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職場勵志短文
在微信上,有很多平臺都時常推送一些職場勵志短文,那么微信職場勵志短文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微信職場勵志短文:如何觀察別人
作者:鄢世洪
著名美籍華裔作家王鼎鈞先生,在非常年輕時就進入職場。不過,由于當時年紀小,涉世未深,他對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懵懂無知。直到有一天,上司給他上了一課,剎那間便啟發(fā)了他的心智,讓他迅速成長起來。
“上課”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上司先派王鼎鈞跟一位訪客交談。客人走后,王鼎鈞就去報告談話的大意。
上司漫不經(jīng)心地聽著匯報,突然向王鼎鈞提了一連串問題,把王鼎鈞搞得措手不及。
上司問:“依你的看法,這位客人的知識水準如何?”王鼎鈞啞然,他完全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上司又問:“他的人格修養(yǎng)呢?”王鼎鈞搖頭。“他的經(jīng)濟狀況呢?”王鼎鈞繼續(xù)搖頭。“他是一個有自信心的人嗎?”王鼎鈞還是搖頭。
從來沒想過與客人交談還要考慮這些問題,王鼎鈞甚至感到有些委屈。
不過,上司沒有罷休,問題連珠炮似的從他嘴里又蹦了出來:“他為什么要來見我?他的目的何在?我是說,除了他已經(jīng)說明的來意之外,還有沒有保留?他臨走時有沒有露出失望的神色?”同樣的,這些問題,王鼎鈞自然也不知道。
看到王鼎鈞非常窘迫的樣子,上司把語速放慢下來,和顏悅色地對他說:“這些問題,你都必須知道。你要趕快由無知變?yōu)橛兄。因為你是一個人,在社會上會和各種各樣的人產(chǎn)生聯(lián)系,你必須設(shè)法了解你的同類,才能了解怎樣生活。”
王鼎鈞沒有說話,但內(nèi)心已悄悄認同了上司的教誨。
經(jīng)過職場第一課后,王鼎鈞開始有意識地跟上司學(xué)習(xí),看他如何觀察別人,如何與別人交談和交往。不久,他就有了很大的進步,成為公司辦事高效的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而且,上司教給他的對人和物的觀察能力,還為他以后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微信職場勵志短文: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作者:黃歡
小黃是一名管理培訓(xùn)生。第一個星期,小黃被分配到前臺,同時分配到前臺的還有另外一個管理培訓(xùn)生小李,她們都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
一周之后,每個管理培訓(xùn)生都要提交一份報告。小李提交的報告是這樣的:前臺的工作讓我更了解公司,增加了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通過這一星期的工作,我學(xué)到了待人接物的很多禮儀。
而小黃的工作報告是這樣寫的:“通過這一星期的工作,我發(fā)現(xiàn)目前的前臺還有許多的不足:第一,作為一家在中國開辦的外資公司,我們采用的先用英文問候再說中文的方式是不妥的,因為打投訴電話的顧客或者下游供應(yīng)商不一定都懂英文,所以一開始說英文會讓大家有一種距離感,建議先說一遍中文再說一遍英文。第二,兩個人同時做前臺也是一種資源浪費,兩個人都坐在前臺互相不理會顯得很不禮貌,說話又給人造成聊天的印象,而且兩個人一起工作容易造成責任不明、相互推諉的狀況。建議前臺保留一個人,另一人機動輪崗……”
小李的報告一團和氣,贏得了大家的掌聲,而小黃匯報完,引發(fā)了大家的集體沉默?蛻舨恐鞴苡X得自己的工作權(quán)威受到了挑戰(zhàn),給小黃打了一個比較低的測評分。
就這樣第一個星期的輪崗結(jié)束之后,小黃被分配到了倉庫。一個星期后,她再次提交了一份引發(fā)集體沉默的報告:
第一,倉庫管理員常嗑瓜子,然后用帶著鹽分的手去整理貨品,這容易在外包裝上留下污漬。
第二,庫管員為了省事總是就近碼貨,有人來領(lǐng)貨的時候又就近拿走,而生產(chǎn)日期較久的貨品被長期壓在倉底或者里面。建議倉庫分成進庫和出庫兩個門,入庫的時候根據(jù)就近法則把新產(chǎn)品碼堆,出庫由相反方向,這樣出庫的都是相對較早入庫的產(chǎn)品,保證了產(chǎn)品能夠在保質(zhì)期內(nèi)被優(yōu)先賣出去。
這份報告被提交之后,倉庫的主管受到了批評。而小黃在倉庫也待不下去了。
第三個星期,幾乎沒有部門歡迎小黃,她被硬性分配到了培訓(xùn)部。小黃大學(xué)主修時裝設(shè)計,擅長時裝畫。到了培訓(xùn)部后,她嫌教材上的人臉圖不夠漂亮,便利用業(yè)余時間把所有的教材重新畫了一遍,并把她覺得不夠好的講義也都按她的邏輯修改了一遍。
這下麻煩大了,培訓(xùn)部督導(dǎo)是個自負慣了的狠角色,他拿到新教材,直接從中國臺灣飛過來就這個事情向公司提出了投訴。小黃被告擅作主張,自行其是,不尊重團隊和領(lǐng)導(dǎo)。督導(dǎo)直接放話:“這種人留在公必傷團隊,她不走我走!”
小黃二話不說,拿出了她改過的和之前的版本,一起攤在桌上,問了管理層兩個問題:第一,哪一版本更漂亮?第二,哪一個版本更容易學(xué)?然后,小黃還加上一句:“我的工資只有你的十分之一,你該做的不是來質(zhì)問我為什么改你的教材,而是檢討自己為什么不可以做得更好?”最后這句話,氣得督導(dǎo)當場提出辭職。
那么小黃在公司的結(jié)局如何?這個狠角色竟然得到了公司的重用,過了三個月試用期之后用了兩個半月直升經(jīng)理,兩年薪水翻了十倍,升至公司在中方的最高主管。
有人可能會說,那是她運氣好,換個單位,她可能早已出局。但實情是她屢換單位,屢被重用。她無疑是個狠角色,帶動了整體的績效與活力。所以,這樣的狠角色未必不是好角色。
面對爭議,她卻說:“我是來做事的,不是來交朋友的。我更關(guān)注有沒有把事做好。”
今日職場,大家都提倡先做人再做事。職場中友情固然重要,但絕不能因此姑息包庇。所以,你不妨做個促進團隊提升的狠角色!
微信職場勵志短文:把握好職場中的第一次
畢業(yè)季馬上又要到了,很多已經(jīng)得到心儀offer的同學(xué)馬上就要正式加入新的公司,走上全新的職場之路了。周圍不再是簡單的師生或同學(xué)關(guān)系,而且面對的又是職業(yè)技能的全新挑戰(zhàn),心中多少是帶有忐忑和不安的。我最常聽到的一個形容這種感覺的詞,叫做“無從下手”。
然而我們不能讓自己“無從下手”。萬事開頭難,事實上,只要開個好頭,便有機會如魚得水。所以,今天我們談?wù)勀切┰诔跞肼殘鰰r最能幫我們成功的第一次。
第一次被介紹很多公司有帶新人“游街”的文化,可以迅速介紹新同事給各個部門,讓大家盡快熟悉這個集體。作為新人,在被介紹、特別是被介紹給資深主管的時候,常常會非常不自信。其實人要謙虛,而不是心虛。
這個時候,其實只要打起精神來,把“我年輕、我資淺、但我有熱情且我做好準備了”這樣的心態(tài)展現(xiàn)出來,握手的時候用力一點,微笑的時候真誠一點,看對方眼睛的時候堅定一點,這樣的第一印象,應(yīng)該已經(jīng)很棒了!
第一次午餐相信我,不只在新工作剛開始時,而是在整個職場生涯中,和什么人一起午餐,都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在職場早期最受益的,就是有一群大朋友,愿意帶著我一起吃午餐。大多數(shù)時間,我們都會聊輕松有趣的話題,有時候也會變成關(guān)于工作的請教與探討。這樣的“非正式午餐活動”,既會幫你放松過于緊張的工作情緒,又會在一些時候幫助到你的工作。
第一次和主管一對一開會有些小朋友視主管如猛虎,每次跟主管開會都會緊張到不行。但事實上,主管也是人,主管也有他的主管,主管也需要你的理解。其實,把主管當作是“資源”而非“老板”,會讓你用更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他。
第一次開會會議有大有小,形式各異,但總結(jié)起來,無非是上傳下達或是通報討論等等。通常來說,很少有職場新人在第一次開會時便被委以重任。所以,第一次開會,我通常會鼓勵新同事做好兩件事:“眼里要有活,手里要有筆。”
眼里要有活—是說在開會前,可以問問自己的直屬主管,有無需要幫助的地方,哪怕是復(fù)印或幫忙倒杯水這樣的小事,也會讓人覺得心里一暖。
手里要有筆—隨時記錄會議的討論內(nèi)容。開會后,做個會議記錄并且發(fā)給直屬主管,如果需要,還可以在主管審閱后發(fā)給更多的人。關(guān)起門來說,手里拿只筆,是讓職場新人在會議中“看起來更專業(yè)”的最簡單辦法。
第一次被“批評”人無完人,就算你在校園中曾是天之驕子,到了職場中,該犯錯時還是會犯錯,接受些“以批評為口吻的教育”在所難免。學(xué)會接受“批評”,絕對不僅僅指的是“態(tài)度”,而是如何積極、正面地接受批評并轉(zhuǎn)化成為行動。
我見過的最好的同事,是在被我“建議”(基于我的態(tài)度一直很好,我就不用批評這個詞啦)后,寫了一封很短的郵件,告訴了我他學(xué)到的東西以及下一次再遇到類似事情時可能的處理方式,并征詢我的意見。我當時便覺得花在他身上的時間非常值得,后來,也更愿意盡力幫他成長。
若干年后的一天,我又收到了這位同事的郵件,跟我說他在帶第一個下屬,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他用了當年向我學(xué)到的東西去幫助新人。我心里真的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