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榮:高考作文超常規(guī)寫法
超越“三M法” 寫了《高考議論文“三M法”》,有人說,應(yīng)試議論文都用這“三M法”,不是挺單調(diào),倒閱卷老師的胃口嗎?這是一個問題。解決的辦法是:把“三M法”看作議論文的一個基本格式,看作一個寫作優(yōu)秀議論文的入門向?qū)В谑炀氄莆铡叭齅法”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變式,達到超越“三M法”的層面。其中一個變式就是略寫甚至略去不寫“為什么”的內(nèi)容,由“是什么”跨越到“怎么辦”!叭齅法”的思路是由淺入深的。若能夠跨越“為什么”,則思維層面一躍而至“怎么辦”的高點上,高屋建瓴,氣勢高昂。這樣的文章,給人的感覺是思想深刻,論證透徹。運用這種超越“三M法”,先決條件是,作者要有較高的思想認識,一般班級里中上水平的同學(xué)都可以學(xué)習(xí)使用。其次是題目意思比較通俗。如果題意有一定深度,那“為什么”這一層面就不能省略,不然,行文的思路不理清楚,讀上去很像是亂麻一團。不過,近年高考命題注重降低難度,不大出艱深的作文題了。就比較通俗,深入淺出的作文題來說,比較方便用超越“三M法”。我們幾次模擬考的作文情況表明,凡是思想水平比較高的學(xué)生,用這種“變式”寫出的議論文,其得分一般也總落在高檔次上。下面解剖一個應(yīng)考作文實例: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昂舫鰪U氣吸進新鮮空氣,生命就是在這種呼吸中保持與延續(xù),這是近于廢話的常識,然而,宇宙萬物都以其不同方式,在做著生命的大呼吸,只是一般人沒有如此理解罷了。舉其大者,有日升月落的白天和黑夜,天體的運行才會保持平衡,那是宇宙的大呼吸;天有陰晴云雨,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取得養(yǎng)料繁衍生命,這是大自然的呼吸;有平原與峽谷,高山與河川,而后才有山河之雄壯秀麗,這是大地的呼吸;……”以上是今年2月份《文匯報》上刊載的俞天白散文《精神呼吸》中的一段話。的確,生命只有依靠肺部的生理呼吸,那只是動物性的生存需要。人生在世,還需要珍貴的精神呼吸。那么,什么是精神呼吸呢?你是怎樣看待精神呼吸的呢?請就“精神呼吸”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注意] ①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nèi)。試題引用的語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一位學(xué)生的考場作文如下:給精神呼吸加點清新劑我有時會懷疑人類物種的優(yōu)越性。自然優(yōu)勝劣汰,照理人應(yīng)該是適應(yīng)力最強的生物,但是,為何……生物課上老師說酵母菌無論是在有氧還是無氧環(huán)境下都能生存,因為它兼有兩種呼吸方式,而人在面對缺氧時,只得伸脖子蹬腿了。我想,人真的是能靠肺來呼吸嗎?或者有其他的呼吸方式,只是人類自己還無意識。(以雜文筆調(diào)開篇,用“或者有其他的呼吸方式”一語含蓄地寫出人還需要“精神呼吸”,要講精神文明。)由此我想到了早已不成新鮮話題的“狼女”。這樣一個用四肢行走,用手抓食,一生氣就發(fā)出恐怖叫聲的怪物,這樣一個絲毫不掛地在叢林敗草間竄來竄去的隱士,我真的很難用人去形容她。她(“她”字應(yīng)該帶引號)乃至其他的所有生物,與我們?nèi)撕粑氖峭瑯拥目諝夥肿,而他們(“他們”字?yīng)該帶引號)都不能稱為人。為什么?我想這大概是因為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另一種呼吸——只有人才享有的呼吸——精神呼吸。(似乎在說“為什么”,其實在說“怎么辦”:精神呼吸才能使人遠離獸性,成為“人”。)精神呼吸源于文化的積累。只有當(dāng)一個人達到一定的文明程度時才會有此種呼吸。縱觀人類發(fā)展史,我們還是很應(yīng)該慶幸精神呼吸帶來的益處的。想想還是在若干個世紀以前,人與猿本是同族。而如今,人會坐在計算機前測定猿有多少基因與人相同;而猿只能呆在動物園喧嘩的一角,門前還豎一塊“游人不得入內(nèi)”的牌子。(突出了“慶幸精神呼吸帶來益處”,言下之意要重視文化積累,弘揚精神文明。繼續(xù)論述“怎么辦”。)人的確越來越聰明了,頭腦也越來越發(fā)達,不滿足于現(xiàn)在呼吸的精神空氣,要走向太空,載人飛船的捷報頻傳,不禁讓我替外星人捏把汗?磥砣苏娴囊_到無所不能的境界了。(拓開一筆,形象描繪人類取得的文明成果,夸張地暗寫如果淡薄精神文明觀念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藝術(shù)地強調(diào)“怎么辦”。)然而我想有一樣?xùn)|西是為人所忽略的,但它卻關(guān)系著人類的進一步發(fā)展,甚至是決定人的生存與否的最重要因素,那就是精神呼吸的另一表現(xiàn):仁義觀。因為沒有“仁”這一精神要素而造成的惡果還不夠多嗎?人類用精神呼吸的產(chǎn)品——核炸彈去投向自己的同胞(此例失誤,核炸彈是“物質(zhì)文明”),人類對自己的同族尚且如此,其他的生物還會有什么好日子可過!深呼吸精神空氣的人知道怎樣致富,卻把目標(biāo)鎖定在無限制地挖掘資源,絲毫不考慮子孫后代怎么辦,孰不知這是人類在自取滅亡。∨e個生活化的例子:學(xué)了幾句成語,卻用在菜市場上與人破口大罵,四個字四個字地說話,是不是用錯地方了?(緊承第4段的“暗寫”,明寫人類用反精神文明的手段攫取物質(zhì)文明,含蓄地寫出自己的反對態(tài)度。運用反證法。反面證明應(yīng)該“怎么辦”。)人呼吸的精神空氣太雜了,得到許多也失去不少。如果人將來只有電腦般高級的大腦卻是情感的白癡,將是怎樣一種可怕的怪獸!這也正是我懷疑人類是否能成為最高等最優(yōu)越的物種的原因了。(承上段正面論證應(yīng)該“怎么辦”,辛辣諷刺物欲狂。)我不反對精神呼吸,但是否應(yīng)該用我們的頭腦將所吸入的一切也進行一次優(yōu)勝劣汰的選擇呢?(欲更上一層樓,超越“精神呼吸”,點明精神呼吸也該“優(yōu)勝劣汰”。可惜上文缺少理論鋪墊,此處顯得牽強附會。)總評:思路開闊,筆法靈活,就怎樣進行“精神呼吸”作了較深的開掘,大膽省去了“精神呼吸是什么”,因為這個意思很簡單,人人耳熟能詳。論證重點直逼“怎么辦”,要加強“精神呼吸”,即強調(diào)精神文明建設(shè)。以上是主要的論證線索。似乎還有一條“暗線”:“精神呼吸也要優(yōu)勝劣汰”,片面追求物質(zhì)文明的思想理念,是一種錯誤的有害的“精神呼吸”,此意在文章前面寫得隱隱約約,到篇末突然挑明,立意是好的,可惜未曾講透徹,論明確,美中不足。盡管如此,本文由于運用了超越“三M法”,仍然評到了一類文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