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昔之傳天數(shù)者:高辛之前,重、黎;【正義】:左傳云蔡墨曰“少昊氏之子曰黎,為火正,號祝融”,即火行之官,知天數(shù)。於唐、虞,羲、和;【正義】: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時之官也。有夏,昆吾;【正義】:昆吾,陸終之子。虞翻云“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昆吾”。世本云昆吾衛(wèi)者也。殷商,巫咸;【正義】:巫咸,殷賢臣也,本吳人,冢在蘇州常熟海隅山上。子賢,亦在此也。周室,史佚、萇弘;【正義】:史佚,周武王時太史尹佚也。萇弘,周靈王時大夫也。於宋,子韋;鄭則裨灶;【正義】:裨灶,鄭大夫也。在齊,甘公;【集解】:徐廣曰:“或曰甘公名德也,本是魯人!薄菊x】:七錄云楚人,戰(zhàn)國時作天文星占八卷。楚,唐眛;【正義】:莫葛反。趙,尹皋;魏,石申!菊x】:七錄云石申,魏人,戰(zhàn)國時作天文八卷也。
夫天運(yùn),三十歲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載大變;三大變一紀(jì),三紀(jì)而大備:此其大數(shù)也。為國者必貴三五。【索隱】:三五謂三十歲一小變,五百歲一大變。上下各千歲,然后天人之際續(xù)備。
太史公推古天變,未有可考于今者。蓋略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間,【正義】:謂從隱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獲麟也。隱公十一年,桓公十八年,莊公三十二年,閔公二年,僖公三十三年,文公十八年,宣公十八年,成公十八年,襄公三十一年,昭公三十二年,定公十五年,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也。日蝕三十六,【正義】:謂隱公三年二月乙巳;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十七年十月朔;莊公十八年三月朔,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三十年九月庚午朔;僖公五年九月戊申朔,十二年三月庚午朔,十五年五月朔;文公元年二月癸亥朔,十五年六月辛卯朔;宣公八年七月庚子朔,十年四月丙辰朔,十七年六月癸卯朔;成公十六年六月丙辰朔,十七年七月丁巳朔;襄公十四年二月乙未朔,十五年八月丁巳朔,二十年十月丙辰朔,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十月庚辰朔,二十三年二月癸酉朔,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朔,八月癸巳朔,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昭公七年四月甲辰朔,十五年六月丁巳朔,十七年六月甲戌朔,二十一年七月壬午朔,二十二年十二月癸酉朔,二十四年五月乙未朔,三十年十二月辛亥朔;定公五年三月辛亥朔,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十五年八月庚辰朔:凡蝕三十六也。彗星三見,【正義】:謂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入于北斗,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哀公十三年有星孛于東方。宋襄公時星隕如雨!菊x】:謂僖公十六年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也。天子微,諸侯力政,【集解】:徐廣曰:“一作‘征’!蔽宀d,【正義】:趙岐注孟子云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莊也。更為主命,自是之後,眾暴寡,大并小。秦、楚、吳、越,夷狄也,為彊伯!菊x】:秦祖非子初邑於秦,地在西戎。楚子鬻熊始封丹陽,荊蠻。吳太伯居吳,周章因封吳,號句吳。越祖少康之子初封於越,以守禹祀,地稱東越。皆戎夷之地,故言夷狄也。後秦穆、楚莊、吳闔閭、越句踐皆得封為伯也。田氏篡齊,【正義】:周安王二十三年,齊康公卒,田和并齊而立為齊侯。三家分晉,【正義】:周安王二十六年,魏武侯、韓文侯、趙敬侯共滅晉靜而三分其地。并為戰(zhàn)國。爭於攻取,兵革更起,城邑?cái)?shù)屠,因以饑饉疾疫焦苦,臣主共憂患,其察礻幾祥候星氣尤急。近世十二諸侯七國相王,【正義】:王,于放反。謂漢孝景三年,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濟(jì)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也。言從衡者繼踵,而皋、唐、甘、石因時務(wù)論其書傳,故其占驗(yàn)凌雜米鹽!菊x】:凌雜,交亂也。米鹽,細(xì)碎也。言皋、唐、甘、石等因時務(wù)論其書傳中災(zāi)異所記錄者,故其占驗(yàn)交亂細(xì)碎。其語在漢書五行志中也。
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正義】:二十八舍,謂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星經(jīng)云:“角、亢,鄭之分野,兗州;氐、房、心,宋之分野,豫州;尾、箕,燕之分野,幽州;南斗、牽牛,吳、越之分野,揚(yáng)州;須女、虛,齊之分野,青州;危、室、壁,衛(wèi)之分野,并州;奎、婁,魯之分野,徐州;胃、昴,趙之分野,冀州;畢、觜、參,魏之分野,益州;東井、輿鬼,秦之分野,雍州;柳、星、張,周之分野,三河;翼、軫,楚之分野,荊州也!倍繁嬷,所從來久矣!菊x】: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從來久遠(yuǎn)矣。秦之疆也,候在太白,占於狼、弧。【正義】:太白、狼、弧,皆西方之星,故秦占候也。吳、楚之疆,候在熒惑,占於鳥衡!菊x】:熒惑、鳥衡,皆南方之星,故吳、楚之占候也。鳥衡,柳星也。一本作“注張”也。燕、齊之疆,候在辰星,占於虛、危。【正義】:辰星、虛、危,皆北方之星,故燕、齊占候也。宋、鄭之疆,候在歲星,占於房、心!菊x】:歲星、房、心,皆東方之星,故宋、鄭占候也。晉之疆,亦候在辰星,占於參罰。【正義】:辰星、參、罰,皆北方西方之星,故晉占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