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三篇】
【篇一】高中材料作文 不是機緣是必然
錢鐘書先生曾在《圍城》中寫道:天下就沒有偶然,偶然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誠哉斯言!剝離開世俗眼中的功成名就的浮華之后,我們看到的,將不再是一夜成名的機緣巧合,而是焚膏繼晷的必然嘉獎。
是的,我們往往感嘆于一種叫做“妙手偶得”的才學(xué),而忽略了其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必然積淀;我們往往艷羨著一種叫做“涉筆成趣”的天賦,而忽略了之前“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的必然鉆研;我們往往期許著一種叫做“青云直上”的幸運,而忽略了曾經(jīng)“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必經(jīng)悲辛。我們的眼中常常只有功成名就的幻象,而心中卻沒有為目標(biāo)潛心、為夢想奮發(fā)的觀念,這也就注定了我們自身的悲劇:在對偶然機緣的無盡等待中放棄了通往成功的最為直接的必然之路——奮斗。
我們渴求的一切皆起源于此,起源于“仰望星空”的美好夢想,起源于“不忘初心”的真心堅持,更起源于“路在腳下”的毅然前行;蛟S,更多世俗的目光會淺薄地聚焦于最后的結(jié)果,但我們不能如此;蛟S,更多的凡夫俗子會幼稚地迷戀于坐等偶然之成的感覺,但我們必須剝離從眾的盲目、把握生命的必然。唯有讓積極主動的必然行動戰(zhàn)勝消極保守的無謂等待,我們才能真正知曉未來的方向,開啟成功的命盤。
就像那個創(chuàng)建了阿里巴巴商業(yè)帝國的馬云,他所成就的一切,美國人所戲說的“中國在資本主義上超過了我們”的事實,豈是偶然的靈光一閃、著手一做便可收獲的?馬云經(jīng)歷三次高考,才勉強考上大學(xué);成立海博翻譯社,沒錢時不得已賣鮮花禮品;創(chuàng)辦中國黃頁,到處宣傳被當(dāng)作騙子。不正是這樣生命必經(jīng)的崎嶇坎坷最終成就了馬云嗎?不正是這樣堅定的永不言棄最終催生了馬云嗎?
所以,成也好,敗也好,不在于偶然之間的命運給了我們什么,而在于我們用必勝的信念創(chuàng)造了什么,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必然聯(lián)系,才是最終能夠戰(zhàn)勝命數(shù)、定奪一切的偉大力量。
那么,何必做一個被動等待的默然者?為何不去做一個主動出擊的勇敢者?當(dāng)我們真正走上了這條追隨夢想而非幻象、期待奮斗而非巧合的道路,就會發(fā)現(xiàn):卸掉了華麗的油彩與精心的偽飾之后,成功之人的手中,攥緊著必勝的自信,成功之人的臉上,寫滿了生命的必然。
故曰:因與果,運與命,應(yīng)作如是觀:不是機緣,是必然。
【篇二】高中材料作文 執(zhí)偶然之果尋必然之因
偶然,是麥子抽穗前倏然而至的細雨,淅淅瀝瀝滋養(yǎng)大地;偶然,是果實成熟前云層乍現(xiàn)的陽光,洋洋灑灑溫暖生命。然而,麥粒的飽滿或干癟,果實的香甜或青澀,看似是陽光雨露偶然恩賜的結(jié)果,而實際上,農(nóng)人的精耕細作,大地的日日供養(yǎng)才是其一朝成熟的必然原因。
自然萬物如此,我們,作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一棵會思考的蘆葦亦然。正如錢鐘書所言:“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本秃帽儒X老《圍城》的橫空出世,備受贊揚,即便當(dāng)初是偶然試筆之作,其實也還是他反復(fù)讀書,反復(fù)筆記造就的必然。
大多時候,人生在世目睹的一切成敗榮辱,表面上仿佛都是偶然之機遇促成的,卻都有其必然的鋪墊。我們倘若可以執(zhí)偶然之果,找尋必然之因,人生之路就會愈加清晰,不復(fù)迷失。
或許,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認(rèn)為,是安史之亂的偶然造就了杜甫詩風(fēng)的沉郁頓挫,是盛唐繁華的偶然促成了李白詩意的浪漫翩躚。是的,環(huán)境,機遇,時事,這些都是偶然不假,可杜甫性情中的貧而不改其志,是他鑄就詩史的必然,李白個性中的落拓而不改其狂,是他被譽為詩仙的必然。杜甫心中牢不可破的“道”,使他對那個社會永不會失望,那希望支撐著他不妥協(xié)不茍且,當(dāng)然也就不富貴不安逸;李白心中不可動搖的驕傲和不羈,使他始終被穩(wěn)穩(wěn)托于云端,使他始終擁有最酒意的詩和最恣意縱橫的美。
今天,我們執(zhí)著偶然的結(jié)果,沿著歷史長河溯流而上,去探索,去尋找那些影影綽綽的必然因子。不要只看到“會天大雨,道不通”,就以為陳勝、吳廣起義只是偶然,而忘卻了那田埂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豪言壯語以及秦皇的暴戾恣睢而失卻的民心;不要只看到楚霸王受圍四面楚歌,就認(rèn)定兵敗垓下只是兵家常事,只是偶然,而忽略了曾經(jīng)他的剛愎自用——正中了愛因斯坦那句箴言:“沒有僥幸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
曾經(jīng),天朝上國夢碎甲午,并非蠻夷之國的偶然侵略,而是封建王朝幾千年來積弊叢生的必然結(jié)果;如今,中國夢正在路上,同樣并非偶然崛起,而是國力堅強步步鏗鏘的饋禮。
可見,人生路上,我們須執(zhí)偶然之果,尋必然之因。想要收獲什么果,就該種下什么因,種下勤勞,收獲沉甸甸的麥穗;種下嚴(yán)謹(jǐn),收獲紅澄澄的果實,種下仁義禮信,便收獲溫暖春風(fēng)……
【篇三】高中材料作文 己欲亦勿施于人
己欲,亦勿施于人
木人與泥人最終不歡而散,究其根本,是他們不懂得用合適的方法去關(guān)心對方。
木人關(guān)心泥人卻不懂得泥人怕水,泥人關(guān)心木人卻不懂得木人怕火,于是他們善意的行為卻得到了相反的結(jié)果。
有時候,我們不僅不能將自己的所憎惡的事物推卸給別人,其實我們所鐘情的事物也不能強加給別人。
己欲,有時候,亦勿施于人。
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特點興趣和愛好,我們應(yīng)設(shè)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將心比心,才能播撒善良的種子,在它潤澤的土地上生長出繁盛的枝椏。
還記得孔子批評子貢贖回奴隸卻不求朝廷賞賜的故事嗎?先生劈頭蓋臉批評子貢,子貢只顧滿足自己內(nèi)在良心的發(fā)芽,而不顧俗人的從善的愿望和心理,只是一味從自己善良的心地出發(fā),卻致使更多的奴隸不能贖回,得不到救助。
是的,海涅說,有時候我們播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己之欲,有時候,施于人,反而是一種傷害!
先生對子貢的批評正是先生的通達,他置身于人情人性多元的制高點上,不欣賞子貢慷慨投擲自己的善心和高尚,任其成為傷害一般人的武器。
所以在我們關(guān)心他人的時候,不妨多設(shè)身處地想想,用一種更合理的方式來幫助別人,使自己的善良的舉措真正成為撫慰他人身心的良方。
為何會有寧可餓死而不食嗟來之食的廉者?當(dāng)今社會就存在一種暴力慈善,對于弱勢群體,很多高調(diào)慈善者把弱勢群體的隱私剝裂開來,昭示天下自己的愛心與高尚,而毫不顧惜弱勢者內(nèi)心的痛楚,這不啻在他們的傷口上撒鹽!?如此,給他們的是高高的施舍,而不是真心實意平等的給予,又如何期待他們用一顆懂得的心來感恩呢?
真正的善與愛,不僅應(yīng)該給予他們物質(zhì)上的幫助,更多的是還要俯下身子來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
弘一法師的過午不食,每起坐時必先搖晃其藤椅,以便讓匿藏在藤椅里的小生物逃生,體現(xiàn)了其將愛的播撒不僅在同類身上,更把愛顧及萬物生靈之上。
戴安娜王妃著手套與艾滋病兒童握手,而德雷莎修女卻赤著腳穿梭于貧民窟、流感區(qū),流著淚親吻每一個瀕臨死亡孩子的臉龐,前者體現(xiàn)的只是她的風(fēng)華絕代,一種帶著距離的疏遠;而后者,卻是一種人性的最樸素的動人之光。
倘若真心關(guān)愛他人,請將他人放在心尖上,用一種如同流水一般輕柔而又是對方最需要的方式去愛護他。
倘若誠意與人為伍,請將他人放在心坎上,留意他人的點點滴滴,讓對方感受到平等真誠與善意。
倘若平等與人為善,蹲下來,輕輕的,在對方真正需要的時候,遞上你無限愛意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