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寄宿
初二我有幸做了一個星期的寄宿生,寄宿的滋味也不盡然是艱辛困苦的,其實頗有些意思的。
尤其是在吃飯的文章上頗有些做頭。你倘若是不想瘦的只剩下皮包骨頭的話,出好吃好喝之外,還得有點“匪氣”。比如,你某日買菜上了檔次,擠出重圍后你的這樣:揮舞手中的刀叉狂汗催逐。因為你正面有一群面帶獰笑,手持刀、叉、勺、筷十八般“武器”的“惡棍”。他們捧著自己的飯盒卻盯著你的飯菜,一步一步地或成扇形或成大圓形包抄上前。一旦到了有效的攻擊區(qū)。只聽一聲吶喊,又見寒光一片,數(shù)把刀叉勺筷便直直地戳向你的飯盒——此為匪氣之一,搶也。
很少有人甘受宰割的。此時受了包圍。唯一的方法是:把眼閉上,舞得刀叉密不透風滴雨不漏。那包圍者必然會慌忙然后退避讓,乘此機會趕快往嘴里扒拉,包圍者又會緊湊起來縮小殲擊圈。你看準一個,將叉子對準他的盒子進行攻擊,他見你疾若颶風來勢兇猛,必然慌了,讓出一個缺口來,好!開溜。
情形往往是這樣:有人出來包圍圈拔腿就跑,后面趨之若警跟了一大幫,并且高舉叉筷喊聲震天動地。跑的人是邊跑邊往嘴里塞,等追上,只見他嘴里塞得慢慢的,乃至他嘴里掛著某樣菜蔬沒來得及塞進去,正蕩悠悠的滴著湯水,又在見,兩眼翻白,大口喘著粗氣,不能言語,而飯盒已經(jīng)空空如也。
也可能是另一個場景:那人還沒來得及跑出多遠,就被一塊不知名的小石頭摔了個狗吃屎,飯菜與大地來了個“親密接觸”,后面追上來的眾人,往往圍住可憐兮兮的受害者,有良心的會給予錢幣安慰之,沒良心的往往哈哈大笑,然后化作鳥雀散了。當然沒良心的占大多數(shù)。
這就是“舌尖上的寄宿”,有苦、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