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演講稿(精選23篇)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1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一位著名的軍師,大家都知道他是智慧的代表,小時候他拜水鏡先生為師,學滿三年后,水鏡先生為諸葛亮和其他弟子出了一道考題,考題是這樣的:
水鏡先生說:“從現在起到午時三刻止,誰能得到我的允許走出水鏡莊,誰就出師!钡茏觽兗绷,有的大呼:“莊外失火!”有的謊報:“家里有要緊的大事,一定得趕緊回去!”水鏡先生概不理睬。只有諸葛亮,早就伏在桌子上睡著了,鼾聲大作,攪的考場不得安寧,水鏡先生非常生氣。午時三刻快到了,諸葛亮一覺睡醒,聽說先生出了這么個考題,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這么刁鉆,盡出歪題害我們,我不當你的弟子了,快還我三年學費。”
水鏡先生見到諸葛亮這么辱罵他,他命令弟子把他趕出水鏡莊,諸葛亮一出莊子,從地上拿起一根棍子,走進水鏡莊,跪在先生面前,雙手捧起棍子對先生說:“剛才為了考試,冒犯了恩師,弟子愿受重罰!毕壬呕腥淮笪,轉怒為喜,高興地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你真得可以出師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覺得諸葛亮真聰明!他沒有按照一般人的思維來思考問題,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巧妙地完成了先生地考核。學習上也是這樣,暑假里媽媽教我背英語單詞,不用死記硬背,非常靈活好記,比如:單詞ten和pen只有一個字母不同,可以對比記憶;單詞playground是一個合成詞,play的意思是玩,ground的意思是地方、地面,合起來的意思是玩的地方——操場,很容易記住他的漢語意思;單詞beautiful有九個字母,很難記,媽媽就讓我把它分成三小段:bea—uti—ful,來記,很容易就記住了,我覺得這些特別的背單詞的方法真好!現在我很喜歡學英語哦!!!
在我們的學習中,一定要善于思考,發(fā)揮自己的智慧,運用好的學習方法,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那么我們的學習會又有趣、又輕松哦!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2
今天,我讀了智謀單元中的三篇文章,其中我最喜歡看《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這篇文章里面講了:諸葛亮小時聰明好學,那時候沒有表,靠公雞打鳴上下課,他在上學時為了讓自己多學一些知識,給自己口袋里裝一些米,每當看到公雞快打鳴時,就往外面撒一些米,這樣公雞就去吃米,忘了打鳴,直到有一天,先生發(fā)現了,一怒之下把諸葛亮攆出了學堂,后來知道諸葛亮回家后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想諸葛亮很好學,就派人把他叫了回來,從此,諸葛亮學習更加用功了。
從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諸葛亮那時要學費,為了多學一些知識,諸葛亮只好耍小聰明。而現在,我們的條件好了,上學不用學費,不用耍小聰明,只要抓緊自己的時間,認真學習。
是書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我們都應該愛讀書。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3
諸葛亮在有的人眼里,是一位智者,什么事情都做的很好,被萬人傳頌、受萬人敬仰?墒俏覅s不那樣認為他,他有些事做的不太好。
他在赤壁之戰(zhàn)前,“草船借箭”,現在已經是一段千古佳話,可是我卻不那么認為。如果曹軍放火箭么?他,必死無疑。可是,郭嘉早亡,不然,他必死。
赤壁之戰(zhàn)后,他明知曹操對關羽有大恩,還叫關羽去把守華容道以致曹操逃脫,別人都說他那是挫關羽的囂張氣焰。其實不是,他以為關羽如果捉住曹操,那樣一來,關羽的知恩圖報就是虛偽的了,關羽的名氣就會打折扣。如果沒有,他有可以不殺關羽,借機巴結關羽,他早就料到劉備和張飛回說情的,說以叫關羽去華容道守。他如果叫五百弓箭手和一百刀斧手去捉曹操,那樣一來,天下大勢一目了然。就不是三分天下了,應該是和東吳平分天下。
別人都說他料定魏延謀反,讓馬岱殺了魏延是對的,別人也都以為魏延真的謀反,其實不是,在《九州春秋》中紀錄諸葛亮說的一句話,諸葛亮說:“若延不歸,軍便自發(fā)!庇纱丝梢,他早就料到魏延會不走,他還不事先叫人帶魏延走,導致來了一個馬岱斬魏延?蓱z的魏延死了連名節(jié)也沒有。
他明知關羽驕傲,還叫關羽守荊州那么重要的地方,以致呂子明白衣渡江、奇奪烽火臺、關羽失荊州,敗走麥城。著是他借孫權之手殺關羽。
他六出岐山,自不量力的以為憑借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打敗魏國,以致窮兵黷武,加快了蜀國滅亡的時間。他應該利用蜀國易守難攻的優(yōu)勢發(fā)展經濟?伤麤]有,最后累死了。
在有的人眼里,諸葛亮是智者,是一個神?墒牵囊簧刑嗟墓撩炞u,是一代智者,也是一代愚者。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4
今年暑假里,老師讓我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其中《諸葛亮火燒新野》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
這個故事講了:當諸葛亮被封為軍師,掌管著全軍兵馬,調度文武百官。他拿著劉備刺的劍印,命令將士們:“關羽領兵埋伏在豫山,張飛只要一看見南面失火,就從山谷中殺出來,放火燒曹軍的糧食,關平和劉封領兵準備好火藥埋伏在博望坡,趙云領兵引誘曹軍入包圍圈,接著假敗逃走。”夏侯淳緊追不舍,進入了包圍圈,關羽從中殺出來,燒了曹軍的糧食,張飛見南面失火也殺出來,曹軍大敗而逃?墒遣懿俨桓市挠诸I五十萬個兵,向新野城殺來諸葛亮撤走城內百姓,用空城計迷惑了曹軍,夜里在曹軍毫無防備之時用了火攻把曹軍打得大敗,這一次,諸葛亮立了一次大功。
這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做任何事前都要仔細思考,不要輕易上別人的當,做事要謹慎。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5
諸葛亮八、九歲時,還不會說話,家里又窮,爹爹就讓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這山上有個道觀,里邊住個白發(fā)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觀門閑轉,見了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劃劃地問這問那。諸葛亮總是樂呵呵地用手勢一一回答。
老道人見諸葛亮聰明可愛,便給他治病,很快就把諸葛亮不會說話的病治好了。
諸葛亮會說話了。非常高興,跑到道觀向老道人拜謝。老道人說:“回家對你爹娘說,我要收下你當徒弟,教你記憶識字,學天文地理,陰陽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來學,不可一天曠課!”
從此,諸葛亮就拜這位老道人為師,風雨無阻,日不錯影,天天上山求教。他聰明好學,專心致志,讀書過目不忘,聽講一遍就記住了。老道人對他更加喜愛了。
轉眼七、八年過去了。
再說,在這山腰間,有個“庵”,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都從這庵前經過。有一天,他下山走到這里,突然狂風大作,鋪天蓋地地下起雨來。諸葛亮忙到庵內避雨。一個從未見過的女子把他迎進屋里。只見這女子長得細眉大眼,油嫩絲白,嬌嬈仙姿,猶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心中一動:庵里有這樣漂亮的女子呀!臨走,那女子把諸葛亮送出門,笑著說:“今天我們算認識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來歇息用茶!
打這以后,諸葛亮每到庵中來,那女子不僅殷勤接待,還盛情挽留,做好的飯菜。吃過飯他們不是說笑,就是下棋逗趣。與道觀相比,這里真是另一個天地。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語弄得神魂顛倒!
諸葛亮思想出了岔,對學習倦了起來。他笑著從庵里出來,走進觀里發(fā)愁,真是“出門歡喜進門愁,笑臉丟在門外頭”。師父講的他這個耳朵進去,從那個耳朵出來,印不到腦子上;書上寫的,看一遍不知道說的啥,再看一遍還是記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問題,把諸葛亮叫到跟前,長嘆一聲說:“毀樹容易栽樹難哪!我白下了這些年的功夫!”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6
說到《三國演義》,就不得不提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了。
在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瑯玡陽都(現在山東沂水南)人。蜀漢丞相,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謚忠武侯,后世稱諸葛武侯。
其實《三國演義》中所描繪的諸葛亮是作者羅貫中進行了很大的加工,并不完全是真實的諸葛亮。例如:《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周瑜比諸葛亮小,而在歷史上,周瑜是比諸葛亮大的。還有草船借箭的故事,原來的主人公為孫權。故事發(fā)生在孫權一天去刺探曹軍的軍事情報,船被發(fā)現了,曹軍放箭射之,孫權的船的一邊插滿了曹軍射來的箭,船眼看就要翻了,孫權便下令讓船轉向受箭,使船倆邊平衡后才離開。
雖說《三國演義》中不少關于諸葛亮的情節(jié)是虛構的,但他真正吸引我的是他的忠誠品質。當年劉備三顧諸葛亮于草廬之中,諸葛亮對劉備的雄心壯志和猥自枉屈的行為感動不已。于是跟隨劉備四處奔走,一直盡力為劉備效力,劉備也記住了這一切,至他駕崩前,劉備將諸葛亮叫到身邊,把自己不爭氣的兒子阿斗托付給了他。而且劉備對諸葛亮還說了一句話他絕對信任諸葛亮的話—“吾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彪m說后人對這句話說法不一,有的說此言真是這樣。有的說是劉備怕諸葛亮奪權而故意演的一出政治戲。可我并不贊同第二種看法,因為劉備死后,蜀國位高權重又備受尊敬的就只有諸葛亮了。劉備死后,諸葛亮要稱王還不易如反掌,可他為何沒有做,就是因為他的一份忠心。有人說后來蜀國政事都是由他處理,是他架空了后主劉禪?晌也贿@樣認為,因為當時劉禪十分依賴諸葛亮,這是懂歷史的人都知道的,那么諸葛亮不理政又由誰來理政嘞?不管別人怎么看,我認為諸葛亮是一位忠臣,不然他為何會在出師北上時進盡真言為后主寫下《出師表》呢?他知道此次出師北伐的危險性,他又何必不顧自己的安危去冒險呢?
我眼中的諸葛亮就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的人物,他在我心中始終如一。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7
我今天看的故事是《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因為經過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更嫉妒諸葛亮了,而且諸葛亮、劉備占了東吳的荊州,他決定除掉諸葛亮和劉備。
(第一氣)他就給孫權出了個主意說:“你把你的妹妹假裝嫁給劉備,然后趁機殺了劉備,奪回荊州!睂O權依計行事。周瑜就派魯肅請劉備過來,諸葛亮害怕到了東吳就回不了西蜀。他就給了趙云三個錦囊,讓他保護劉備。劉備和趙云成功娶到了孫權的妹妹,周瑜見弄假成真,氣急敗壞。
(第二氣)周瑜帶著水兵去追劉備、趙云,結果被諸葛亮提前安排的水軍將三人接走了,蜀軍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氣得劍傷復發(fā)。
(第三氣)周瑜想假途滅虢,奪回荊州。結果被諸葛亮識破,周瑜病倒在床,大叫著:“既生瑜,何生亮!”而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嫉妒別人,要善于與他人合作,取長補短,才能實現雙方的愿望。不要心胸狹窄,要心胸寬廣。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8
讀了《諸葛亮三氣周瑜》這篇文章,我不僅仰面大笑。諸葛亮居然用自己非凡的智慧與能力,氣死了周瑜這樣一個智謀過人的人!真是可笑加荒.唐也。我認為這個周瑜被氣死有兩種原因,第一是因為周瑜心胸狹窄,第二是因為諸葛亮擁有舉世無雙的雄才大略,大胸襟和大智慧。
那么,諸葛亮氣周瑜是哪三氣呢?
一氣:赤壁大戰(zhàn)后,第二年,周瑜去奪取荊州,被諸葛亮搶險奪去。
二氣:周瑜本想借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把劉備扣下,比諸葛亮交出荊州,不料諸葛亮用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氣:周瑜向劉備討還荊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敗,結果病死了。臨死前,他說:“既生瑜,何生亮!”自己便被活活的氣死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還真為周瑜而感到惋惜,說起來,他也是三國時的一代風流人物。年紀輕輕就名震天下,可惜啊!周瑜不能對自己的情緒加以控制,幾場小小的敗仗就把自己給氣死了,難道他不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嗎?我想大概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吧。我們以后遇到事,都不能像周瑜一樣心胸狹窄,逞一時之氣而遺憾千古,為人處事要寬宏大量,正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嘛!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9
諸葛亮,字孔明,旦于公元181,殞于公元234,年僅54歲。
……
讓我們走近這位甘于農桑的臥龍,這位壯志未酬的蜀相,這位鄉(xiāng)野間的出世才子,這位戰(zhàn)場上的入世謀人。
這是一次穿越時間的旅行,讓我們嘗試忘卻世俗聒噪,尋找心靈的震撼。
這是一次追憶過去的探索,讓我們暫時摘去層層面具,撿起遺漏的景致。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一起數星吧,當我們做到心靜如水心無所念的時候,或許我們就可以理解到大軍臨下淡然靜坐空城,孔明先生的豁達與耐心;或許我們就可以理解到,屈身鄉(xiāng)間的執(zhí)著和大志。
一起觀月吧,當我們困惑月光為何如此皎潔的時候,或許我們就可以理解到身為蜀國社稷兩朝老臣,孔明先生的忠誠與堅定;或許我們就可以理解到,出師未捷的悔恨和慚愧。
三人行,必有我?guī),今人是如此,古人又何嘗不是呢?劉玄德身為皇室后代,三顧茅廬終得輔佐。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遇到交心的知己,遇到人生的賢能,遇到鐘意的益友。
走近諸葛亮,走近,去聆聽他的心聲。
明明已經才華橫溢飽覽群書,明明可以風流倜儻游走江湖,卻甘愿成為一隱士,作農桑雜事。
明明已經暫離亂世拜托戰(zhàn)爭,明明可以不聞外事一心讀書,卻再次入世,隨筆畫下三分天下的版圖。
明明已經擒獲南蠻領主孟獲,明明可以原諒馬超順水推舟,卻一意孤行固執(zhí)己見,被后人所感懷敬佩。
這是位愚者。
這是位智者。
龍潘山水秀,龍去淵潭移?誽u蜿蜒跡,使我寒涕垂。
走近諸葛亮,我們可以發(fā)現些許,又獲得些許,甚至能夠給予他人些許。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10
諸葛亮,一個代表著智慧和忠誠的專有名詞,也代表著三國時期的全部歷史。
諸葛亮,字孔明,瑯牙羊都人,三國時期蜀國杰出政治家、軍事家,《三國志》中的《諸葛式集目錄》對他有詳盡記載。
當我小的時候,諸葛亮這個名字好像整天被電視機喊出來,我或許通過當時的電視看過關于諸葛亮,但現在我早已不記得了。不過就因為這樣,這個神秘而縈繞耳邊的人物在長大后引起了我的興趣。那時侯,我也才十一、二、三歲,開始在各個方面留意他。
看書看到他在臥龍村中與劉備隆中對,那英雄氣魄從骨子里表露出來,從他說“天下三分”時,似乎早就注定天下將三分,就像一個具有強大感染力使你信服于他天下將三分,這是多么讓人佩服和贊嘆。不過在赤壁之戰(zhàn)時,求東風的那個堅定不移,鎮(zhèn)定自若則更讓人欽佩。當我幻想著自己站在一旁看他求東風時,我肯定會覺得這一切都是都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不過當我看到那副認真、堅定的樣子的時候,一切不相信和懷疑都會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唉,不過人生如戲,就算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也免不了被命運捉弄。當劉備不聽諸葛亮的話,一意孤行把兵營扎在樹林里時,就注定蜀國將滅亡,諸葛亮將無力回天,就當諸葛亮努力拯救殘局時,馬驥的自以為是又將蜀國推向懸崖邊上,街亭被占,一切都將結束。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前半生春風得意,運籌帷幄,但可惜的是人生后半段,幾個人的自以為是、一意孤行,把蜀國的基業(yè)毀得一干二凈,諸葛亮讓人景仰,更讓人遺憾。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11
我學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后,我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識大體,顧大局。
周瑜嫉妒他的才干,設計陷害他,諸葛亮卻鎮(zhèn)定自若,答應他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我為他捏了把汗,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得完?可他還立了軍令狀!
諸葛亮知人善任,知道魯肅是一個忠厚守信的人,就私自找魯肅幫/> -->我覺得諸葛亮不是人,是神仙。
當時的科學并不發(fā)達,為什么諸葛亮能預計第三天有大霧呢?那是因為他博覽群書,時常觀察天氣,才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對比他我就很慚愧,因為我不喜歡讀課外書,只喜歡看電視、打游戲,所以成績一直“馬馬虎虎”的。今后,我可要多看書啦!
諸葛亮的胸襟寬闊,顧全大局,明知道周瑜要害他還不動聲色,并且完成任務,使周瑜無話可說。而我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就跟同學過不去……
諸葛亮,我真佩服你!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12
諸葛孔明者,年少即居于隆中,不曾出山,遂了卻天下大事,人稱臥龍先生。侯至先主劉備三顧草廬,深受感激,以致于情日漸好,先主如魚得水。
亮上通天文,下曉地理,用兵如神,曾有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七擒孟獲,曾上演歷史名計——火燒赤壁、空城計等。自先帝拜訪以來,一心向蜀,肝腦涂地。
自先主臨崩以寄大事以來,亮更報先帝知遇之恩,輔當世少子劉禪出兵向魏,計謀百出,夜以繼日,以致于積勞成疾。
亮一生簡樸,不貪錦衣玉食,一生清廉,不喜利祿俸金,更善于點明自身之過,街亭失后,亮即自貶自身,此乃大多人之不具也。
現世之時,又有何人如亮一般這,大勢已失,依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心向蜀,F國如能治理貪官,明了自身,修政治世,便有中華復興強大。
吾等也應一日三省吾身,明了自身之過,才能積極上進,有所進步。萬不可目中無人,妄自菲薄。以亮為師,才能有所成。
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13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常稱贊“臥龍“諸葛亮“智絕天下,后來人們也把諸葛亮當成智慧的化身,說他的智慧到了“近妖“的程度。但,在我看來,諸葛亮不過是一群笨蛋中的佼佼者罷。
先來看看諸葛亮“智“的地方:火燒新野;舌戰(zhàn)群儒,將東吳群雄視作兒戲;七擒孟獲,使南蠻永不再反;空城計,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由此看來,諸葛亮似乎的確是“智“到了極點,這還有什么可懷疑的呢?
然而,若你睜大眼睛,將全書再仔細看一遍,就會感到諸葛亮也不過是個平凡的人:
火燒新野,是因為被敵人逼得走投無路,沒法子,只好燒了自己的老巢,撐撐面子;逃到江東,找別人幫忙,卻還要故作姿態(tài),若孫權一怒拒之,諸葛亮,你可真是后悔晚矣;
至于平定南方,若不是他的做法是人不能心服,又何來“平定”可言;說到空城計則更是他不智的表現,諸葛亮將兵馬全部外派,卻不知自身系舉國之安危,而敵將司馬懿卻能察其弱點,攻其要害,將諸葛亮至于極度危險當中,由此看,司馬懿的才能豈不是高出諸葛亮一大截?而夏侯淳、曹操、孟獲等人卻屢受欺騙,可見諸葛亮只是一群笨人中較為聰明的一個。
諸葛亮真正不智之處,是他不識大體。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他卻還要六出祁山,攻打實力是自己幾倍的強敵,憑一己之力,逆天而行。“大意失荊州”表面看來似乎是關羽過于自負而造成的,卻不知錯誤的根源在于諸葛亮用人不當。如此多事之秋,你怎能將荊州如此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交予一個自負、目空一切的人呢?諸葛亮一生東征西討,卻忽略了儲君的教育問題,對于流產后來的懦弱以致蜀國的滅亡,諸葛亮難辭其咎。
說到底,諸葛亮不過是顆任劉備玩弄的棋子。套句古話,劉備“善于將將”。要用好如此重要的棋子,可比指揮千軍萬馬打幾場勝仗難多了。所以,劉備才是三國時期“智絕天下”的人。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14
他是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軍師,是我國歷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之一。他有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識淵博;他讀過很多的書并把所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諸葛亮很“仁慈”,他雖然滿腹經綸,但為人謙虛,對劉備忠心耿耿,對將領們很和氣,對士兵很體恤,對百姓很愛護。他是全國上上下下的人都敬重的好軍師。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一出茅廬就火燒新野,還聯(lián)合吳國孫權一起火燒赤壁,燒得曹軍差一點就全軍覆沒。孫權手下有個三軍都督叫周瑜,在火燒赤壁之前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時,周瑜很是擔心。諸葛亮看了看天氣,了解了什么時候會刮東南風,便跟周瑜說:“我能借來東風,請您給我修座祭臺。”周瑜很高興滿口答應了。在祭臺上,諸葛亮“借”來了東風,周瑜打了勝仗。但他很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想害死諸葛亮,于是就派身邊兩員大將前去抓諸葛亮?墒侵T葛亮知己知彼,早料到了這點,他派大將趙云趙之龍前來接應他。周瑜的兩員大將趕忙駕照小船來追,可船帆的線被趙云射斷,周瑜的計劃失敗了。諸葛亮真是一個聰明、料事如神的軍師。
我很敬佩諸葛亮的才華,我要把他作為我的學習榜樣,做一個有道德、有文化的“小諸葛”。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15
“憶昔當年在臥龍,萬里乾坤掌握中。掃盡狼煙歸漢統(tǒng),人曰男兒大英雄!遍L髯老生手持羽扇,在鑼鼓聲中登臺。眼神中有著復雜的情緒,似悲慟,似無奈。最終又融成一種堅定。
他是誰?讓劉備三顧茅廬的臥龍,讓劉備白帝城托孤的心腹,那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智多星――諸葛孔明。蜀魏交兵,司馬懿統(tǒng)領魏軍兵至祁山,他料定魏軍必奪漢中咽喉要地街亭,選將防守;馬謖請令前往;行前,他再三囑咐,切須慎選營地,勿有疏虞,并命王平同往相佐。馬謖剛愎自用,不聽王平諫言,扎營山頂,致遭魏軍圍攻,街亭失守。隨后司馬懿乘勝直取西城,蜀軍兵將俱被調遣在外,西城空虛。
燃眉之急下,他登場城樓,命人大開城門。端坐城樓之上,撫琴飲酒,焚香高歌,淡定自如。那一次,他只憑一張瑤琴,便解了圍城之困。身后是空蕩蕩無兵可用的城池,身前是敵軍精悍的千軍萬馬。若不成功便是血流成河。他的內心怎么能不忐忑,想他的手心定早已沁出汗水,淡定自如的笑容下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慌張。
后來,斬馬謖。他是最堅決卻也是最痛苦的,一面是軍令如山,一面是出生入死情同手足的兄弟。世人說,他是不敗化身。料事如神,謀定乾坤。但從馬謖失街亭到用空城妙計化解危機再到遵軍令斬馬謖。這些坊間陌巷中世人津津樂道的話本,背后的英雄卻是多么無奈與孤獨。
他本是山中不愿入塵世的臥龍,而一出世便注定撼動山河。燭光漸暗,戲臺上諸葛孔明看著臺下空空如也的客席。淚緩緩從眼角流下,模糊了戲妝。所謂戰(zhàn)無不勝的半世縱橫,所謂未卜先知的通天之能。最后都不過是也孑然一身的無力!拔冶臼桥P龍崗散淡的人,憑陰陽如反掌博古通今。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料定了漢家業(yè)鼎足三分。官封到武鄉(xiāng)侯執(zhí)掌帥印,東西征南北剿保定乾坤。
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漢諸葛怎比得前輩的先生。閑無事在敵樓我亮一亮琴音,我面前缺少個知音的人!遍_口唱的是空城計,卻無三軍也無琴。投注的感情里,顯露得更多的卻是悲痛。
最后想來,他這一生,好似都如空城計般,于天地間,孑然一身。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16
我今天看了一篇民間故事,叫《三考諸葛亮》。
故事講的是:諸葛亮十歲那年拜水鏡先生為師,水晶先生為他出了三道難題,諸葛亮全答對了,水鏡先生就收他為徒了。
諸葛亮用他的智慧答對了先生出的問題,我要向他學習勤奮、多動腦的精神,好好學習,做一個勤奮學習,聰明的好孩子。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17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數不清中華歷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而我唯獨欣賞著一個人。 ——題記
城外,古道邊上,漆黑的夜籠罩著城池,寒風凜冽地刮來,似刀子一般無情,旌旗還在飄揚,它無聲地訴說著這滄海桑田中的亂世……
簡陋的草廬,破舊的窗欞透出微弱的燭光,你身著一身素色長袍,在燭光下讀書,夜的漆黑,風的冷酷,你早已習慣。我知道,你在等待,等待著你的知己。于是,你等來了劉備,那個“欲信大義于天下”的主公。三顧茅廬的誠懇打動了你,你終于踏出茅廬,輔佐劉備書寫亂世的傳奇……
博望城中,面對曹操南下的虎狼之師,你沒有逃避、沒有退縮,而是果斷剛毅地揮動羽扇,揮出了一把熊熊大火,讓曹操的十萬精兵剎那間灰飛煙滅。你期許天下能夠早日安定,百姓不再顛沛流離。
西城中,你大智大勇,面對兵臨城下的十五萬司馬大軍,你沉著冷靜,一改往日謹慎的作風,曲如行云流水,人若閑庭信步。一出“空城計”生生嚇退司馬懿。這時,你期待的是奪回戰(zhàn)略要地。
白帝城中,你獨處高高的城樓,凝望著冰冷的月光深深幽嘆,沒有了懂你的主公,今后的路還要走。你期待的是漢室的興隆。
你的才智讓敵人喪膽,你的膽量令勇士敬佩。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你不是“神”,你也是人。馬謖紙上談兵,你卻委以重任,落得個“街亭”失、“揮淚”斬;魏延是難得的人才,你卻認定此人“頭長反骨”。然而這些“過”,也使得你更加沉穩(wěn)與堅韌。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你一生淡泊明志,追隨劉備二十余載,盡忠盡責,只為當年的承諾。
為完成大業(yè),南定孟獲后,你寫下《出師表》以明心志。你帶著蜀軍,也帶著你的忠貞和不悔的決心出發(fā)了,卻左沖右突也未能到達洛陽!冻鰩煴怼枫懹浟四阋簧钠诖
你走了,帶著未完成心愿的遺憾走了,你耗盡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去匡扶漢室、去終止征戰(zhàn)殺伐的亂世。
你太累了,于是蜀國上方的那盞孔明燈熄滅了……
其人是誰?諸葛孔明,臥龍也。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18
諸葛亮是三國時代一位出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小時候在一位有學問的老先生那兒讀書。老先生養(yǎng)了一只大公雞,用公雞啼叫的時候作為下課的鈴聲。老先生課講得非常好,諸葛亮很喜歡聽,可是雞一叫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還沒聽夠,所以,公雞每次叫喚,他都很反感。于是,他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每次在公雞快叫時,諸葛亮就扔出一把米,雞一吃米,就忘了鳴叫,因此,常常是同學們餓得發(fā)慌,先生也覺得很累才下課。時間長了先生覺得莫名其妙,諸葛亮卻暗暗得意。終于,這個秘密被先生發(fā)現了,老先生一氣之下,將諸葛亮趕出了學堂。諸葛亮非常后悔,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老先生后來想了想諸葛亮也是為了多學習,心想這孩子很聰明,如果把他的聰明才智用到正處一定前途無量,于是,他原諒了諸葛亮,把他叫回了學堂。從此,諸葛亮明白了要把聰明才智用到正處,他對先生恭恭敬敬,還下河捉魚,給先生滋補身體,還幫先生打掃衛(wèi)生,贏得先生的贊賞。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聰明不要用在歪地方,否則,也會使人走上歪路,做出一些沒有道德的事情,遭到人們的唾棄。比如:二戰(zhàn)期間,發(fā)動戰(zhàn)爭的--就非常聰明,但他卻把聰明用在了錯誤的地方,發(fā)動了戰(zhàn)爭,造成了成千上萬的人死亡。宋朝的秦檜,也非常聰明,據說他的書法寫的非常好,可以稱為“家”,但是他非常嫉妒岳飛,不顧國家安危,用他的計謀殺死了岳飛,結果受到了人們的唾棄,他也背上了千古罵名。所以,我們不但要做一個有學問的人,更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19
在熠熠生輝的歷史長河里,不乏各種各樣的偉人。但偏偏有一個人,能夠穿過歷史和時光的風塵,仍舊活在人們的心中,為他的凜然正氣所折服,為他的機智謀略所傾倒,為他的傳奇一生所慨嘆。
這位“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三國英雄,傾其一生為蜀漢大業(yè)的的復興嘔心瀝血,他神話般的事跡就如同他名字一般永垂不朽!绑E雨飛蝗來戰(zhàn)艦,孔明今日伏周郎”是草船借箭的神機妙算;“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是巧借東風的料事如神;“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是空城計的運籌帷幄……從“隆中對”時便展現出的對天下局勢的遠見卓識,就已經預示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白帝城托孤,當劉備病重召他托付后事,對他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笨伤回潣s慕利,只想為主公實現成就大業(yè)的愿望,一句“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乎。”表現了他的無怨無悔,耿耿衷心。
他“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這種淡泊修養(yǎng)更令人對他心生向往與敬慕。他不僅在軍事才能上出類拔萃,在藝術文學造詣上也非常了得。精通書法,繪畫和音律,琴棋書畫無所不能,發(fā)明了孔明燈,八陣圖!肮ιw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就是詩人杜甫對他豐功偉績的高度贊語。
縱觀千古,許多杰出的歷史人物中,他無疑是最為聲名煊赫的。歷代不衰,千古傳頌,無人不曉。盡管“出師未捷身先死”帶給了后人無盡的遺憾與唏噓,但他為復興漢室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更帶來后人無限的崇敬與感動。
如此一個忠貞,廉潔,聰明絕頂,才略超人的偉大人物,說盡千遍也無法不贊嘆,過盡千年也無法忘懷的人,沒錯,正是諸葛亮。
唯有諸葛亮。
眼前忽然浮現出三顧茅廬前的零碎畫面,徐庶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薄按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先生宜枉駕顧之!薄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20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羽扇綸巾,身披鶴氅,飄然若仙,這便是你——一代賢相諸葛孔明。
你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實乃萬古之人不及。你與玄德侃侃而談,字字珠璣,令其茅塞頓開。你被后人贊曰:“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
你“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促成孫劉聯(lián)盟,智勝曹操。
你智取十萬箭;巧用東南風。令周郎大嘆“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先帝駕崩,舉國悲痛。先前劉備托孤,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贝四藙浞胃,你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叩頭流血,只為“效忠貞之節(jié)”,卻不為皇位所動。
你征南寇,燒藤甲,七擒孟獲,后人贊曰:“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
街亭失守,仲達來犯,正值危難之時,你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鎮(zhèn)定自若。卻瞞天過海,空城退敵,化險為夷。后人贊曰:“搖琴三尺勝雄獅,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你不負先主重托,盡心竭力,嘔心瀝血,六出祁山,率軍征伐曹魏。立志光復漢業(yè)統(tǒng)一中原,此豪情壯志,感動萬千華夏兒女。杜甫在《蜀相》中贊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然而在你臨終之際,依然兩袖清風。你曾坦白“臣家有桑八百株,田五十頃,子孫衣食自有余饒。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余財,以負陛下也。”此等忠誠,此等清廉,絕非常人能及。
你用睿智、賢能、忠誠、無私、清廉,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宏偉篇章;你依法治蜀,執(zhí)法如山,為蜀漢立下了卓越的功勞!不負先帝,是你嘔心瀝血的目標;輔佐后主,是你盡心竭力的希望;匡扶大漢,是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夙愿!
一代賢相,舍你其誰!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21
黃帝、炎帝奠基了中華,匯成了一條東方巨龍——華夏。秦始皇統(tǒng)一了中國,并修筑長城,讓我們的國家無愧地立于東方。成吉思汗壯大中國,橫掃歐亞,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岳飛一生以江山社稷為重,精忠報國。但我更想對諸葛亮說:“您的一生多付辛勞,您的智慧與忠心造就了萬古留芳的賢相之名。兩千年來,您早已成為智慧的化身深入人心,您的存在是中國歷史與華夏民族共同的驕傲!”
諸葛亮,公元181年誕生于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在公元234年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字孔明,號臥龍,被后人稱為智圣。
我想對諸葛亮說:“一說起您,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您是智慧的化身,在我們嚴重的您,通天文,曉地理,神機妙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您是三國時期蜀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千百年您以成為智慧的化身,您的傳奇性故事也為世人傳誦。不僅如此,您讀書與當時大多數人不一樣,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還喜歡吟誦《梁父吟》這首古歌謠。通過潛心鉆研,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zhàn)術兵法。您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而且還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用兵的知識!
我還想對諸葛亮說:“在草船借箭中,周瑜看到您才華橫溢,處處勝過他自己,便心生歹念想害死您。他以軍中缺箭為由,令您三天造好十萬支箭。您滿口答應,并立下了軍令狀。周瑜暗自高興,滿以為這下可以除掉您了。而博學多才的您,利用您那淵博的知識,夜觀星象,乘著大霧,去曹營“借”了十萬多支箭回來復命,使周瑜的陰謀未能得逞!
我又想對諸葛亮說:“自劉備三顧茅廬,請您出山,并封您為丞相,您便全力輔佐劉備,先聯(lián)合孫權,在赤壁打敗了曹操,又奪取了荊州、益州,建立了政權。公元223年劉備去世,您全力輔佐無能的劉禪,積極實行法治,賞罰分明。任用了一批有才能的人為官,推廣屯田,鼓勵發(fā)展農業(yè),安定人民生活。在軍事上,您連吳抗魏,嚴格訓練軍隊,五次率軍攻魏。您自己生活儉樸,雖身居相位,但家無余財,唯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蜀漢政權。”
僅僅這些,就足以說明,您是一個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忠實的人。最后,我真得很想對你說:“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樣,做一個聰明、忠實的人。所以,從現在起,我要努力學習,爭取達到這個目標!”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22
諸葛亮,字孔明,南陽人氏,人稱“臥虎”。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后,輔佐劉備南征北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上В⒛暝缡,享年54歲。
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占有這么高的地位,是因為他不僅是一位立下赫赫戰(zhàn)功軍師,還是一位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英雄。
三國時期,魏將司馬懿帶領十五萬軍隊來奪取城池。各位大臣都慌了手腳,可是,諸葛亮卻從容不迫,他放開雙眉,面帶微笑,邁著沉穩(wěn)的步伐走向城墻上。他命令把所有城門打開,并吩咐所有士兵都裝成老百姓模樣去打掃城外,自己則把所有的戰(zhàn)旗收起來,他讓兩個書童拿著他的琴來到城墻上,自己坐下來彈琴,他雙眼一閉;雙手放到琴弦上,悠然自得的彈起琴來,邊彈琴還邊吟誦起詩來,臉上帶著笑容,好像什么也沒發(fā)生似的。司馬懿見了這般情形,便說了聲“撤”,他的二兒子疑惑不解,問道:“父親,這不正是我們攻城的好時機嗎?怎么還撤兵呢?”司馬懿說道:“我多次與孔明交戰(zhàn),假若現在攻進去,里面必有埋伏!這樣不僅沒攻城,反倒會造成兩面俱傷!庇谑牵抉R懿便帶領十五萬大軍返回魏國。
由此可見,諸葛亮面對十五萬兵馬,他是多么冷靜!更讓我對他的臨危不懼贊不絕口。我認為,他還是一個足智多謀的軍師,假若他沒有那么多的智慧,能在城中堅守,以退為進嗎?之所以諸葛亮能讓后人感動的淚滿衣襟,是因為他是一個臨危不懼的英雄!只可惜,他沒有遇到明君呀!
諸葛亮,這位有杰出成就的軍事家、發(fā)明家、政治家,在世界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難道,這不值得人們敬佩嗎?
諸葛亮的演講稿 篇23
公元前二世紀左右,中國的國土上并列存在著三個主要的國家,它們是魏國、蜀國和吳國。這一段時期在歷史上被稱為“三國時期”。三個國家相互間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但是誰也消滅不掉誰。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素以善于指揮戰(zhàn)爭而著稱。
有一次,魏國得到消息,得知蜀國的戰(zhàn)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萬士兵,就派大將司馬懿率領十幾萬軍隊前去攻打。蜀國得到魏國的軍隊正迅速向西城趕來的情報后,從國王到士兵都非常緊張。以一萬士兵抵擋十幾萬敵人,如以卵擊石,必敗無疑?墒鞘駠獜膭e的地方調集軍隊增援又來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謀的軍師諸葛亮身上。諸葛亮也有些犯難,但嚴峻的形勢又迫使他必須拿出一個應對的辦法來。
諸葛亮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他命令城內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暫時躲避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后大開城門,等候敵人的到來。魏國大將司馬懿不久即帶兵包圍了西城,但令他吃驚的是,本來以為會戒備森嚴的西城卻城門大開,城墻上也看不到一個守衛(wèi)的士兵,只有一個老頭在城門前掃地。正在他大惑不解的時候,就看到城樓上出現一個人,正是他的老對手諸葛亮。只見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預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來,隨即悠揚的音樂從城樓上傳下來。魏國的將士都愣住了,在大軍圍城的危急關頭,蜀國的軍師諸葛亮卻彈起了琴,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
面對開著的城門和彈琴的諸葛亮,老奸巨滑的將軍司馬懿竟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諸葛亮足智多謀,可諸葛亮膽敢大開城門迎候十幾萬大軍,這太出乎他的預料了。因此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馬。這時,就聽得城樓上傳來的琴聲由舒緩漸漸變得急促起來,仿佛暴風雨就要來臨一般。司馬懿越聽越不對勁,他懷疑這是諸葛亮發(fā)出調動軍隊反攻的信號,于是急忙下令他的軍隊撤退。成千上萬的魏軍迅速撤退,就這樣,蜀國的西城沒有用一兵一卒就得以保全。這就是諸葛亮有名的“空城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