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類的作文素材
積累是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是通向成功的必要前提。的確,素材的積累和運用對作文來說至關重要。哲理故事素材能從深層次的方向印證我們的觀點,使得作文富有深意。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哲學類的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哲學類的作文素材一
老人和驢
老人和他的驢來到了一塊草地。驢顯得非常興奮,立刻就奔進了草地里面,嬉鬧起來。
敵人就要來到,他的主人看到了。老人非常驚慌,“快,我們應該馬上就走了,不然就來不及了,難道你沒看到敵人快到了嗎?”
“我不想跑,要是被敵人捉到,他們會讓我馱更重的東西嗎?”驢子反問老人。
“不會吧,不行了我必須跑。”老人跑掉了。
驢子仍舊很悠閑地啃著嫩草,他心里明白他只是頭驢子。
哲學類的作文素材二
怠慢
一位到新加坡游覽了兩個星期的外地朋友,在臨別晚宴上,談起新加坡的名勝,如數(shù)家珍。
我在一旁靜靜地聽著,越聽越慚愧。
他眉飛色舞地描繪著的好些名勝,尋幽探秘的好些島嶼,都是我足跡未及的。
不是全然缺乏尋訪探究的好奇心,只是因為這些名勝都近在咫尺,就像是握在掌心里的東西一樣的安全牢靠。心里老想:又飛環(huán)掉,急什么嘛!這樣無意識地一日拖一日,一年拖一年。地方慢慢的老去了,人呢,始終沒有把腳步印上去。最最糟糕的是;不去、不看,心里居然也沒有任何遺憾的感覺。
近讀上海女作家查志華女士的散文集《無華小文》,內(nèi)有一段文字:
“人對自己初來乍到的城市都有一種尋訪探究的濃厚興趣,而對自己生活其中幾年幾十年的地方卻常常無意中薄視并怠慢了。所以有人寫詩說:熟悉的地方無風景。”
薄視、怠慢。
對對對,身在廬山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置身于廬山的那個人對于氣勢磅礴的廬山心存怠慢。
被“怠慢”7的風景,可以等——即使等上十年八年,那風景,依然嫵媚如昔?墒。倘若被“怠慢”了的是人才,這人才,可經(jīng)不起一等再等呀!
哲學類的作文素材三
垂釣與人生
一個年輕人去拜訪一位大師,向他請教為人處世之道,大師給他講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有一拙一巧兩個青年,同時到水塘釣魚。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兩個人均毫無收獲。這時,拙者仍然堅守在原地,保持著原有的姿勢,使用著同樣的方法,而巧者則不停地變換著釣魚的地點,不斷試驗新的方法,甚至更換了釣具。如此這番,一天下來,拙者收獲頗豐,巧者一無所獲。
年輕人聽罷,若有所悟地點點頭:“我明白了,為人處事不應該朝三暮四、蜻蜓點水,否則終將一事無成。”
大師只是笑笑,講了第二個故事還是這兩個人,巧者在經(jīng)過數(shù)次嘗試后,終于找到了一個最佳位置,選擇了最佳的釣具和最佳的方法,不斷釣到大魚。拙者不為所動,以不變應萬變,卻再也沒有釣到魚。
“這?”年輕人有些遲疑,“我想,也許人還應該不斷地總結(jié)經(jīng)驗,不斷地嘗試并尋找最合理的生存方式,而不應該刻板教條,更不應該執(zhí)迷不悟。”
大師沒有表態(tài),接著講了第三個故事:兩個釣魚的人雖然都竭盡了全力,但無論拙者多有耐心,也無論巧者如何嘗試,最終兩個人都設有再釣到魚。
“為什么?”年輕人疑惑起來,“那做人還有準則嗎?”“因為這個地方可能根本就沒有魚,”大師笑了起來,“其實為人也是如此。生活中沒有千篇一律的處世原則,沒有人能夠教會你怎樣生活,生活要靠你自己去摸索去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