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題語文作文素材
命題作文是指命題人直接給出作文題目的一種命題方式。這種命題方式具有悠久歷史傳統(tǒng),雖然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等新形式。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關(guān)于高考命題語文作文素材的內(nèi)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考命題語文作文素材一
在非洲,土人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法捕捉狒狒( fèi):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子里面,裝上狒狒愛吃的堅果,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子,剛好夠狒狒的前爪伸進去,狒狒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伸不出來了,人們常常用這種方法捉狒狒。因為狒狒有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經(jīng)到手的東西。人們總會嘲笑狒狒的愚蠢,為什么不松開爪子放下堅果逃命?但是,審視一下我們自己,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并不是只有狒狒才會犯這樣的錯誤。
因為放不下手中的職務(wù)、待遇,有些人整天東奔西跑,荒廢了正當?shù)墓ぷ?因為放不下誘人的錢財,有人費盡心思,結(jié)果常常是作繭自縛;因為放不下對權(quán)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熱衷于溜須拍馬行賄受賄,不惜丟掉人格的尊嚴,一旦事情敗露,后悔莫及……
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物欲和虛榮,要想使之在抵達彼岸時不在路途擱淺或沉沒,就必須輕載,只載取需要的東西,把那些應(yīng)該放下的“堅果”果斷地放下。
放下是一種感悟,更是一種心靈的自由。“越放下,越自在”是一種頓悟后的豁然開朗;一種如釋重負后的輕松如意;一種云開霧散后的陽光燦爛。還需要你心無掛礙,什么都看得開、放得下。需要你懂得珍惜現(xiàn)在,多些成熟,少些煩惱;多點深思熟慮,少點后悔遺憾。需要你在人生的追求中能多一份淡泊,少一份名利;多一份真情,少一份世俗。需要你拋棄一些塵世的煩擾,留一份開闊的天空給心靈安個家。
其實生活中原本是有許多快樂的,只是自己常常自生煩惱,“空添許多愁”。自己在努力地追逐著快樂,卻又總放不下心中的累贅,把不該看重的事情看得太重,總想放下些什么,卻總也放不下。每日在塵世穿梭忙碌,每天忙著經(jīng)營自己的世界,對工作、生活、朋友、親人……的期望值不斷升高,可是到頭來卻什么也沒有改變,什么也沒有得到,想想,自己是多么的幼稚與淺薄。
放下就是要看得開,放得下。若總是把不如意的事記在心里,只會自己更加地不開心。對一些不快樂的事情應(yīng)坦然面對,波瀾不驚;對工作生活中的瑣事,要該放手時就放手;對一些恩怨情愁,不再糾纏,不再為自己增加無謂的煩惱……
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放下,是一門心靈的學問。
放下壓力,活得輕松;放下煩惱,活得幸福;放下自卑,活得自信;放下懶惰,活得充實;放下消極,活得成功;放下抱怨,活得舒坦;放下猶豫,活得瀟灑;放下狹隘,活得自在……
高考命題語文作文素材二
生命是一種短暫而又漫長的過程,它對于每個人的定義都截然不同。有些人的生命十分短暫,但在別人的眼里卻是永恒的;有些人的生命如此漫長,卻在別人的心中永遠儲存了……
總說,生命如同曇花。即使短暫得而不值得一提,也要綻放出自己最美麗的一面。
古代的詩句中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寫照。是啊,春蠶與蠟炬的生命都是短暫的。但是,它們總是在生命的最后終結(jié)到來之時,一刻也不忘展現(xiàn)出自己的美麗與光芒。他們將自己的最后一縷絲和最后一份明亮獻給了整個人類、整個世界……那一剎那間,它們變成了永恒的美麗,永遠地定格在了記憶的相框里,揮不去,也抹不掉。
剎那,本是短暫而又不真實的。但是有些人、有些事物卻將這剎那間變成了永恒的美麗,讓原本空白的畫面增添了無數(shù)迷人的色彩,讓乏味也變得精彩起來。
總對自己說:生命的意義并不在于長遠,而是在于不論多么短暫,都要讓自己活得精彩、活得快樂,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讓生命存在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如果平庸無能,碌碌無為,那么你就踐踏了生命的價值。
生命是短暫的,但記憶卻是永恒的。
即使你在一秒鐘之內(nèi)綻放出你自己的光彩,它也將會在記憶中永恒,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不見,也不會因生命的短暫而掩埋至深……
“剎那”、“永恒”,這兩個詞語看上去相隔是那樣的遙遠,給人的感覺如同是天涯海角?墒,就是這兩個遙不相及的詞語,卻在一些人的身上起到了一定的重要性。在他們看來,沒有剎那與永恒之分,只要在自己的生命中綻放出美麗與光芒,即使毀滅,也無所畏懼、肆無忌憚。因為你的生命已經(jīng)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在那一瞬間早已成為了最美的畫面和記憶……
現(xiàn)在才猛然發(fā)現(xiàn):生命給予我們的機會并不多,錯過了就無法挽回。
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每個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每一次機會,盡力而為。雖然有時并不是自己心中最完美的結(jié)果,但是,它會讓你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讓心靈得到更多的滿足。
“將剎那變?yōu)橛篮?rdquo;。這才是剎那與永恒之中最值得體味的地方。
高考命題語文作文素材三
也許是因為個子小,我不喜歡站著和別人說話。雖然“站著說話腰不痛”,可時間長了,脖子會發(fā)酸。最好的辦法是找個地方坐下來說。
坐下來說,雙方的視線在一個水平上,心理和生理的壓力都會減輕許多。每當這時,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哲學家羅西的論點“學會平視權(quán)威,你會變得氣宇軒昂,即高貴。”
羅西講這話的時候,對權(quán)威可能還是心存仰慕,否則他為什么不倒過來說?“學會平視乞丐,你會變得神情溫和,即善良。”我想他大概沒有受到過佛家思想的影響。佛家說“眾生一切平等”。所以應(yīng)該平視的不僅僅是權(quán)威,而是一切生命。
可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更多見到的是仰視、俯視、斜視,很少見到平視。
年輕的時候,一位朋友到報社來,見我坐在沙發(fā)上和領(lǐng)導聊天,大為驚訝:“你怎么能和自己的頂頭上司平起平坐?”我反問:“你的意思我得低三下四?”
我知道,朋友的疑問是國人最常見的心態(tài)。20xx多年的封建專制,造成了極其森嚴的等級制度。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國度,連穿什么顏色的衣服、蓋多大的房子、坐幾匹馬拉的車,都有嚴格的界限。稍有差池就會大難臨頭,沒準還要搭上身家性命。而等級森嚴的惡果,就是魯迅先生為之痛心不已的國民劣根性:“卑怯與貪婪”。
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21世紀了,人們是不是變得更加貪婪我不敢妄加評論,但“卑怯”的弊病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纯创蟠笮⌒、林林總總的“場里場外”,奴顏卑乞與俠肝義膽、逆來順受與挺身而出、見風使舵與仗義執(zhí)言,天平總是朝哪個方向嚴重傾斜?稍稍有些社會閱歷的人自會得出結(jié)論。
其實,在羅西提出“平視權(quán)威”之前,我們的老祖宗已經(jīng)亮出了“氣宇軒昂”的招數(shù)。20xx多年前,亞圣孟子就說過:“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那意思再明顯不過:跟王公貴族講道理的時候要藐視他,別看他一副高大威猛的樣子。不過既已身居“圣”位,雖說是“亞”,也決非我等蕓蕓眾生可比。在“大人”面前說話,做到“平視”已屬不易,敢于“藐之”者,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就是多喝了幾瓶二鍋頭———“喝了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
如果說,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已經(jīng)深入歐洲大陸的情況下,“學會平視”依然需要膽識和信念的話,那么在我們這里,“學會平視”需要的擔當無疑更加沉重。平視權(quán)威或許被稱作狂妄,平視領(lǐng)導或許被稱作放肆,平視富貴或許被稱作蠻橫……平視的結(jié)果不一定會使你變得“氣宇軒昂”,更大的可能是“狼狽不堪”。這時,“高貴”與“低賤”之間何止一步之遙?干脆就是一回事。于是,為“謙虛”見、為“恭敬”見、為“小不忍則亂大謀”見、為少一些“蔑視”、“歧視”、“輕視”見,許多人不得不選擇“仰視”,哪怕“仰”得脖梗僵硬、頸椎變形,頭腦發(fā)暈。
一般來說,“仰”得時間久了,總想“俯”一陣。有人一旦到了經(jīng)常“視”的那個地位,立馬會變得“高瞻遠矚”,巴不能所有的部下以同樣的目光仰視他,敢平視者當屬大逆不道。按照醫(yī)學的觀點,這叫“心理補償機制”。如魯迅先生所說:奴才一旦當上主子,那是比主子還主子的。當然,對于一個從來不知道平視為何物的人,除非當了皇帝,將永遠在俯仰中痛苦地掙扎。
平視的基礎(chǔ)是人格的平等,是對彼此之間人生價值的認定。不管你富甲一方還是身無分文,不管你位居高官還是一介平民,不管你春風得意還是窮困潦倒。雖然平等的要求只能來自弱者,但只要學會平視,堅持平視,“你就會變得氣宇軒昂。”哪怕淪落到無家可歸,也斷斷不受嗟來之食。
學會平視,也許會失去很多仰望的東西,但至少保持了人格的尊嚴。
學會平視,也許會遺漏很多俯瞰的景色,但至少堅守了心靈的純凈。
抬起頭,挺直腰板,微笑著平視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會看到同樣尊重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