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踐為話題的作文
竺可楨以實踐為根基
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從事氣象工作之日起,每天都要親自到室外觀測氣侯,進行記錄,數(shù)十年如一日。直到臨終的前一天,他還用顫抖的手在病榻上記下當天的氣溫,由于不能親自到戶外測量,依據(jù)的是氣象局的報告,所以在記錄上注上“局報”二字。他畢生積累了40多本氣象日記,這不僅是他探索我國氣象規(guī)律的第一手素材,還是他取得成就的要基。
蘇軾夜訪石鐘山
石鐘山命名的根據(jù),歷史上有兩種解釋。其一是形似覆鐘,其二是山石相叩似擊鐘聲。蘇軾覺得這樣的解釋不夠合理。在一次乘船途經(jīng)石鐘山的時侯,他乘著月色坐一只小船環(huán)山考察,終于發(fā)現(xiàn)這座山“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形成如洪鐘大呂般的聲音。這就是石鐘山得名的由來。作者因而感慨道:“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盡管蘇軾的考察也不完全正確,但這種重視調(diào)查研究,親身實踐,不輕信舊說,有疑必察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