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訓練形式的多樣性與綜合性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fā)展迅猛,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更為明顯,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新的形勢必然會呼喚新的思路與對策,必然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導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作為教育者應時時關注:社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的學生究競能依靠什么素質應對未來?為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教師切實應以素質教育為己任,努力培養(yǎng)兼有各種技能的綜合性人才。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訓練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訓練。它既是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是認識水平的訓練。在這個訓練過程中體現著聽、說、讀、思、寫諸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著學生整體素質的高低。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有著很強的表達欲望,學生們在一起往往有說有笑,滔滔不絕。但與之矛盾的是,作文課上他們卻常常口叼筆桿,眉頭緊鎖,冥思苦想,下筆艱難,最后不得不涂沫幾筆,敷衍了事。其實,學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會遣詞造句,而是由于我們訓練方法的陳舊、單調,訓練內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學生的寫作欲望,使他們失去了對作文的興趣。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樣化、綜合性的訓練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寫作空間和氛圍,激發(fā)他們作文的積極性,從而能動地去反映他們多彩的生活。
作文訓練形式的多樣化,是相對于"命題-指導-批改-講評"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單調、傳統(tǒng)、固定不變的訓練模式來講的。我們應從學生自身需要、興趣、情感出發(fā),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實際水平出發(fā),體現對學生主體的尊重。使訓練收到實效。多樣化可以體現在訓練體材的多樣,訓練內容的多樣、訓練時機的多樣、訓練途徑的多樣……其實,就是以新穎、靈活、多變的方法,幫助學生輕松地找到可以動口、下筆的"契入點",有了這個"契入點"訓練才是積極有效的。
綜合性是指在作文訓練中,以多方面有利因素的結合,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綜合,既是作文本身聽、說、讀、寫,字、詞、句、段,摘、抄、記、寫、改、編、評、賞的結合,也可以是作文與其它學科的結合,作文與學校、家庭、社會的結合,作文與生活的結合,作文與做事、做人的結合……這多方面因素結合起來的綜合性訓練方式,避免了過去單調、枯燥、缺乏情趣的寫作套路,顯示了一定的開放性,幫助學生拓展思路,積累生活和學習的經驗,讓學生樂于表達,樂于寫作。
關于訓練形式的具體操作,我們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從多方面進行探討。
一、擴大閱讀面,注重知識積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捷普洛夫說過:"一個空洞的頭腦是不能進行思維的。"厚積而博發(fā)。知識面狹窄,沒有一定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學生是不會寫出好作文的。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識的積累為基礎。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讀好書。除了教師推薦好書、規(guī)定讀書數量、安排讀書時間、組織讀書匯報、進行摘抄寫讀書筆記等這些常用的方法外。還可以采用一些新穎的、體現學生主動性與參與性的訓練方法。
1、教給學生編寫制作"好書推介卡"。具體做法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欣賞、最喜愛的好書,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把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值得閱讀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語句的摘錄,編寫在帶孔的卡片上,最后標上推薦人的姓名,還可以畫上裝飾性的花邊圖案。卡片制做好后,掛在教室的圖書角或板報一角,供同學們參閱、交流。"好書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換,不斷為同學提供好書信息。學期末由學生自己評選出"最佳推介獎"和"優(yōu)秀推介獎"。這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制做的熱情,提高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以及鑒賞、選擇好書的能力,推動了讀書活動的開展,體現出作文綜合能力的訓練。
2、結合課文內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補充知識,編寫制做"百科知識卡"。
葉圣陶在《和教師談寫作》一文中指出:"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思路、語文等方面的積累。"可見材料的積累,功夫在平時,靠課內外閱讀的結合。"百科知識卡"就體現了這樣的結合。很多學生在對課文學習后并不滿足于課文中有限的知識提供,他們的頭腦中還有很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得不到解答。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途徑--圖書、報刊雜志、網絡……搜集獲取相關信息來彌補課堂教學與課內閱讀的不足,為作文做積累的準備。比如,學生在學完《太陽》一課后,還想知道更多有關太陽的知識,在閱覽室、圖書館中或通過上網查閱資料,把感興趣的問題,如太陽黑子的活動、太陽能的利用、太陽對人類不利的方面等摘寫在卡片上,并用簡短的語句寫出自己的感受和啟發(fā):人類如何克服不利因素科學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最后標明信息來源、制卡人姓名,還可以粘貼圖片,繪畫插圖以配合知識內容,圖文并茂。"百科知識卡"可布置在教室的知識角,隨課文的進程而更換。它給同學們開辟了一個補充知識更新知識的新天地。學期末把同學們制做的知識卡分類,串繩成冊,加上封面,命名為"小百科知識全書"。全班同學都是作者,編者。"全書"既是學生個人能力的體現,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最后還可以組織學生評選"精彩之頁"和"最佳制卡人"。
"雙卡制做"的活動把閱讀、收集、摘抄、寫作、繪畫等多方面結合在一起,大大開擴了學生的視野,日積月累,為作文做好語言和素材的準備,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體現了作文訓練的多樣化和綜合性,也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口頭作文與即興作文的訓練和指導。
葉圣陶曾說:"口頭為語,書面為言。文本于語,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兒童語言的發(fā)展是口頭語言先于書面語言?陬^語言是基礎,只有在切實進行口頭訓練的基礎上才能發(fā)展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作文教學應當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入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級,口頭作文仍是一個重要訓練點。說、寫不應分家,由說到寫,說說寫寫,有計劃地進行訓練。許多教師在作文課經常安排先說后寫的訓練步驟。這樣可以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借鑒別人的長處,并從中受到啟發(fā)。而口頭表達中暴露的問題通過師生及時點評,大家可以共同吸取教訓,避免同類問題在作文中重復出現。事實證明,口頭作文的訓練是必要的、有效的。然而從每周一次的作文課中擠出時間進行口頭作文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也難以實現人人參與,人人表達,既不能滿足說的需要,也不能滿足聽的需要。因此,我們可以另辟蹊徑,抓住時機進行口頭作文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