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力量演講稿(精選3篇)
生命的力量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在你奄奄一息時讓你存活下來的那一口氣;生命是努力享受自然,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生命是惡劣的環(huán)境下茁壯生長、不屈向上的小苗。生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記得有一次: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我和一群小伙伴在河邊開心地玩著冰塊,大大小小的冰塊把地面搞得滑溜溜的,一踩上去就令人心驚膽戰(zhàn)的。不知怎么的,我今天好像挺倒霉的,踩到了掉在路地的冰塊,一咕嚕掉到了河中心,我心想,這下準完蛋了,眼淚便不由自主地滴落下來。這時耳邊傳來了媽媽焦急的呼喊聲:“快,兒子,快拉住媽媽的手。”“快使勁滑,你可以的。”“加油,就差一點了。”媽媽不停地給我鼓勁,我瞧見媽媽手中還捏著肥皂與刷子,想必她是沒洗完衣服就趕來了,她焦急的面容印入我的眼簾。我用盡全力滑下岸邊,水里很冷,刺骨的寒讓我快要堅持不住了,可是我不能放棄啊,我還想好好生活呢,還想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遍祖國的山水呢!在上岸的那一剎那,我小聲地說:“媽媽,真是有驚無險。”就暈了過去。
醒來后想起這件事,還感到心有余悸,如果不是媽媽來得及時,恐怕現(xiàn)在我就在另外一個世界了。生命真的好脆弱,生還是死,僅僅只是一瞬間。我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們應該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最大的價值,好好珍惜每一天,好好使用我們的生命,熱愛生命吧!
生命的力量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巔,就像穿行在璀璨的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汪峰這首《怒放的生命》激起我對生命之力的無限暢想。那么,生命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其實,它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我很喜歡閱覽一些有關飛機的書刊。前段時間,我看了一則關于20xx年也門空難的報道。當時,一架也門航空的空客飛機在海上遭遇極大風暴,墜毀于印度洋。就當人們認為掉在海里的飛機肯定全員罹難時,奇跡出現(xiàn)了:一位十三歲的也門女孩先是在巨大的撞擊力下沒有死,還硬是抓住一塊殘骸,在海上漂了十三個小時,最終獲救。我被深深地打動了:為什么她能在絕境中堅持下來?是她對生命的渴望與期盼,這在絕境中救了她一命。生命的力量,是頑強與渴望。
身上的肥膘就像“老頑固”,一直給我的1000米跑拖后腿。最終,我的內心還是忍受不住啼笑皆非的體測成績。我每晚都約上鄧同學一起去健身房。跑步機速度從5提到10、里程從0。8千米漲到2公里……繼肥膘之后,汗水也成為我的摯友。我爆發(fā)了。當老師報出我比原來快近40秒的成績時,怒吼穿過喉嚨,直通云霄。生命,永遠不在于你原本有多高,只要勇于突破自我,有時哪怕只有分毫的進步,也是自我的一大勝利。李響說過:“人生,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你追我趕只是身外之事,不斷突破自我才是生命的力量。
其實,生命的力量并沒有那么高大上。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用自我之力創(chuàng)造奇跡。世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每個人都在用獨有的一技之長在人群中占據(jù)一席之地。人能夠出生,并活在這個世界上,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跡。要注意的是,人不能活得過于平庸,過于千篇一律。人要依靠生命的力量,活得各有千秋。
漫漫長夜。當我寫完最后一個字合上本時,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又回蕩在我耳邊,猶如一股清風,將所有的陰霾一掃而空。原來,生命的力量如此雄大,卻又如此簡單。
生命的力量演講稿 篇3
每一個人在奮斗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挫折和失敗,不同的心態(tài),是成功者與普通人的區(qū)別。
任何成功者的早期經歷都能印證溫德爾·菲利普斯的至理名言:“失敗是成功之母”
許多人最終邁向成功,經歷了無數(shù)次失敗之后。不曾失敗者不會成功。
每一次失敗都會使一個勇敢的人更加堅定。如果沒有失敗的刺激,他們或許甘愿平庸。失敗使人發(fā)奮圖強。歷經失敗的痛苦,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感受到真正的力量。
在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一枚炮彈破壞了一座花園般的城堡,卻炸出了一個泉眼,汩汩清泉噴涌而出,這里后來成了著名的噴泉景區(qū)。挫折也是這樣,它暫時破壞我們的心靈,卻激發(fā)奮斗的泉水。
有一個笑話——兩個強盜在路邊看見一個絞刑架,一個強盜說:“這破玩意兒,要是沒它,我們的職業(yè)該多棒!”另一個強盜說:“啊呸!蠢驢,多虧有這破玩意兒,才輪到我們吃這碗飯,要不然人人都來做強盜了!”他倒有些真知灼見。世上很多事都如此,挫折擊退大批競爭者,使意志堅定者出人頭地。
有位著名科學家說過:看似不可克服的困難,往往是新發(fā)現(xiàn)的預兆。
在人的天性中,有一種神賜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不能形容、不能解釋的,它似乎不在普通的感官中,而隱藏在心靈深處。
一旦處境危急,這種力量就會爆發(fā)出來,使我們得救。在交通事故中,面臨死亡威脅時,不論是誰,都會竭盡全力從險境中掙脫。在海難、火災、洪水中,常常看到纖弱的女性們執(zhí)行艱巨的任務。平時,人們會認為她們不可能承擔。但面臨險境,她們創(chuàng)造了奇跡。
是那些潛藏在內心的精神力量,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曾喚起的精神力量,使凡人成為巨人。充分利用這種神賜的力量吧!
那些真正意識到自己力量的人永不言。τ谝活w意志堅定、永不服輸?shù)男撵`來說,永遠不會有失;他跌倒了再爬起來,即使其他人都已退縮和屈服,而他永不!
有多少次困難臨頭,開始以為是滅頂之災,感到恐懼,受到打擊,似乎無法逃脫,膽戰(zhàn)心驚。然而,突然間我們的雄心被激起,內在力量被喚醒,結果化險為夷,一場虛驚。
十五世紀,人們知道地球是圓的,但還不知道它有多大、大海有多寬。25歲的哥倫布站在葡萄牙的海岸上想:只要這茫茫大海比馬可·波羅跋涉過的陸地窄一些,我就有必要搞一艘船到那盛產黃金和香料的東方大陸去發(fā)跡。通過閱讀托勒密的《地理學》,他得知,歐亞大陸占據(jù)了北半球的一半,從葡萄牙出發(fā),橫跨大西洋,必定能到達印度;皮埃爾·阿伊利的《世界形象圖》告訴他,隔在印度和歐洲之間的大洋不算寬,順風航行,要不了幾天就能穿越,他激動地作了20__多個旁注;馬可·波羅,他的意大利老鄉(xiāng),說中國、印度和日本遍地都是香料,黃金用來蓋房子、做窗框,他在《馬可·波羅游記》上寫了200多個眉批;《舊約》也成了他的參考書,其中有一句話:“你應將水集合于大地的第七部分,使其余的六部分干涸!备鐐惒紦(jù)此推測:歐亞非三個大陸塊占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六,海洋只占七分之一,因此,馬可·波羅走過的是一條費力不討好的路,人們望而生畏的海路近得出奇;他還聽海員們說,偶爾有浮尸隨著海風和洋流漂來,看起來既不像歐洲人、又不像非洲人。這一切激勵著哥倫布的狂想。很少有人像他這樣,對種種猜測和傳聞那么信以為真。他剛剛脫離海盜生涯,窮困潦倒,卻成天想著漂洋過海、想著無窮的黃金和顯赫的地位。
他是當真的。他在葡萄牙踏踏實實地提高航海技術,熟悉各種新型航海儀器,學習現(xiàn)有的海圖、探險故事和游記。26歲那年,他參與了前往冰島的遠航,這次探險成功后,他比過去更加藐視大西洋了,F(xiàn)在他需要征服的是擁有財富和權勢的人,他自己當一輩子海員或海盜也無力組織起一支海上遠征軍。
他向葡萄牙王室兜售幻想中的黃金國,要價很高:要求封他為佩戴金馬刺的騎士、在他和他的繼承人的姓名前冠以表明貴族身份的“堂”字、授予他海洋大將軍頭銜、任命他為殖民地的終身總督、從殖民地搜刮來的財富中分給他十分之一……葡萄牙王室對此計劃考慮了四年,然后把它否決了。在這四年中,他的妻子去世了,他的兒子長大了。他帶著兒子、航海圖、某人的推薦信以及日益瘋狂的雄心壯志,又前往西班牙王國。
在巴洛斯港登陸時,這父子倆衣衫襤褸、污漬斑斑,一副叫化子的模樣,事實上他們的處境已經和叫化子一樣了,他們連住店的錢都沒有,只好在修道院借宿。見到國王時,哥倫布把符合自己想像的世界地圖拿出來,試圖引起國王的興趣。國王讓他回去等,他就在焦灼中苦熬著,靠宮廷的施舍和賣書報的微薄收入度日。當王后托人捎給他一筆錢、讓他打扮得體面些去見國王時,又是六年過去了。
西班牙國王愿意為他組建一支船隊。但是,哥倫布提出的條件讓王室成員啼笑皆非,他,一個窮途末路的乞丐,竟然想一下子成為貴族、總督,將來還要和國王一起瓜分殖民地的財富。他一無所獲地離開了西班牙王宮。他準備去游說另一個國家、經歷又一場“可怕的、連續(xù)的、痛苦而長期的戰(zhàn)斗”、再荒廢不知多少年的生命,直到狂想變?yōu)楝F(xiàn)實。在離開西班牙的路上,王后的使者追上了他,把他召回了王宮。然后,王室與他簽訂了開拓殖民地的協(xié)議,接受了他所有的條件。原來,在西班牙的內戰(zhàn)和擴張中,許多功勛卓著的騎士和軍人需要用土地來賞賜,王室沒有足夠的土地,哥倫布的瘋狂計劃,正好有助于解決這個問題。
朋友們,讓我們堅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