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范文帶教師評語
對于高中作文教學的而言,教師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還需要重視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發(fā)散性思維可以讓學生的作文更加豐富而且更加具備說服力。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高中生作文范文帶教師評語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中生作文范文帶教師評語一
屈原曾說:“何方圓之能周兮?”提出的正是方與圓難以相合的道理。反觀社會,園瓶,方盒,方圓之用,各得其妙?吹竭@里,我不禁想到人生的幾點智慧。
人生中,“方”是一個人的棱角,是一個人的個性,人人因方而不同。“圓”是一個人的處世之道,“圓”讓我們藏其鋒芒,在與別人相處時減少“摩擦”。而我們只有融合方圓之道才得成就一個完美的人生。
有人曾說:“方圓齊用,功效俱呈。”處于青年時代的我們卻常顯剛烈有余而圓潤不足,不懂處世之道常讓青年人在社會浪潮中屢遭打擊。因而作為青年人,我認為要適當收鋒芒,提升自己處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用包容打造“圓”的基礎。青年人激情澎湃,追求個性、探尋獨立也為時代所需要。但青年人的胸懷卻難以容下自己的激情。而成大事者,未有無寬廣胸懷者。曹操容下許攸,成就官渡之戰(zhàn)的輝煌;藺相如寬容廉頗,成就了“將相和”的佳話。有人說:“要想自己被社會包容,就要有包容社會的肚量。”青年剛邁入社會,難免會對社會的種種弊端怒不可遏,但如果我們能退一步,多寬容一些,是不是就達到了海闊天空的境界呢?
心靜如止水,用冷靜作為圓的潤滑劑。剛烈而又易激動是青年人的一大特色。激動往往使我們失誤,以致作出錯誤的判斷。這時,保持冷靜是青年人與世相處的另一個好方法。冷靜使我們保持清醒,似隔熱層對于火箭,韁繩對于駿馬,能束縛住情感,使情感不至于失控。這樣當我們遇到社會不公時,就不至于讓情緒成為與社會相處時的摩擦力。
我并不是只看重圓,方圓合一,方顯人生智慧。只是在我看來,方是每個青年人本來具有的,而如何做圓正是我希望所有同齡人去學的。因而我想說:“把心放寬一些吧,何必要讓一些小事折磨你美好的心靈呢?保持冷靜吧,日本又拜神社,砸汽車豈能解決?城管兇悍,打人又有何用?”冷靜、包容是成圓之道。
讓我們一起融合方圓,功用信俱呈,顯出智慧吧!
簡評:本文是一篇規(guī)范、文采飛揚的好文章。開篇引屈原詩句作為靶子,反駁得出自己的觀點“我們只有融合方圓之道才得成就一個完美的人生”。結合現(xiàn)實,提出兩個分論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用包容打造‘圓’的基礎”和“心靜如止水,用冷靜作為圓的潤滑劑”并加以道理論證。結尾收束有力,再申觀點?蓪W!易學!
高中生作文范文帶教師評語二
盼望著、盼望著,我總是盼望著,我盼望著有一天我能夠回家看一看媽媽?涩F(xiàn)實無情,總是讓我深深地失望。
我住在一個孤島上,和媽媽之間隔著一條中國臺灣海峽。屈指算來,我離開家,離開媽媽已有近六十度春秋了。我天天哭喊著,我要回家,朝思暮想著在海的另一邊,我張開雙臂時時刻刻等待著我的媽媽。我無數(shù)次地想沖過去,沖過去!飛奔到那讓我牽腸掛肚的媽媽溫暖的懷抱?墒,無數(shù)的荊棘坎坷把我圍了起來,我回家的路,每一步都讓我遍體鱗傷,我只有止步。望著周圍以為首的“分子”設置的重重障礙,道道難關,我迷茫了:難道就這樣,我再也回不去了嗎?
近420xx年前,我被荷蘭殖民者“綁架”,那些該死的殖民者對我為所欲為,瘋狂掠奪,妄圖榨干我的資源。媽媽氣憤不已,她讓一位叫鄭成功的英雄幫我脫離了苦海,我疲憊地在媽媽的臂彎中睡去……可沒過多久,解放戰(zhàn)爭結束后,我又被迫離開了傷痕累累的媽媽。于是,這一條海峽仿佛成了不可逾越的銀河。難道就這樣,我再也回不去了嗎?
1997年,我眼巴巴地望著香港弟弟投入媽媽的懷抱;1999年,我又一次眼睜睜地看著澳門妹妹跟媽媽歡聚一堂。而我,卻只能對著媽媽的照片,黯然神傷。我想起了《七子之歌》,如今只有我這個兒子還在浪跡天涯,早已哭紅的雙眼中又掉下了串串淚珠。
我把自己對媽媽永恒的愛、對媽媽無盡的思念以及我的全部資源,裝滿了一籃子,期待著總有一天能提著這個籃子,回家,親手送給媽媽,我要看媽媽!
我不再迷茫,我不再失望,我不再悲傷!我聽見了那960萬平方公里上震耳欲聾的呼喚:“回家吧!中國臺灣!”
隨著連戰(zhàn)、宋楚瑜訪問大陸,我再一次看見了希望的曙光!
“歸來吧!寶島!跟媽媽團聚吧!中國臺灣!”這不是幻覺!我真真切切聽到了媽媽那再熟悉不過的呼喚!對,我要回去!所謂的“”,只是過眼云煙,我怎能離開媽媽?我還有一個56個民族的大家啊!再多的坎坷,也阻擋不住我回家的腳步,再多的荊棘,我的執(zhí)著就是一把披荊斬棘的利劍!即使遍體鱗傷,我也不退縮,為了看媽媽,為了回家!
——總會有一個鳥語花香的春天,我提著籃子,帶著明媚溫暖的陽光,說出我心中貯藏已久的聲音:“媽媽,我回來看您了!”
簡評:這是一篇角度新穎、立意高遠的佳作。本文作者獨辟蹊徑,將中國臺灣象征為一個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將祖國象征為偉大可愛的媽媽,將呼喚祖國統(tǒng)一確定為本文的主題。作者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巧妙勾連歷史事實材料很好地表達了華夏子女渴望祖國統(tǒng)一這一時代呼聲。文章思路開闊,語言懇切,立意高遠,結構嚴謹。
高中生作文范文帶教師評語三
歷史的長河流淌在中國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五千年的文化如同閃爍的沙礫,不斷充實著這個文明古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因其“勤學好問”而顯得格外耀眼。曾幾何時,圣人孔子的“不恥下問”激勵過多少讀書人;曾幾何時,問的精神振奮過多少求學人;曾幾何時,外國人不斷向我們請教先進的科學技術。然而,歷史的苦難折磨著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發(fā)展舉步維艱。我們聽到的更多的問題便是:“中國到底能行嗎?”
中國人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和造紙術的四大發(fā)明就見證了中國人的智慧,就是一種肯定的回答。“中國貧油論”,“東北貧油論”曾在國內外盛行一時,但在地質學家李四光的艱辛探索下,這些謬論終究被打破;“兩彈元勛”鄧稼先成功地研制出了原子彈和氫彈不就回答了中國人能行嗎?
20xx看10月15日,歷史永遠為會銘記的一天。這一天,中國人自行研制的神州五號順利升空,航天英雄楊利偉的壯舉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中國,從此之后,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遨游太空的國家;中國,一個剛剛從SARS陰霾之中走出的國度,再次讓整個世界刮目相看。
在這一偉大壯舉之中起重大作用的剛毅質樸沉靜溫雅的楊利偉也因此被評為20xx年被感動中國人物之一。他是載著中華民族飛天的夢想,他象征著中國走向太空的成功。作為中華飛天的第一人,作為中國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定要被歷史銘記。成就這光彩人生的,是他訓練中的堅韌執(zhí)著,飛天時的從容鎮(zhèn)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這也正是幾代中國航天人的精神,這種精神開啟了中國人的太空時代,還將成就我們民族更多更美好的夢想。
中華民族有著這樣的英雄兒女和敢于開創(chuàng)拼搏的民族精神,對于別人發(fā)問“中國到底能行嗎”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回答嗎?
當我們面對這種提問者,只需用自己的行動和成果來回答:中國人能行,所有中華兒女面對這個問題,都不必尷尬。因為祖國母親是強大的,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要充滿信心去創(chuàng)造祖國美好的未來;所有龍的傳人都需要努力地去拼搏,打造一片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藍天!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人能行!
簡評:本文語言暢通,結構完整,能夠抓住文章的主題。“問”有很多種方式和形式,但作者僅從外國人的問題“中國人能行嗎?”這一角度出發(fā),以回答的形式,列舉李四光,鄧稼先,楊利偉等優(yōu)秀中華兒女的事跡,來回答外國人的問題。這種問答形式新穎,也是文章的一個亮點。文章通過列舉偉大的事實,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最后號召全體中華兒女努力拼搏,打造一片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藍天,這不僅僅就是只是一種號召,更多的是表達了許多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深深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本文的切入點比較新穎,能夠通過想到外國人的提問,由這種“問”,近而聯(lián)想到祖國的富強問題,是文章的一個亮點。文章的立意也比較高,有一種全局感,能夠以小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