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jié)義(寺院菜)
配料: |
用料:冬菇、熟筍、熟水面筋、松仁、熟土豆、熟胡蘿卜、清水馬蹄(凈荸薺)、核桃、青椒(或黃瓜)、青菜(或菠菜)、醬油、味精、精鹽、白糖、料酒、醋、淀粉、姜末、麻油、胡椒粉。 |
|
特色: |
清香鮮脆,涼爽開胃,夏日美味涼菜之一. |
操作: |
1、將冬筍、水面筋分別切成米粒狀,放精鹽、味精、姜末拌和,再和濕淀粉拌和。松仁下四成熱油鍋稍炸撈起。 2、將冬菇水發(fā)后,切成四分長、三分寬的條,加味精、鹽、糖、料酒稍腌一下,放在干淀粉上滾一下。 3、將熟土豆與熟胡蘿卜砸成泥。用布裹擠水分,加姜末拌和。將水發(fā)冬菇與冬筍切絲,放入拌和的泥中。 4、將青椒在沸水中泡一下,放精鹽、味精拌一下,切成葉狀。馬蹄、核桃仁分別圍在長盤邊沿,與青椒相襯。 5、開油鍋,油四成熱時(shí),將上漿的冬筍、水面筋粒放入油鍋,呈白色時(shí)撈起。另用炒鍋放湯、味精、精鹽燒開后用淀粉勾芡。隨即倒上面筋與松仁,放料酒,裝在長盤口一頭。 6、炒鍋上火,放油,將拌好的土豆泥放入鍋內(nèi),加鹽、味精、白糖和白醋一攪,起鍋裝在長盤的另一頭,即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