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材編寫的設想
高中作文教材編寫總則
宏觀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表達與交流》
1、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tài)度表達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
3、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在表達實踐中發(fā)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
4、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的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fā)。
5、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并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
6、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于2萬字。
微觀依據(jù)——高中現(xiàn)狀
1、自然環(huán)境:
2、經濟狀況:
3、文化教育:
4、管理體制:
5、學生來源:
6、學校生活:
高中作文教學基本規(guī)律:
1、不變的內容
①高中生普遍具有七個基本特征:不平衡性、動蕩性、自主性、前瞻性、進取性、閉鎖性、社會性。
②文體知識的固定性:記敘文、議論、散文以及各種應用文體寫作知識不變。
、壅n本學習為主,課外活動為輔;學校生活為主,社會生活為輔,這些高中生的主流生活不變。
④以升學深造為主、步入社會為輔的目標不變。
2、可變的內容:
①信息的密集趨向對高中生基本特征的影響會趨于復雜化,個性特征更多樣性。
②社會變化的不定性影響著寫作素材的選擇,也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
、凵鐣牟粩喟l(fā)展,更新著教育教學觀念、行為,學生觀念及行為也將隨之改變。
教材編制設想:
1、文體編制高一以記敘文寫作為主,以單元為基本單位,共設五個單元
2、話題編制以高中生生活經歷、當下時事熱點和課本內容為主
3、知識以高中生記敘文寫作中應掌握的寫作知識及運用為主,逐層有序展開
4、素材積累過程,將把高一記敘文素材積累、方法指導融入到全面的素質培養(yǎng)與重點的應試指導相結合中
5、素材積累形式以各種親身親歷實踐為主要方法,將寫作與觀察、口語表達結合起來,疏通素材積累渠道
6、素材積累以高中生典型生活為目標,既能做到對影響自己成長的人物、事件、思想的累積沉淀,又能為高考備考的過渡作水到渠成的準備
7、其他教學行為納入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和仁愛真情的目標上,為作文中真情實感、思想健康的主旨做好基礎工作。
8、寫作知識和訓練設計將課本寫作指導與學校實際結合在一起,互為補充。
9、課本教材同網(wǎng)絡拓展相結合。
10、不變因素強化訓練,可變內容靈活訓練,拓展空間。
高一上、下冊作文教材強化教師的教、評、改和學生學、練、改的操作性、便捷性
以新課標對作文教學的要求為依據(jù)
以高考評分標準為細則
以本校資源、生源、學生生活實際為題材切入點
以思維訓練、文體知識為主線貫穿寫作過程
圍繞學生關注的思想、情感、人性、品德等為立意主旨
加入學校教案學案一體化內容
加入標準的作文紙
加入分項打分的量化項目
加入學生個人作文成績登統(tǒng)表
加入學期末學生對作文訓練、成績的評價意見
加入學校局域網(wǎng),登陸查閱相關內容()
教材的內容:
1、【寫作準備】
2、【學習重點】
3、【寫作指導】
4、【借鑒范例】
5、【大家指路】
6、【寫作訓練】
7、【自主提升:隨筆練習】
8、【教師講評指導】
9、【學生自主評議同題佳作名篇】
10、【作文修改】
11、【同期佳作登錄校園網(wǎng)】
12、【名人佳作登錄校園網(wǎng)】
13、【高考佳作登錄校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