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作文: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篇一: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作文500字:從《烏塔》想到的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烏塔》。講述的是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讀完后,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文中烏塔既心細又勇敢,他敢獨自一人出國旅行,在家就設(shè)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旅費不花家人一分錢,都是她自己打工辛苦掙來的;烏塔還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或危險時請求幫助;再給家人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生活,同在一個地球上居住,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我已經(jīng)9歲了,可日常生活還需要爸爸媽媽打理,做什么事都不讓家人放心,連過馬路都讓父母操心,每個周末都讓爸爸媽媽給零花錢買吃的玩的;而烏塔卻是一個自強自立的孩子,能夠獨自一人靠打工掙錢游歷各國,并且還鎮(zhèn)定自若。比起她,我覺得自己差得很遠很遠……
烏塔是那樣的獨立自主,個性也很強。不象我們中國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做什么事都依賴父母,沒有主見,被捧在手心里,生怕受了半點委屈。烏塔的父母覺得,愛孩子,就必須讓他們經(jīng)受挫折和磨煉。
烏塔就像一棵小草,為了爭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奮力生長,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她都坦然面對,讓自己在磨煉中成長。
讀完這篇文章,我作為一名四年級學(xué)生感到慚愧,慚愧我的依賴,慚愧自己不能像烏塔一樣有主見。我一定要學(xué)習烏塔那種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合格的好少年。
篇二: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作文450字:從《烏塔》想到的
今天,我們學(xué)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一個人獨自游歷歐洲的故事。
“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獨立出門”文中的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并讓我想到了我們中國的孩子,一個個嬌生慣養(yǎng),都像小公主,小皇帝似的,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什么事都由父母代勞,什么風雨也沒經(jīng)過。天天賴在媽媽的懷抱里,既固執(zhí)又任性。哪會有烏塔那樣獨立自主的能力呢?
烏塔在家里就設(shè)計了出行路線,準備了地圖,還閱讀了許多國家書籍,每到一處就會先查尋警察局的號碼,以便遇到危險時請求幫助。而中國的孩子根本就不的可能有這樣獨立的機會。一方面是家長總是排我們干不了,不讓我們?nèi);另一方面是從小就由父母帶著,沒有鍛煉的機會。就拿我來說吧;讀了烏塔后,我想烏塔一個人都敢獨闖歐洲,我為什么不可以從獨立睡覺開始呢?所以,我在晚上不怕了,變的像烏塔一樣勇敢和具有獨立性。
媽媽曾不只一次的告訴我,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有安排,早完成,剩余的時間就可以靈活使用?晌铱偖敹燥L,心想,反正我能完成,不用你管?傻诙焐蠈W(xué)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該完成的并沒有完成,只有哭著鼻子寫作業(yè)。學(xué)了這一課,烏塔的事跡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從今以后,我做什么事就都要有計劃,有安排,早完成。
父母的過分溺愛,不利于我們的成長,不經(jīng)風雨,很難成才,我們要學(xué)會獨立,放開爸爸媽媽的手,去追尋自己的天地。
篇三: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作文250字:從《烏塔》想到的
昨天,我們學(xué)了一篇文章,叫:烏塔,一開始,我把這個“烏塔”想到是烏黑的塔,原來已讀課文,是一個德國一個小女孩的名字。
老師說,要求同學(xué)們討論烏塔這種獨自一人去歐洲的做法是否正確。我們討論完畢了,三十人以上都贊成烏塔這樣的做法,剩下的人都不贊同,老師說:“好的理由是什么,不好的理由又是什么?不過如此,說好的同學(xué)也說了不少理由,老師最后公布答案了:我贊同這樣的做法。老師說了一下他的理由:因為孩子是要獨立的,不能老是依靠父母
我終于知道了,我們要學(xué)習烏塔的這種準備充分、細心辦事、堅強、勇敢的精神。孩子還要自強、自立、自大哦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