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會兒聚餐。談談拒絕。
心中憤怒,有恨。
一位老同志說毛主席是“好”的。
對于一個人的尊敬與否,往往一個“好”字就能括之,當然,當今社會“好”也變的模梭兩可。
他每每說起“武中”、“連中”死里逃生,被“批斗”、牛棚生活,說到動情處,老眼瑩瑩。對于他們那段歷史,我們這一代沒有經(jīng)歷過的,見他傷痛,問他:“你覺得毛澤東好嗎?”
他說:“毛澤東的做法很對,如果放在現(xiàn)在,會是這樣嗎?”
他的話使我想起另一位老同志憤慨的說:“黨已不是黨!
何為真實?我,對得起任何一個人,不曾做過迫害詆毀別人的人,不愧我心;貞洠皇茄陲椪鎸。
【二】
喜歡看解放前、后的書。
當我們知道真實的歷史被攥改,有歷史感的人,內(nèi)心是極其痛苦的。這種人是真實的,真正追求正義而美麗的人。記得王小波小說中有段關(guān)于歷史的詮釋:歷史都是不可信的。索爾仁尼琴《癌癥房》有段對偽政治的描寫:看著夸大的報紙,能從字里行間中找到隱藏背后的真實。
“文為政治服務”的思想在毛澤東的指導下一直延續(xù)至今。傳媒,愈來愈辜惑人的思想。詩壇曾一再反對“語言霸權(quán)”的行捷。寫點東西,你就得要牢記:去贊美,去歌唱,去理想。有點可笑!霸妶蟆鄙夏橙嗽u我的詩,盡把罪惡的波德萊爾做為詩之崇拜,還說我,追“波”之風格是錯誤。
不曾崇拜或追隨過什么,自知是很“落伍”的人。上次去買鞋營業(yè)員專指我的鞋說:“這是二、三年前流行的鞋!币驗閷忸^鞋實在不習慣。人不隨外界環(huán)境所改變,不隨他人意志轉(zhuǎn)移,應該是超然,也可以說是意志。
喜歡波德萊爾的詩如同鐘情于“自白派”的詩,他們有著共同的氣質(zhì):真實。真實是痛苦和不愿接受的(僅對某些人來說),縱使真實的似如帶血的語言也比冷笑的詆毀更讓人熾熱。
【三】
真實!耙话闳恕崩斫馐钦Z言,一個具有“相對”真實的人理解,就是靈魂。
“一般人”,是因為常常有評論將詩人與生活中的人區(qū)分而論,他們認為詩人的意識形態(tài)更具備人性的真實,更趨童真,像“童話詩人”童真過度的當然是少數(shù)。今年出了他的文集,第一冊,有許多篇么未曾看過,的確是本不錯的書,考慮定價偏高,只有在新華書店就地閱讀嘍。
“相對”,是因為,人能真實到“童言無忌”的地步?人是社會的個體,謊言不可避免。我們只可相對真實,卻無法絕對真實,就像法律一樣,話說:公平、公正、平等、民主實為一種措辭的悖論,人們理想了“絕對”,但是,它卻隱之了“相對”的前題。
【四】
關(guān)于隱藏。論壇許多人最愛干此等事了,看過一篇為何穿“馬甲”的文兒,很是在理。
那些非攻擊他人的,穿穿“馬甲”,可愛有佳。
可愛在于相信這就是他的“生活”,樂于“馬甲”。
而那些為了某種目的,就有點可憐了,難道灰溜溜的不得不穿穿“馬甲”,戴戴面具?我在任何論壇上都不喜歡穿“馬甲”,一為對自己的話負責;二為寫的每件事都是事實;三為做人要正大光明搞欺騙擺形式重聲音那是很不厚道的故意。
論壇有人攻擊一位30歲未婚的女人,奪她男友毀其關(guān)系,還以她的年齡大作文章,我甚是可憐此等積憤的女孩。
真愛你的男人會接受外界的誘惑嗎?其為一問。
難道你年輕就覺得自己很純潔嗎?其為二問。誰曉得呢?有句話說:“女人天天可以是處女!
難道愛情就是年齡和美貌嗎?其為三問。
四問:最好在你說話時要真實些。一不穿“馬甲”,是為自己的話語負責;二不編臆想的話,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三不做毀人之事,是為他人名譽負責。
我對30歲的女人有種傾佩感。那是因為,她們心中依存理想,依有夢想,而不像某些快盡30邊緣的女人,“貓急”似的“抓墻”,有“墻”就上,倒也算個“名貓有主”,心里卻感到那也不好,這也不好,那也擔心,這也懷疑,慌慌過活,這些心理都是源于對另一半的不信任。
※本文作者:竊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