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懸河的秘訣
林肯曾直率地表達自己對于演講的看法,他說:“我不喜歡聽刀削式的、枯燥無味的講演,當我聽人講演時,我喜歡看他表現(xiàn)得像在跟蜜蜂搏斗似的。”這就是那種自在、隨意而又激昂起伏的演講。在背誦、記憶演講稿時,是絕不會達到這種效果,表現(xiàn)得像和蜜蜂在搏命似的。
其實,在準備演講的過程中,最好是將自己的生活和經(jīng)歷融入所要演講的內(nèi)容之中。應當在你的生活背景中搜尋有意義、曾經(jīng)教導你有頭人生內(nèi)涵的經(jīng)驗,最后,匯集由這些經(jīng)驗吸取來的思想、概念等,并根據(jù)這些對你的題目加以深思,全得演講的內(nèi)容更為豐富和行動。
在講演準備得的有點眉目時可以適當?shù)剡M行一些演習。這里有一個萬無一失、簡易而又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你要講演的內(nèi)容運用到和朋友及同事的日常談話中,你不必搬出全套,而只需要在他們面前這樣說就夠了:朋友,你知道嗎?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告訴你吧!那樣,你的朋友可能很愿意聽聽你的故事。在向他們講述的過程中最好仔細地觀察觀察他們的反應,聽聽他們的回響,說不定就能從他們的評價中吸取一些頗為有趣和有價值的東西只要你不說,朋友們也許根本不會知道你是在預演,不過話又說過來,即使他們知道了,也沒有多大關(guān)系,也可能他們會說,談得真痛快。
沒有兩次完全一樣的講演。
羅索·康威爾有一個著名的講演,題目為《如何尋找自己》,他先后就亮題目講過近六千次,人們也許會想,重復這么多次的講演應該已經(jīng)根深蒂固地印在講者的腦海中了,講演的字句與音調(diào)可能不會再變了,其實不然,康威爾博士曉得聽眾的程度與背景各異。他覺得,必須使聽眾感到他的講演是個別的、活生生的東西,是專門為這一次的聽眾而作的,他如何能在一場接一場演講中成功地維持著講演者、講演與聽眾之間活潑愉快的關(guān)系呢?他這樣寫道:“當我去某一城或某一鎮(zhèn)訪問時,總是設法盡早抵達。以便去看看郵政局長、旅館經(jīng)理、學校校長、牧師們等,然后找時間去同人們交談。了解他們的歷史與他們擁有的發(fā)展機會。然后,我才發(fā)表演說,對那些人談論,就得適用他們當?shù)氐念}材。”這樣,聽眾就可以很快地進入角色,使演講輕松地取得成功。
康威爾博士認為,成功的溝通有賴于講演者使其講演成為聽眾一部分。并使聽眾成為講演的一部分。之所以《如何尋找自己》成為最受歡迎的講演,而我們欲求一份真正的講演辭副本卻不可得,其原因就在這里。由于康威爾博士聰明、洞察人性而又謹慎勤奮,因此不會有兩次完全一樣的講演,盡管他用相同的題材,已對將近六千場面的聽眾講過。你可據(jù)此而有所領悟:準備講演時,腦海中應想著特定的聽眾,這有助于你建立與聽眾之間的和諧與密切關(guān)系。
一般來說,應當根據(jù)聽眾的興趣來講演即可以有效地抓住聽眾。又可以使自己盡早進入演講的角色。康威爾博士,就很注意這一點。他經(jīng)常在自己的講學里插入許多當?shù)厝说恼勈龊蛯嵗。聽眾感興趣,是因為他的談話內(nèi)容與他們有關(guān),與他們 的興趣有關(guān),與他們的問題有關(guān)。這種與聽眾最感興趣的聯(lián)系,也就是與聽眾本身的聯(lián)系,將可穩(wěn)獲聽眾的注意,并能 保證溝通的線路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