。
前面兩節(jié)用的都是長句,最后一節(jié)是兩個短句,從意義上看,是對前兩節(jié)的概括與復指,從節(jié)奏上看,由舒緩轉變?yōu)轭D挫有力。
3、善用語言描寫,能增添表達的活力,尤其是口語俗語,能給人以清新自然美。1998年有一篇考場作文這樣寫道:“只有戰(zhàn)勝脆弱,方能挺起胸膛生活,爸爸說過‘生活是一團麻,也是麻繩擰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線,也是解不開的小疙瘩。’”話語通俗,親切,自然。因此寫作時要重視語言描寫這一點。如:
一生的思索
可笑的我總要用一生來思索這樣一個問題……
——席慕容《疑問》
十歲時
老師在講臺前微笑著問:“今后,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周圍的同學紛紛回答:“要做一個善良的人!薄耙鲆粋有才能的人!彼穆犞徽f話,暗暗思索著。小小的心靈笫一次有了對人生的思索,他覺得充實而且有微微的激動。
好久,他舉起手,很莊重地回答:“我要做一個講究誠信的人!敝赡鄣恼Z調卻充滿了堅決。
三十歲時
十字路口,他等待著對面綠燈亮,準許行人通過。身旁一輛輛名貴汽車駛過,里面坐著的都有是和自己差不多年紀的中年人。滿臉事業(yè)有成后的意氣風發(fā)。他覺得失落極了,自己在商界工作了十幾年,卻一事無成。他不會鉆空子,用誠信待人卻換不回報。前陣子一宗很大的生意被多年的好朋友小張耍點手就搶過去!吧探缋锬悴欢疇栍菸以p行嗎?誠信頂什么用?”妻子就這樣數落他。站在十字路口,他覺得迷茫,開始重新思索……
四十歲
車子、票子、房子……什么都有了,現在他叼著香煙,在沙發(fā)里得意的著。想想自己不過十年功夫,憑著小聰明,稍稍施點詐的手,便有了今天的成就。誠信,靠邊去吧,“兵不厭詐”嘛。就像徐杰以前說過的:“我相信諾言,但不相信諾言的時代!爆F在的時代,絕不是誠信的時代 。
六十歲時
人老了,他也厭倦了商界的你欺我騙,他真好好休息一下。他覺得寂寞,身邊沒有可以說話的人。以前的朋友都離他而去,朋友們都怕受到欺騙。有時他看見一些老人聚地一起下棋聊天,他也不敢過去。他悲哀地想:“難道我的選擇錯了?”
七十歲時
寂寞的晚年里,他常常會想起小時候的事情,想起而時的真誠守信,那份美好的情感。小孫女這天跑著來問:“爺爺,老師問要做個什么樣的人!八斍閷O女稚嫩的臉,耳邊響起自己十歲時鏗鏘的聲音,他不禁落下淚來,摸著孫女的頭,他說:“一生中,誠信少不得呀!我現在才徹底明白了!
——XX年江蘇一考生
這篇文章之所以在XX年高考中的高分,除了它的構思精巧外,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文采煥然。十歲時、三十歲時、四十歲時、六十歲時、七十歲時,五個生命時段中的五個生活場景正好寫出了“誠信”的萌發(fā)、困惑、蛻變、回歸與再生,每個時段都有生動的語言描寫。正是通過不同時期的語言顯示,把人物的不同時期的思想、情感、認識充分顯現出來,也正因為這樣,贏得了閱卷老師的青睞。
5、 語言要有意蘊,要讓人一讀就能產生一種美感,為之而陶醉。即使在結構上或者其他方面有一點瑕疵,也會使文章檔次較高。如:
人約黃昏后
月上柳梢,夜靜極了。月光如水般瀉了進來,灑在地上,碎銀一般 ,銀白銀白……
輕拉手上的船帆,思緒言飄向遠方塊字……
“大家別慌,要沉住氣呀!”高個子船夫大叫著,“船是不會的,我用我的人格作保證……”
縮在一角的我渾身打顫:“娘,我就要死了,我再也見不到你了。”不爭氣的眼淚流下來。
“小弟弟,別哭呀!鐵打的漢子流血不流淚!”
我抬起頭來,一個比我大一點的小男孩站在我的身前。他笑著對我說:“來,我們來祈禱上蒼給我們活路吧!”“好!“我低聲應道,心里卻旱在說,”“佛祖保佑,菩薩保佑,真主保佑……”
或許老天憐憫我們,或者我的禱告靈驗了,我們過了那次空前的災難,我各那個男孩也成了兄弟,我又知道他其實是船長的兒子。
后來回家,我就把他給忘了,心里有時想普通的一個小人物怎能和我比呢?我可是一個“才子”呀!
可是他卻是認真的,左一封又一封信寫來,講訴他的船上生活、海上生涯。我也無心理他,只聊了一些身邊瑣事敷衍他。
后來,他決定來我這兒玩玩,我答應了他,后來又后悔了,不想接他來我家玩。
日子終于到了。那是一個晴朗的早晨,我明明記得的,那天他要來,我卻去了公圓。
到了晚上,我回來了,萬事0k啦!
第二天,我看報紙。他上了報,只是……
我去了渡口,那兒許多人在議論。
“那小子真夠勇敢的,一個救三個!
“誰說不是呀,唉!只是死得年紀太輕了!
“好像是來找他的朋友的吧……”
我頓時臉紅,熱得快窒息。
“小伙子,終于找到你了。”一只手拍到我的肩上,我抬頭一看,一個老大爺,胡子花白。手上捧著一只帆船,另有一張我的照片。
“這是那小男孩給你的,他說怕認不你,還帶了你的照片……”
我淚眼一片朦朧,一滴豆大淚珠打在我的手上,我立刻回到現實中來,我知道他曾說過他是海上的天使,見不得人落水?伤麉s……
春來了,春去了;夏離了;秋近了……一天天過去了,一月月過去,一年年過去,他的“誠信”依舊,我的呢?
——XX年江蘇一考生
這篇故事雖編得離奇,甚至很難置信,但語言功底顯然是不錯的,也正是這一點,為閱卷老師所看中。語言生動活潑,表意酣暢淋漓,使閱卷老師為之一亮。月上柳梢,夜靜極了!霸鹿馊缢銥a了進來,灑在地上,碎銀一般 ,銀白銀白……”“輕拉手上的船帆,思緒言飄向遠方塊字……”“春來了,春去了;夏離了;秋近了……”處處顯示了較高的語言素質。
刻意地推敲幾處詞語,準確地添幾處修飾語,有意識地選用幾種恰當的句式,必能使平淡的文章出現幾處閃光點,從而使文章放出耀眼的光彩。
五、語言生動,要講究氣勢
文章要有很好的表達效果,要讓讀者耐讀,就必須有一定的氣勢。有了氣勢,文章讀起來,必定感到有文采。
學會連續(xù)發(fā)問,增添氣勢。說理時,在合適的地方穿插一些準確而生動的設問或反問,可以提醒讀者注意,引發(fā)讀者深思,有助于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形成一定的氣勢。如:
作為炎黃子孫,華夏后代,作為新中國的一代青年,建設祖國,使它富強起來,是我們的神圣職責,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假如再過幾十年,我們也老了,頭發(fā)也白了,祖國落后面貌還沒有改變,那時你向誰發(fā)牢騷呢?那時你又去怪誰呢?難道我們不有愧于我們的先人?不有愧于我們的后代嗎?
這一段文字先假設后發(fā)問。在闡明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后,假設光發(fā)牢騷不去實干,幾十年后,祖國面貌依舊時,再連續(xù)四次反問,此時那些光發(fā)牢騷者就會理屈詞窮,自己也就回覺得光發(fā)牢騷不肯實干不行。
學會鋪陳排比,增添氣勢。鋪陳和排比,用得得當,就會使文章的感情噴薄而出,筆致一層層地加重,顯得頗有韻味。如:
有的眼淚是淚中有笑,有的眼淚是淚中帶著苦澀。
有的眼淚在光滑的臉頰上一滑而逝,有的眼淚卻躺在深深的皺紋中,潤濕著,不肯離去。
有的眼淚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有的眼淚是古井無波,卻埋得深遠。
每一滴眼淚都是一個故事,每一滴眼淚都有它的含義,答案很多很多,答案豐富多彩。
——考生《眼淚的含義》
這段文字真令人拍案叫絕。鋪陳和排比的運用,將眼淚的含義窮形盡相。讓人回味無窮。
增強語勢,還可以通過反語、諷刺、夸張等方法。這些方法運用得好,總能使文章讀起來瑯瑯上口,鏗鏘有力,頗具氣勢。
六、語言生動,要能旁征博引
名言警句,總是權威言論,佳作妙語,總是千古精粹。引用得當,總讓人感到言而有據,為文章增添無限風采。在邏輯思路的引導下,總會使作品顯得富有哲理性,有著深刻的意蘊,從而給人一種理性美。如:
當船兒慢慢駛過洞庭湖時,或許對于范仲淹,引發(fā)的將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感慨,而對于我則是對那浩渺煙波的感動;當人們佇立于西湖畔時,或許那些文人墨客會有感而發(fā)來一段“風又飄飄,雨又瀟瀟”之類的妙句,而我則會為那碧波蕩漾的湖水,云蒸霞蔚的遠山而心神搖旌。
——考生《讓心河綠水長流》
兩句引用,富有意蘊,讓人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洞庭湖和西湖,人我相比,品味出各種不同的美。再如1998年有一位考生在文章的開頭這樣寫道:
莎士比亞在資本主義新教倫理的男權憲章上曾加入一句格言:“女人,你的名字叫脆弱!”我真想像北島在《回答》中一樣呼喊:“我不相信!”是的,我不相信:淚水是女性唯一的人生姿態(tài),脆弱是女性專有的心靈品質。
作者由莎士比亞的一句對女性帶有蔑視意味的話語引發(fā)話題,在引用北島在《回答》中的話來闡發(fā)觀點,相當深刻,頗具新意。
[遷移練筆]
一、 片段作文訓練
1、 題目:河邊晨讀
2、 要求: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寫一段150字左右的寫景文段。
3、 提示:(1)、弄清描寫方法:環(huán)境描寫,通過人物的視線來描寫。
。2)弄清寫什么:時間是早晨,要明確季節(jié);視線是河邊,要明確寫作的對象,河水、樹木、石凳、涼亭及學生讀書的情景都在所寫之列。
附例文:
河邊晨讀
清晨,萬物剛從睡夢中醒來,明朗的天空抹上了一層淡淡的胭脂紅,綴滿新芽的柳枝像綠色的珠簾懸掛在河的兩岸。
不知河時,岸邊的石凳上多了幾個晨讀的女孩。晨曦初照,映紅了她們青春的臉龐;曉風輕拂,撩起了她們柔長的發(fā)絲。她們翻開書本,亮開圓潤的嗓門:“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瑯瑯的書聲和著小河潺潺的水聲傳向了遠方。
[簡評]本文以簡練的筆墨展現了一幅生動的晨讀圖:第一段寫景,以靜態(tài)描寫為主,比喻、擬人的修辭生動貼切;第二段集中寫人的活動,以動態(tài)描寫為主,語句修飾形象,富有美感,特別是“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暗合主旨,增添了文章的活力;第三段,景人合一,富有詩意。
二、 整篇作文訓練
題目:以“足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遍述故事,抒發(fā)感情,發(fā)表議論,展開想象,等等。
2、題目自擬。
3、不少于800字。
提示:(1)明確“寫什么”:足跡,即走過留下的痕跡,可指個人的,也可指集體的。不同的足跡反映了它的主人不同的歷程。選材很重要,但一定要注意圍繞有積極意義,有新意的中心來篩選材料。
。2)明確“怎樣寫”:首先確定好文體,按文體來構思;用結構相似的句式串聯(lián)文章,會有著很好的表達效果。
4、 附例文
足 跡
天津 慎江聲
自從有了完全直立行走的現代意義上的人,人類的足跡便成了歷史發(fā)展的不朽見證。
足跡,這里、那里的,深深的足跡,勾勒出了社會發(fā)展的軌跡。民族、國家可以消亡,然而作為人類前行見證的足跡卻永遠地留了下來。
你去過秦皇島的孟姜女廟嗎?在那里,一塊大石上清晰的痕跡,便是孟姜女日日遙望夫君而留下的腳印。想必當時的她,是滿懷希望與企盼的。雖然她沒有實現自己的愿望,但她追求幸福團圓的足跡卻令后人慨嘆不已。希望,是無形的力量。也正是它,使《熱愛生命》中的那個淘金者,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走過沼澤地,走過荒灘,戰(zhàn)勝了死亡而終于獲救。他留下的帶血的腳印,正說明了他心中不可遏抑的對生命、對幸福的追求。
深深的足跡記載了人們呼喚幸福的心聲。
前不久,我聽到一個關于“第一大地測量隊”的故事。這個測繪隊自成立至今已有30多位同志以身殉職。灼目的陽光,無限的戈壁,驟起的風沙……這就是他們的工作伴侶。茫茫的戈壁,沒有水,沒有生命。假使你看到了一個腳印,會是怎樣的欣喜!測繪隊員們留下的淺淺的腳印也許不久便會被漫天的黃沙所淹沒,然而卻會印在一張張圖紙上,會深深地印在知道或不知道他們的人的心中。恰如當年英國皇家海軍少校斯科特,義無反顧地踏上遠航南極冰川的旅程,永遠沒有在回來。然而,冰山雪峰回將他的每個腳印深深地凍結起來,保存起來,這就是大自然的回報。
深深的足跡是人類征服自然的見證。
在大英博物館里,也有一個不滅的足印,那就是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在潛心讀書時不知不覺留下的。它的形成與探索真理同步。人們將在紀念馬克思的同時慨嘆它的出現,慨嘆真理的這種記載形式。我想,當年穿著“量天尺”的紅軍翻過雪山,越過草地,克服千難萬險而終于保住革命火種的時候,心中燃燒的也是一種對真理執(zhí)著追求的火焰吧。正是它,鼓舞著紅軍在二萬五千里的征途中,在雪地上,在泥濘中留下了一個個堅實的腳印。
深深的足跡銘刻著人們追求真理的忠誠。
足跡,第一次出現在林莽中、沙漠上、巖洞里、礦井里、冰川上、跑道的終點線上,你不必知道它們主人的名字。正如你走在道路上不會想到,這里曾走過腳被荊棘刺破的、被碎石碾壞的無數個造成這條路的人一樣,然而他們又的確是存在的,只是名字不為人所知罷了。魯迅猛說:“……其實在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钡祟愐徊讲阶叱龅,又哪里僅僅是地上的路?我們現在每一微笑,正是命先烈火們走向刑場時堅定步伐的回映;今天的每一寸樹陰,正是當年不辭勞苦的人們辛勤澆灌的結果,他們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黃泥的腳印體……
偉大的人類足跡啊,正是你從各方面形成了人類前行的歷史。我贊美你。
[簡評]本文是一篇散文隹作。魯迅說:“選材要嚴,開掘要深!北疚囊宰阚E選材與立意的凝聚精會神點,從人類對幸福的呼喚,對大自然的征服和對真理的求三方面組材,謳歌了人類前行的歷史。除選材精當,立意深刻外,語言更為生動,“深深的足跡記載了人們呼喚幸福的心聲”“深深的足跡是人類征服自然的見證”“深深的足跡銘刻著人們追求真理的忠誠”三個相似句式讓人一目了然,生動的記敘、描寫,加以畫龍點晴式的議論、抒情,使得本文很是耐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