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詞——演講稿
分析:
首先,應當承認這段具有過渡性質。但是它的特點是含有兩層過渡:一是從評述馬克思的科學發(fā)現(xiàn)過渡到講他對科學事業(yè)的看法,二是從評述科學巨匠馬克思到評述革命家馬克思。第一層過渡屬于同一部分內(nèi)的聯(lián)系,是本段內(nèi)容的重點,因此,第6段屬上比較穩(wěn)妥。
其次,揣摩第6段第一句話“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的關聯(lián)范圍。這句話中的“這樣”兩字,是直承第5段說的,指的是馬克思所有科學發(fā)現(xiàn)的共同特點,而不是對整個前一部分的總結。如果是對前一部分的總結,后面“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一轉,就可能說到實踐方面來,F(xiàn)在并非如此,“遠不是主要的”還指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解答:
第6段雖然是過渡段,但與馬克思的理論貢獻聯(lián)系得更為緊密;應該屬上。
解題方法鏈接
對段落的深刻理解,可以采用“逐句揣摩、瞻前顧后與分析綜合”的學習策略。第6段共五句話。第1句承第5節(jié)。第2句“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之“這”是指第1句中的“這樣”,那么反過來說,什么“在他身上是主要的”?第3句作了回答,“科學是一種在歷史起推動作用的”;意思是理論對實踐的推動作用與指導作用。而事實這個證明觀點的內(nèi)容便是第4句、第5句。
范例3 詳細分析《我有一個夢想》的結構層次。
分析:
第1段,一百年前,簽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影響與作用。第2段,今天我們要將種族歧視的情況公諸于眾。第3段,今天我們是要求兌現(xiàn)諾言而集中到這里來的。第4段,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jīng)破產(chǎn)。第5段,我們來到這里是為了提醒美國政府實現(xiàn)諾言。第6段,如果美國政府低估黑人的決心,不給黑人公正的權利,那是危險的。第7段,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我們不要采取錯誤的做法――暴力行為。第8段,我們要信任許多白人兄弟。第9段,有人問我們什么時候才能滿足?第10段,只要黑人遭受迫害就不會滿足。第11段,只要黑人從小貧民區(qū)轉移到大貧民區(qū)就不會滿足。第12段,只要黑人不能找到旅館就不會滿足。第13段,只要黑人不能參加投票就不會滿足。第14段,只有正義與公正來往才會滿足。第15段,受盡折磨與苦難的人要堅持下去。第16段,我們的狀況是能夠改善的,請不要陷入絕望。第17段,我有一個深沉扎根于美國夢想的夢想。第18段,夢想有一天人人生而平等。第19段,夢想有一天奴隸與奴隸訴主的兒子如同兄弟。第20段,夢想有一天密西西比州變成自由與正義的綠洲。第21段,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兒子并不以其膚色評價在國度里的生活。第22段,我今天有一個夢想。第23段,夢想有一天亞拉巴州黑人與白人的男孩與女孩情同骨肉。第24段,我今天有一個夢想。第25段,夢想有一天世界會大變樣。第26段,有了這種信念,我們就有希望。第27段,有了這種信念,我們就能一起斗爭。第28段,在自由到來那一天,上帝的兒女將一起高唱“我的祖國”。第29段,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就必須實現(xiàn)這個夢想。第30段,讓自由之聲從各個州響起來。第31段,讓自由之聲從密西西比州響起來。第32段,自由之聲到處響起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手挽手唱黑人靈歌。
解答:
全文共32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煞譃4層:第一層(第l段至第2段),簡述本次游行的起因。一百年前,林肯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給千百萬黑奴帶來了光明。但一百年來,黑人的境遇依然凄慘,黑人仍在美國的社會底層受苦難。所以,“我們”組織并參加了這次爭民權、爭自由的游行。第二層(第3段至第4段),游行的第一個目的:到首都來兌現(xiàn)諾言。他將美國歷屆總統(tǒng)關于民權的許諾比做一張支票,將美國政府比做支票簽字者,而每個美國公民都是支票的合法繼承人!岸急WC擁有不容剝奪的生活權利,享受自由的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然而,就有色公民——黑人而言,這些權利都沒有得到,拿在他們手中的只是一張“空頭支票”。因此,他們要兌現(xiàn)一張支票——自由和正義的保障權利。第三層(第5段),游行的第二個目的:提醒美國政府,現(xiàn)在是實現(xiàn)諾言的最佳時機。第四層(第6段),不兌現(xiàn)諾言的后果。黑人的不滿將會撼動國家的根基。演講詞的這一部分,作者以飽滿的情緒,真誠的情感,流暢的語言證明他們的游行是為了索回總統(tǒng)和政府的承諾,是完全合理的要求。
第二部分(第7段至第16段),為實現(xiàn)其要求所使用的斗爭策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第7段至第8段),提出斗爭的策略和對白人的態(tài)度。斗爭的策略是不使用暴力。這和馬丁·路德·金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對白人的態(tài)度,不應該全都不信任,因為普通白人的命運與黑人的自由是休戚相關的。第二層(第9段到第14段),指出斗爭的目標:黑人獲得自由,爭得正義的權利。這一層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的激情如飛瀑直瀉,表達了黑人爭民權,爭平等,爭自由的強烈愿望。第三層(第15段至第16段),堅定的信念。斗爭是長期的,不是這一次游行就能解決的,黑人的境遇也許暫時還不會得到根本的改變,但只要我們懷著不變的信念和熱忱,堅持下去,正義的愿望終會實現(xiàn)。在這一部分中,作者澎湃的激情中,蘊含著理性的導向作用,使一個民權運動領袖形象躍然紙上,從而使演講獲得了更多的認同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