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上的交流發(fā)言
認真修改學生的論文。研究生水平的高低,最終體現之一即畢業(yè)論文以及其他科研論文。因此,加強對研究生論文寫作的指導,是研究生培養(yǎng)的重要一環(huán)。我的基本做法是,在入學后直到畢業(yè)論文選題開始之前,要求學生最少要提供兩篇正式的學術論文給導師。這兩篇論文,我會一字一句地審讀研究,從基本觀點、材料運用到標點符號,句式表達、形式規(guī)范等方面進行全面修改。試圖通過這兩次的修改,使學生逐步明確自己在論文寫作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能夠在開始畢業(yè)論文寫作之前,熟悉學術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學術論文的基本寫法。實踐證明,將研究生論文寫作的指導分解到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效減輕畢業(yè)論文指導的壓力,保證學生在畢業(yè)論文寫作時,能將主要精力用在研究論述的深化和學術觀點的創(chuàng)新上。
三、學會如何做人
研究生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它不但奠定了學生今后從事學術研究的基礎,也是一個人人格、品德、修養(yǎng)等方面完善的重要時期。我們要造就的是學術精良、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學會做人,也是研究生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這方面,我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首先,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研究生的培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口耳相傳”、手把手教授的學徒性質。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聯(lián)系,是雙方自愿選擇的結果。借用佛教術語講,研究生導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有一種“緣分”。這種緣分包含了學生對老師學識、人品的認同,也包含了老師對學生潛能、性格的肯定。只有雙方互相認可,有某種信任和默契,才能最終順利完成培養(yǎng)過程,達到較高的預期目標。所以,建立研究生導師和學生之間良好的雙向互動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我為研究生制定了“約法三章”:不接受學生任何形式的禮物,不管大小;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聯(lián)系我,不管什么問題;每年由我做東,請所有學生聚會兩次。這些規(guī)定,有些地方過于苛刻,比如不接受學生任何形式的禮物,有好多同學都想不通。我經常和他們開玩笑:像孔子那樣的圣人,也僅僅只接受學生的一小把干肉;我們離孔子還有十萬八千里,一把干肉,也應該省略掉。所有的這些,都是在努力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消除師生關系中非學術的因素,建立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良好師生關系,用自己的言談舉止去影響學生。
其次,尊重和包容學生。研究生的學習需要某種悟性,由于各種原因,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完全認同導師的指導方法,完全按照導師的指導進行學習。特別是近幾年來,學生受到外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越來越大,確實出現了一些學生學習的主觀動力不足、自身努力不夠。對于這些現象,我一般會找機會和學生開誠布公地談一次,直接亮明我的觀點,這其中包括勸一些學生主動放棄學業(yè)或更換專業(yè)和導師。同時,對于這類學生,我堅持不突破自己指導學生的底線,不降低標準,充分尊重和包容學生。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只要他在三年的求學過程中,真正有所得,哪怕這些所得完全來自學術之外的其他方面,我也表示認同。
研究生的指導是一門藝術,對導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都是一種考驗。以上結合自己的研究生培養(yǎng)指導,談了一些體會和做法,許多方面都還有待于進一步修正完善。清代學者章學誠講史家有四長:史才、史學、史識和史德,研究生的指導培養(yǎng)也是這樣,需要導師在才、學、識和德方面都能達到一定的高度!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愿和每一位研究生導師以此共勉,共同我院的研究生教育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謝謝大家!
XX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