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難得糊涂”
2005-7-15 字數(shù):917收藏此頁到都市網(wǎng)摘 古時書畫家鄭板橋曾說過一句很難琢磨但廣為流傳的話“難得糊涂”,意思似乎是說我們在做一些事情或為人時,要多糊涂一些,人生在世,不要總什么事都太認真,太規(guī)矩。 一時間,“難得糊涂”四個大字上了匾,掛在了千家萬戶的大廳里,供人欣賞,供人學習。對此,傾思良久,不得不逆流大喝一聲:“不得糊涂”。 對,不得糊涂,要時刻提醒自己,警示自己! 越王勾踐若不時刻提醒自己亡國恨,且臥薪嘗膽,怎會有報仇雪恨之曰? 魯迅小時若不有小刀在桌上刻上一個“早”字以提醒自己,怎會有以后輝煌的創(chuàng)作? 同志若不提醒自己在烈火焚身之時不能動,怎會有抗美援朝的勝利? 貝多芬若不提醒自己是一名音樂家而是任自身殘疾的摧殘,怎會有如此的天簇之音? 還有,劉翔若不是時刻提醒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有實力,而只是心想:“反正我們亞洲人不可能跑過別人,這次就算了。”的話,怎會有黃種人的第一次飛躍? 這樣的事例是舉之不盡的,細細回想,哪一位成功人士,是靠著難得糊涂的信念來取得的成功?他們不都是時刻提醒自己,從任何小事做起,不放走任何細節(jié)? 作為領導,若“難得糊涂”,每當有人送來紅包大禮,便糊涂一次;每當向上級匯報工作,便又糊涂一次,看我們中國,還經(jīng)得起多少次糊涂! 作為作家,若在面對稿酬與事實的真像面前,糊涂一次,若在真理與時尚的選擇上,糊涂一次,不知道會糊涂到多少學生。 作為戰(zhàn)士,要是在面對敵人開槍不開槍時,糊涂一次,要是在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上,糊涂一次,就不敢想象到時候的景象。 再多舉事例,就有賣弄之嫌了,不過真理在此:不得糊涂。為人處事上就得時刻提醒自己。 不要為我只是普通凡人,所說的話就像閑置的鴻毛,輕輕一吹便飛不見了; 更不要認為鄭板橋是名家,所言所書及至尊真理,盲目追寵。我們何不妨這樣想:說不定當時鄭板橋喝酒過了頭,一時糊涂,寫下了“難得糊涂”四個字;或者當時鄭板橋寫的紙很少,用了兩張紙才寫下:“難得糊涂是不對的。”但后半張失傳了,流到現(xiàn)在,就只有前半張“誤導”我們了。 駁“難得糊涂”是駁有這種思想的人們,在我們欣賞板橋行云流水的書法時,是不是該提醒提醒自己?而不是將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值得三思。