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醉蝦
醉是一種生理的、心理的、藝術(shù)的狀態(tài)。微醉、沉醉、酣醉、陶醉……很空很靜很純。蝦是食肆主角,中饋“寵兒”,更是齊白石筆下的精靈———海水蝦,淡水蝦。龍蝦、明蝦、大蝦、中蝦、青蝦、白蝦……墨分五色,誰又說得清蝦分幾品?
粵人講究飲食花樣,可謂別出心裁。雖談不上“絕后”,卻也稱得起“空前”。且看近數(shù)年風(fēng)靡于嶺南城鄉(xiāng)的新菜肴———醉蝦。
將廣東米酒一斤倒入鋁鍋之中,便有了“醉”的泉源;然后再放進(jìn)杞子、當(dāng)歸、川芎、桂圓肉若干,浸泡于酒中作“靜眠思”。鍋加蓋,置于小型石油汽爐上。燒沸鍋中酒,揭開鍋上蓋,劃根火柴將酒點燃,這時鍋面上忽閃起紅藍(lán)紅藍(lán)的火焰。說時遲,那時快,食家迅速將早已備好的鮮活基圍中蝦倒入米酒中。酒是“色”媒人,藥乃香有致,你看那青綠色的活蝦受熱活蹦亂跳,繼而“酣醉”不動,蜷曲起身子,紅潤著“臉色”。食客們便可將其撈出裝碟,剝削透著一股藥香的蝦肉,蘸取醬油食之。那醬油加進(jìn)少許熟油和辣椒絲,更見滋味。
食時細(xì)品,但覺蝦肉鮮、甜、脆,酒味縷縷,藥香淡淡。醉蝦原來是這般醉法!沒有李白的“醉詩”,懷素的“醉草”,沒有少林、武當(dāng)?shù)?ldquo;醉拳”、“醉棍”,就只是任由那蝦肉在藥酒之間融合,補(bǔ)氣,行血,舒筋,活絡(luò)……不僅是一般鮮、甜、脆的好口福,也將固腎壯陽的食療功效,悄悄兒地送給了食家。
林語堂說過:“中國人的藥食不分,應(yīng)該慶賀。這個觀念使他們的藥物減少藥性,而使食物增加其可食性。”醉蝦的問世,也暗合著此一論斷。
講究烹飪也需要廣博的科學(xué)知識和高雅的生活情趣,這正如現(xiàn)在興旅游,有的人只喜歡跑名勝,有的人卻要去人人可以見到的市郊村野;名勝或許讓人看到很“貴”的景致,市郊村野卻能讓人獲得平凡的不俗的樂趣。
不用燕窩魚翅鮑魚,斤把基圍蝦,幾味中藥一鍋酒,分明讓你吃出了另一種人生體味。“小人謀食,君子謀道”。“醉蝦”說不定讓人謀出了一種什么“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